一、描写馆驿的诗句宋·余靖《山馆》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宋·徐积《宿山馆》 烟萝断处初逢舍,云竹疏时忽见灯。 崄磴未归樵坞叟,破庵已去诵经僧。 [注]“崄”,高而险。 “樵坞”指砍柴人家。 宋·杨万里《题青山市汪家店》 小小楼临短短墙,长春半架动红香。 杨花知得人孤寂,故故飞来入竹窗。 〔注〕“长春”花名,即月季。 宋·陆游《过村店有感》 细篾络丹柿,枯篱悬花。炊烟生旅灶,野水漱寒沙。 宋·陆游《峨眉村旅舍作》 小雨初收景气和,青台狼藉落梅多。曲肱野店睡斜日,濯足溪桥鸣细波。 〔注〕“肱”胳膊从肘到肩的部分、部位。 宋·真山民《渔浦晚秋旅怀》 雁字不将乡信写,蛩声空和旅吟愁。 邮亭冷雨孤灯夜,渔市斜阳一笛秋。 宋·戴复古《秋夜旅中》 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夜凉风动竹,人静月当楼。 宋·路德章《盱眙旅舍》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 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注〕“擂麻”,将芝麻捣碎。 古代煎茶或沏茶时,先放入少量姜、薄荷、芝麻等调料。“点茶”沏茶。 “淮水”淮河中流为宋、金国界。 清·王九龄《题旅店》 晓觉茅檐片月低,依稀乡国梦中迷。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二、描写馆驿的诗句宋·余靖《山馆》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宋·徐积《宿山馆》 烟萝断处初逢舍,云竹疏时忽见灯。崄磴未归樵坞叟,破庵已去诵经僧。 [注]“崄”,高而险。“樵坞”指砍柴人家。 宋·杨万里《题青山市汪家店》 小小楼临短短墙,长春半架动红香。杨花知得人孤寂,故故飞来入竹窗。 〔注〕“长春”花名,即月季。 宋·陆游《过村店有感》 细篾络丹柿,枯篱悬花。炊烟生旅灶,野水漱寒沙。 宋·陆游《峨眉村旅舍作》 小雨初收景气和,青台狼藉落梅多。曲肱野店睡斜日,濯足溪桥鸣细波。 〔注〕“肱”胳膊从肘到肩的部分、部位。 宋·真山民《渔浦晚秋旅怀》 雁字不将乡信写,蛩声空和旅吟愁。邮亭冷雨孤灯夜,渔市斜阳一笛秋。 宋·戴复古《秋夜旅中》 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夜凉风动竹,人静月当楼。 宋·路德章《盱眙旅舍》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注〕“擂麻”,将芝麻捣碎。古代煎茶或沏茶时,先放入少量姜、薄荷、芝麻等调料。“点茶”沏茶。“淮水”淮河中流为宋、金国界。 清·王九龄《题旅店》 晓觉茅檐片月低,依稀乡国梦中迷。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三、古代描写馆驿的诗句宋·余靖《山馆》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宋·徐积《宿山馆》 烟萝断处初逢舍,云竹疏时忽见灯.崄磴未归樵坞叟,破庵已去诵经僧. [注]“崄”,高而险.“樵坞”指砍柴人家. 宋·杨万里《题青山市汪家店》 小小楼临短短墙,长春半架动红香.杨花知得人孤寂,故故飞来入竹窗. 〔注〕“长春”花名,即月季. 宋·陆游《过村店有感》 细篾络丹柿,枯篱悬花.炊烟生旅灶,野水漱寒沙. 宋·陆游《峨眉村旅舍作》 小雨初收景气和,青台狼藉落梅多.曲肱野店睡斜日,濯足溪桥鸣细波. 〔注〕“肱”胳膊从肘到肩的部分、部位. 宋·真山民《渔浦晚秋旅怀》 雁字不将乡信写,蛩声空和旅吟愁.邮亭冷雨孤灯夜,渔市斜阳一笛秋. 宋·戴复古《秋夜旅中》 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夜凉风动竹,人静月当楼. 宋·路德章《盱眙旅舍》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注〕“擂麻”,将芝麻捣碎.古代煎茶或沏茶时,先放入少量姜、薄荷、芝麻等调料.“点茶”沏茶.“淮水”淮河中流为宋、金国界. 清·王九龄《题旅店》 晓觉茅檐片月低,依稀乡国梦中迷.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 四、从古诗中看古代交通工具,道路,馆驿,民间通信,出行观念.(人教8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马在人类生活、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至于评价功绩比喻为“汗马功劳”。 可见我国马是古代的一种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下面,有杜甫的一首诗为证: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还有以下古诗词中名句可以证明马在古代是处在一个什么样子的地位: 1、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诗经•小雅•车攻》 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楚辞•离骚》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5、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邓。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6、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 南朝梁•萧纲《系马诗》 7、懔懔边风激,萧萧征马烦。 隋•虞世基《出塞》诗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诗 9、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10、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诗 11、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唐•刘禹锡《始闻秋风》诗 12、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 宋•柳咏《少年游》词 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五月四日风雨大作》诗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 15、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元•刘因《山家》诗 16、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风白草新。 明•王越《与李布政彦硕冯佥宪景阳对饮》诗 17、四山旗似晴霞卷,万马蹄如骤雨来。 清•徐《大猎》诗 。 五、从古代诗歌看古代的交通设施—馆驿中国古代道路运输主要用于传递信息和运输物资,通称驿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有驿传的国家之一,驿传为中国政治上的统一、促进文化交流和中外往来做出了贡献。中国有组织的官办驿传始于商、周。起初驿传仅限于传递军事文牍,后来由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举凡运送使客、接待官员、转输军需、运送贡品等等,均属于驿传运输范围。而驿则是驿传制度下形成的固定的建筑,专为驿传服务。在古文献中驿站均称为“驿”,多作为名词。 元代疆域辽阔,驿传运输发达。元代时的驿站,蒙古语叫站赤(jamuci),“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汉文的“站”,藏文的jam或vjam均系蒙古语jam的音译(汉文典籍中初音译为“蘸”),即汉语的“驿”之义。故而驿传在元代汉文文献中,也称驿站,由此产生了“驿站”的称呼。元代邮驿可上溯到蒙古国创始人成吉思汗时期。在世祖忽必烈之前,察合台汗已修好由山丹州起,经过河西走廊、畏兀儿境直到他的驻幕地阿力麻里附近之虎牙思的驿道。大规模的邮驿设置则开始于忽必烈时期。公元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今北京),公元1271年设燕京为大都,建国号为元。同时,在耶律楚材的主政下,颁布《站赤条划》,并以此为依据,统一蒙古站赤及汉地邮驿制度;适应统治中心的转移,规划以大都为中心的邮驿系统;建立以驿站为主体的马递网路和以急递铺为主体的步递网路。从而形成规模庞大、称雄一时的元代邮驿,沟通了中央和地方及地方间的联系。驿传站点星罗棋布,朝令夕至。元代驿站除了迎送使臣、提供食宿与交通工具外,平时也兼于运送贡品、行李等少量货物,战时还承担军需给养的运输任务。驿站系统于交通枢纽处还设有车站,专门运输金银、宝物、贡品等贵重急需的物资。驿传运输参照宋制,除以马匹递送为主体的驿站网外,还有一套以步递为主体的急递铺网,专门传送官方文书。 六、与逸有关的诗句渭川田家(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南浦(鲁逸仲)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渭川田家(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江城子·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晚春卧疾寄张八子容(孟浩然)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古诗十九首(汉无名氏) 今夜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常苦辛。 七、含有杏花村的诗句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城子·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苏轼)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闻道一村惟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 我是朱陈旧使君,(朱陈村,在徐州萧县。) 劝耕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 与友人别(温庭筠) 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 浣溪沙(无名氏) 碎剪香罗浥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整整斜斜扬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销魂。 一萼红(王沂孙) 翦丹云。怕江皋路冷,千叠护清芬。弹泪绡单,凝妆枕重,惊认消瘦冰魂。为谁趁、东风换色,任绛雪、飞满绿罗裙。吴苑双身,蜀城高髻,忽到柴门。欲寄故人千里,恨燕支太薄,寂寞春痕。玉管难留,金樽易泣,几度残醉纷纷。谩重记、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一树珊瑚淡月,独照黄昏。 下第归蒲城墅居(许浑)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春日北归舟中有怀(薛能) 尽日绕盘飧,归舟向蜀门。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 净镜空山晓,孤灯极浦昏。边城不是意,回首未终恩。 满庭芳(周邦彦) 山崦笼春,江城吹雨,暮天烟淡云昏。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苏小当年秀骨,萦蔓草、空想罗裙。潮声起,高楼喷笛,五两了无闻。凄凉,怀故国,朝钟暮鼓,十载红尘。似梦魂迢递,长到吴门。闻道花开陌上,歌旧曲、愁杀王孙。何时见、□□唤酒,同倒瓮头春。 只能找到这么多,望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