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的四个阶段(列举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谢谢~初唐时期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中唐时期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 晚唐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等. 温诗绮丽柔糜,李诗晦涩.。 2.唐代的十大诗人排名及代表作第十 陈子昂 初唐的诗歌大部分还沿用着前人浮糜的笔风,唐人诗歌至陈公方真正大变。他开启了后来的李白杜甫,也影响了盛唐乃至以后的众多诗人。我将他排进前十只要考虑了他对后人的影响,当然也因为他确实留下了一些绝唱。 代表作的是《感遇》诗38首 第九 杜牧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的代表,诗至晚唐,已经明显走了下风,不如前人的大气。但“小李杜”的出现却使晚唐出现了一片诗歌的新的景象。可就写诗的艺术性和对文字的驾御力,杜牧还是逊于李商隐的。但就整个唐朝来说,能比他强的,恐怕也不多了。 著有《樊川文集》。 第八 王昌龄 以绝句驰名大唐的王昌龄,诗歌或是浑壮有力,或是暗喻深情,笔法的彰弛是很少有对手的。他的绝句在唐朝和李白齐名,可以说是唐人绝句的绝顶人物之一。放眼大唐,能在绝句上与王昌龄一争高下的,恐怕也只有李白一人。所以我将他列在第八。 作品有《王昌龄集》。《出塞》 第七 李商隐 作为晚唐诗人的第一代言人,他的诗歌水平是不容别人说二话的。特别是他自开一派诗风,其诗令人百思而百得。绝句和律诗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其诗歌给唐诗开了一片洞天。我将其排在了第七。 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有多首《无题》诗 第六 孟浩然 虽然常有人把他和王维放在一起,但要是真论起来,他和王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其文风自然,笔法不食烟火,对文字的驾御能力是唐人少有的。就其对诗歌的影响力确实是少有人能比,基于此,我还是将他排进了前六名。 代表作《春晓》 第五 崔灏 也许我将他排在这里会有很多人不服气,但是就其在诗歌上的真正成就来说,崔灏确实在孟浩然李商隐之上。 能和杜甫在其看家本事上律诗上一较高下的,唐人中仅有崔灏一人。虽然王昌龄也能在李白擅长的绝句上一争高下,但是李白真正纵横诗坛的却是古风,也就是古体歌行。崔灏一首《黄鹤楼》令李白都不得不叹“眼前有景题不得”,也让杜甫虽然律诗众多,却始终不能拿得“第一律诗”的称号。就此一点,已经是李商隐、孟浩然比不了的。况且崔灏极长长篇古体歌行,在盛唐能在这方面强于崔灏的,也只有李白杜甫二人而已。所以我将他排在第五。 代表作《黄鹤楼》 第四 白居易 以诗歌的水平而论,白居易和王维是不分高下的。但是在白王之间,我更偏爱王维。所以只能将白居易放在王维后面了。白居易是中唐第一诗人,也是新乐府诗的代表,长于长篇叙事,深受杜甫影响。其诗歌的艺术水平,放眼大唐,能真正压过他的,也只有李白和杜甫了。 代表作《长恨歌》 第三 王维 王维是多才多艺的诗人,众体皆善,其山水诗在唐朝可以说是没有对手。他的诗歌意境深远,笔法如出水芙蓉,又尽带蝉性。只可惜,他对自己的才华没有好好开发,否则他也许真能和李白杜甫一争高下。但历史不能假设,所以他还是落在了李杜之下。 代表作《山居秋暝》 第二 杜甫 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 第一李白 诗仙,不用说了吧。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侠客行》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3.古诗梅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梅花是作为一种特定的意象出现 在古代诗词中,历代诗人歌咏不迭.纵览古代咏梅诗词,我们会感觉到,这种意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历代诗人的传承、拓展、光大,梅花的象征意义在不断地升华.魏晋时期,梅花作为一种美的象 征,出现在诗歌里.晋代的陆凯从南方折一枝梅花,托驿使带到长安送给至友范晔并附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心目中的梅花象征着美好的春天、纯真的友情.从魏晋到六朝,对梅花的歌咏大多侧重于自然的物象,赏悦其美而又哀伤其落.诗人们希望美好的事物能长留世间,但是花开花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转而对梅花的飘零心生哀叹,较多的抒发梅花落的伤情,甚至把梅花的凋谢与闺怨联系起来.所谓“可惜阶下梅,飘荡逐风回.”(鲍泉《咏梅花》)“东风吹梅畏落尽,贱妾为此敛蛾眉”.到了唐代,诗中的梅花意象已渐 渐走出自然客观表现的局限.梅花的曲折多姿、经霜耐寒、幽香粉艳的特征,激发了诗人更多的激情与灵感,由感官向心灵开拓,梅花开始被赋予品格操守的内涵.“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朱庆馀《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许浑《看早梅》)梅花傲霜斗雪、素艳清香的习性,成为诗歌中新的意境.宋代是大兴恋梅之风的时代,诗 人词客一般都有多首梅花诗词存世,有学者统计宋代咏梅诗词的总量,是此前历代咏梅诗词总量的47.6倍.苏轼、陆游、范成大、陈亮等写了许多咏梅诗词.因“落梅诗案” 一再被黜,坐废十年的刘克庄留下梅诗130余首.更有那位堪称“咏梅专业户”的张道洽,一生写梅诗300多首.这一时期,诗人们在渲染梅花色 白香清的物象特征的同时,比唐代诗人更注重从寂寞野处、凌寒早芳等特征演绎其高尚的意义,梅花意象逐步成为人格情操的象征.特别是宋初隐逸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梅花的孤高芳洁.从此以后,诗人词客们的咏梅之作,大都以推崇梅花的这一性格为基调.“穷冬万木立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苏轼)“水月精神玉雪胎,乾坤清气化身来.”(王从叔《浣溪沙 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王琪《梅花》)梅花的孤高绝俗、贞洁自爱成为君子情操的代名词,成为诗人品格风骨的自我写照.南宋 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人,他们都是力主抗金的爱国志士,有共同的政治抱负,而又往往有志难伸,他们也都爱以梅花的标格比拟自己.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是在以梅花的劲节自比.陈亮《浪淘沙·梅》一词中有“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之句,乃以梅花的清高自比.辛弃疾喟叹“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则以梅花冰肌玉骨的仪态自诩.宋代的诗人词客不仅留给后人数 量众多的梅花诗词,更把梅花这一特定意象提升到新的境界,成为中国梅文化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帮你找的,希望能帮到你)。 4.古诗按内容分类的代表诗人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 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 5.唐代的代表诗人的古诗《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此诗有“以孤篇压全唐”之誉.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 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6.各诗派的代表诗人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 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主要特征. 代表性诗句分别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边塞诗派.是盛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代表诗句有: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篇古城万仞山.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代诗人.诗歌创作上追求险怪,刻意推敲,主张以文为诗. 元白诗派.是以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一代诗人.他们的主张正如白乐天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7.著名的唐诗诗人有哪些一、回答: 1、初唐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 2、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 3、中唐时期: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4、晚唐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二、扩展知识 1、诗人称号: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 诗家天子 (另一种说法--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诗佛--王维:王维不少诗歌中有浓厚佛教禅宗意味,以禅入诗。 诗魔--白居易:其作诗非常刻苦,“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人称“诗魔”。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自称“五言长城”。 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雄-岑参 七律圣手--李商隐 其中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2、唐诗概念: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