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宋词吗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宋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注:词谱: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的一首吟咏( )的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夏夜)的词,本词上阕写(黄沙岭)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声)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岭)写得生机勃勃;下阕以轻云小雨(社林)和(茅店)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的乐趣。

本次流露出作者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的热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得“生平(快事)”。

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意思是:(回头再看看妻子儿女,忧愁哪里还在,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息,(即可返乡)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著诗人的(爱国)热情。 龚自珍《已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中“红”指的是(B) A。

红色 B。花C。

树叶。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绝句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确实是令人玩味无穷.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