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写“楼兰古国”的诗句有哪些1、不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 《从军行》 2、直为斩楼兰 ——李白 《塞下曲六首》 3、未须携去斩楼兰 ——辛弃疾《送剑与傅岩叟》 4、始返楼兰国 ——陈子昂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5、三四讨楼兰 ——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 6、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7、辞君一夜取楼兰——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8、游猎向楼兰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 9、挥刃斩楼兰——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 10、楼兰斩未还——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六首》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剑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擂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大夫鹊印摇边月,天将龙旗掣海云。 月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尘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二、与楼兰有关的诗句有哪些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意思: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唐·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 意思:扶风主人说他从十五岁就去边境当兵,曾经多次参加了讨伐异族的战争。 3、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意思:前年攻破楼兰国,去年又夷平月支国。 4、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意思: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5.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唐·李白《幽州胡马客歌》 意思:他与同伴们成双结对地挥鞭纵马,前往楼兰的边塞之地游猎。 6.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意思: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7.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宋·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意思:要亲手杀死金的统治者用这把三尺的宝剑,莫使留下怨恨像王昭君弹出的琵琶怨语。 8.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唐·李白《出自蓟北门行》 意思:攻破敌国,弯弓射杀胡人的贤王。 9.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唐·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意思:胡笳之歌一曲尚未吹完,已令楼兰一带戍守的健儿愁绪满怀。 10.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唐·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意思:刚刚从楼兰之国归来,马上又奔向朔方边城。 11.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宋·文天祥《太白楼》 意思:男子的志向就是要击破楼兰,闲下来却开始品茶拜羽仙。 三、有关写“楼兰古国”的诗句有哪些1、不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 《从军行》 2、直为斩楼兰 ——李白 《塞下曲六首》 3、未须携去斩楼兰 ——辛弃疾《送剑与傅岩叟》 4、始返楼兰国 ——陈子昂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5、三四讨楼兰 ——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 6、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7、辞君一夜取楼兰——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8、游猎向楼兰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 9、挥刃斩楼兰——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 10、楼兰斩未还——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六首》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剑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擂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大夫鹊印摇边月,天将龙旗掣海云。 月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尘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四、有赞美楼兰古城的优秀诗词吗赞美你,楼兰 在那边关冷月风萧萧,大漠茫茫沙如雪的塞外,有一个丝绸古道,------它的名字叫楼兰。 听说你的名字,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与神秘联姻,与古老相伴。曾经是"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胡杨茂密,水草肥美,土地肥沃,------这就是楼-兰-人的家园。来往的商旅连续不断,驼铃叮咚,琴声悠扬,好一个人间仙境,世外桃园,------胜过塞外江南。 在那群山绵绵,白雪皑皑的塞外,有一座古城,------她的名字叫楼兰。在那里记载着多少代人的辉煌与灿烂。 楼兰,这个神奇的名字,-----是那样的令人神往,梦绕魂牵,难忘记:侵略者的魔掌,撕开了你那千年的期盼,劫走了大批的文物,丝绸、古币、陶瓷、文献。一桩桩事迹,一幕幕画面,留下了千古绝唱------楼兰。 从此,沉睡了千年的楼兰,揭开了千古之谜,迎来了世人的瞩目------成为当今世界考古学家专注的焦点。 在那黄沙漫漫,尘土飞扬的塞外,有一个神秘的塔克拉玛干那里有一个震惊中外的名字------她的名字叫楼兰,已超越星空,超越时代,把我们伟大祖国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划时代。 科学家寻觅,游子探险,罗布卓尔的传说不再是梦幻。 而今楼兰可安在?拥有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我们若羌儿女立下的誓言,你听,塔里木河水哗--哗--流淌,你看,台特玛湖湖水荡漾,鱼儿跳跃,沙漠欢畅我们的楼兰又是一个春天------高楼林立,灯光灿烂,车水马龙,人声喧闹红柳芬芳,芦苇作伴,瓜果飘香,红枣满园。 棉花朵朵,还有那波浪翻滚的稻田。这就是新时代的楼兰。 贫穷落后绝对不是永远,君不见那西部大开发的序幕全面拉开,招商引资,投资建厂,重新焕发新的楼兰,“建设塔东重镇,发展红枣产业”,全面推进:“四大战略”、“三大目标”超频率、超强音、超时代的旋转,我们的楼兰,正插上腾飞的翅膀全县各族人民以满怀豪情,积极献身建设美好的家园! 。 五、关于楼兰的古诗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送剑与傅岩叟辛弃疾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献封大夫破插仙凯歌岑参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旁临月窟寒。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旗竿。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陈子昂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戎马。白羽集神兵。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代扶风主人答王昌龄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幽州胡马客歌李白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出自蓟北门行李白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秦州杂诗二十首杜甫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秦州山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垧。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 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 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六、关于楼兰古国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只剩遗迹,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1],西域古国名。(英文为:Kroraina)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 楼兰位于东经89°55′22〃,北纬40°29′55〃。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国人属印欧人种,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 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 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 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古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 《汉书·匈奴列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管辖。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 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 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 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 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 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 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 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 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 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 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 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 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 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