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写“楼兰古国”的诗句有哪些1、不2113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 《从军行》 2、直为斩楼兰 ——李白 《塞下曲六首》 3、未须携去斩楼兰 ——辛弃疾《送剑与傅岩叟》 4、始返楼兰国 ——陈子昂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5、三四讨楼兰 ——王昌龄《代5261扶风主人答》 6、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7、辞君一夜取楼兰——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8、游猎向楼兰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 9、挥刃斩楼兰——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 10、楼兰斩未还——杜甫 《秦州4102杂诗二十首》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六首》 年代: 唐 作者1653: 岑参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剑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擂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大夫鹊印摇边月,天将龙旗掣海云。 月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内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尘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容鞍。 2.有赞美楼兰古城的优秀诗词吗赞美你,楼兰 在那边关冷月风萧萧,大漠茫茫沙如雪的塞外, 有一个丝绸古道, ------它的名字叫楼兰。 听说你的名字,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 与神秘联姻,与古老相伴。 曾经是"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胡杨茂密,水草肥美,土地肥沃, ------这就是楼-兰-人的家园。 来往的商旅连续不断, 驼铃叮咚,琴声悠扬, 好一个人间仙境,世外桃园, ------胜过塞外江南。 在那群山绵绵,白雪皑皑的塞外, 有一座古城, ------她的名字叫楼兰。 在那里记载着多少代人的辉煌与灿烂。 楼兰,这个神奇的名字, -----是那样的令人神往,梦绕魂牵, 难忘记:侵略者的魔掌,撕开了你那千年的期盼, 劫走了大批的文物,丝绸、古币、陶瓷、文献。 一桩桩事迹,一幕幕画面, 留下了千古绝唱------楼兰。 从此,沉睡了千年的楼兰,揭开了千古之谜, 迎来了世人的瞩目 ------成为当今世界考古学家专注的焦点。 在那黄沙漫漫,尘土飞扬的塞外, 有一个神秘的塔克拉玛干 那里有一个震惊中外的名字 ------她的名字叫楼兰,已超越星空,超越时代, 把我们伟大祖国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划时代。 科学家寻觅,游子探险, 罗布卓尔的传说不再是梦幻。 而今楼兰可安在? 拥有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有我们若羌儿女立下的誓言, 你听,塔里木河水哗--哗--流淌, 你看,台特玛湖湖水荡漾,鱼儿跳跃,沙漠欢畅 我们的楼兰又是一个春天 ------高楼林立,灯光灿烂, 车水马龙,人声喧闹 红柳芬芳,芦苇作伴, 瓜果飘香,红枣满园。 棉花朵朵,还有那波浪翻滚的稻田。 这就是新时代的楼兰。 贫穷落后绝对不是永远, 君不见那西部大开发的序幕全面拉开, 招商引资,投资建厂,重新焕发新的楼兰, “建设塔东重镇,发展红枣产业”, 全面推进:“四大战略”、“三大目标” 超频率、超强音、超时代的旋转, 我们的楼兰,正插上腾飞的翅膀 全县各族人民以满怀豪情, 积极献身建设美好的家园! 3.关于楼兰的诗词【年代】:南宋【作者】:张元干【作品】:贺新郎(曳杖危楼去)【内容】: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年代】:唐五代【作者】:王昌龄【作品】:从军行【内容】: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年代】:唐五代【作者】:李白【作品】:塞下曲六首【内容】: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1]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楼兰古国史记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5.楼兰古国楼兰,西域古国名。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 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 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 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 ▲楼兰古国的地理位置: 楼兰古国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的基本历史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辖。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 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 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 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 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 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 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 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 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 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 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 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 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 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楼兰人种源于何处 曾经是谁在楼兰这方神秘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又是谁的聪颖才智创造了灿烂夺目的绿洲文明?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是引人入胜,扑朔迷离。 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说:“楼兰人使用中亚去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楼兰人类学研究的结论和楼兰语言学研究结果再一次提醒我们,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支印欧人部落生活在远离欧洲的楼兰。” 因而,此书的观点认为,楼兰人是“漂泊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 然而,“楼兰人到底源于何处”这一问题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人属于雅利安人。社科院楼兰考古专家杨连告诉记者,80年代,他去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