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宁波的十句诗句天童育王道中(宋·史浩) 迸云佛塔金千寻,傍耸滴翠玲珑岑。 春供万象当远目,响答两地纷鸣禽。 风摇野帻去复去,雨浥乳窦深复深。 寄声俊逸鲍夫子,莲社不挂渊明心。 游东钱湖(宋·史浩) 行李萧萧一担秋, 浪头始得见渔舟。 晓烟笼树鸦还集, 碧水连天鸥自浮。 十字港通霞屿寺, 二灵山对月波楼。 于今幸遂归湖愿, 长忆当年贺监游。 天童寺 二首(宋·王安石) 天 童 溪 溪水清涟树老苍, 行穿溪树踏春阳。 溪深树密无人处, 惟有幽花度水香。 虎 跑 泉 供厨煮浴方成沼, 转磨鸣春始到田。 还了山中清净债, 却来人间作丰年。 宁波的别名是"甬" 据古籍载,甬山曾有梅福庵、梅福洞等古迹,系汉道家梅福所留,官至南昌尉的梅福为抗王莽的专政,便辞官弃家在甬山之阳听莺悟道,元时戴表元作《访梅福洞》诗云:“路逢耕者问,山是化人开。 梅尉成仙去,安知不此来。”在《奉化风情》一书中曾收录法号“西来”和尚咏《梅福庵》一诗,诗云“羽士留丹定,金仙作化城。 松房新月朗,药井旧泉清。路入幽篁去,门开沧海平。 倚栏遥骋望,寥廓一身轻。” 历代文人墨客对寿峰塔题咏颇多,清儒学之士蒋翼清有《甬山高塔》诗“山头突兀,昂耸太空。 雾迷文峰秀,烟冲警信通。夜顶明星探碧汉,朝迎嫩日带轻虹。” 寿峰塔与奉化南山瑞峰塔遥相呼应,被称为“姐妹塔”,毛翼虎先生曾作《姐妹双塔》诗“巍巍双塔立西东,古迹千年造化工。溯本追源思甬地,三江相汇五洲通。” 2.关于小吃的古诗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春日春盘细生菜""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惟有莼鲈堪漫吃,。 3.有关宁波的诗句no.1 有关邻居老木的一首诗 他把魁伟和敏捷一点一滴丢在 岁月里 就像那些希望 他一生都在诅咒命运并承受着 刚刚皈依佛门 祈愿往生极乐 五十九年了 时间总显得弛缓 像他一样小心翼翼 似乎一尘不变 直到最近 他突然消瘦 乏力 晕眩 那么快 一阵风似的 他丢开布满阴影的肺 丢开他的烟 他的行走 丢开他的想 他的贫穷 丢开各种针剂药丸和 那些情感(成份总是可疑) 丢开痛 灵魂里最后的灰暗! 他空洞的注视像两管锈蚀的枪筒 架在被摧毁的意识上 没有什么可再丢的了 一切准备就绪 现在 他轻盈无比 慢慢将身子弯成一张弓 他就要将自己射向永生 no.2 点工张喜瓶的又一个春天 多么和气的阳光!随处是 撒野的鸟 自言自语的树 连一块石头也渴望膨胀 她仍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 比世俗的生活更低 低到不再抽绿 开花 低到尘土里 一只跑动的 蚂蚁 追赶着她的温饱 手里的布也许是她旧日的纺织 她擦拭掉的灰尘堆积起来 可以把春天掩埋好几次 丈夫的手与爱情一样遥远 未来如同疾病 让人心惊肉跳 日子的压缩饼干 她还在费力挤压 必不可少的热量 可有可无的营养 钟点工张喜瓶在又一个春天里 快速地移动着 一只茫然的蚂蚁 楼越爬越高 车越来越挤 搀扶的病人越来越沉 时间被她越赶越紧 而她拉下: 七八十年代的衣着 五六十年代的劳作 三四十年代的脸 no.3 我看见了那个天数…… 我看见了那个天数 它冰冷地一闪 我握住了那道暖光 一个约定 我能否把它说出来 隔夜的雨帘留下一些空响 一个老生常谈的季节 一些旧日的脸 它仍然没变 它一直都不变 追赶着那些惊恐的脚跟 一个玩劣的孩子 昨天它是一张事故的脸 今天是化验单薄薄的结论 一串邪恶的葡萄 一只黑手 带着浓缩的大雾 不可逆的睡眠 我不要看见!当我狂欢 当我彻夜不归 为了 任性的舞蹈和肆意的歌唱 当我的躯壳被另一群数字占领 从1到无穷 这是所有过去的日子 ……将来…… 曾经我多么喜欢 现在它们全是变节的朋友 它们高高低低地漂浮 日渐具体和概念 把渴望和梦想一点点扭曲 数字的疾病啊!谁早已命悬一丝! 谁是下一刻被失手的…… 轮到我了 终于将轮到我 当我把命提在手里 我还能等谁 心这个傀儡 漫画中的小丑 灰暗的颈缩在领子里 仍准备远行 计速器打到二百五 但是悬挂……一个数字 我看见了它 我冷静得就像那个数字 被简短的时间拖着 左右着 还有风 当我凝神注视 我是在大致算计 那一声断裂 何时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