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云雾缭绕的山的唐诗宋词

1.有关云雾缭绕的诗词

关于云雾缭绕的诗词包括: 1、唐代韩翃《宿石邑山中》 原文: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译文: 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

拂晓弯月暂时飞隐到高树里,秋夜的银河远隔在数峰以西。 2、唐代王维《终南山》 原文: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3、唐代白居易《阴雨》 原文: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译文: 今天的山岚雾霭特别的重,天涯广阔这里却是如此的偏僻深远。闻见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的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望向帝京但是云遮住了眼,想着故乡,檐上的雨一滴滴的滴到心里。用什么来安慰我这幽深彷徨的思绪?唯赖这北窗下的琴来解我心中孤独。

4、宋代李清照《临江仙·梅》 原文: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译文: 庭院一层层的有好多层,云簇阁楼的窗户,淡淡的雾气弥漫在四周,春天却迟迟不来。思念让容色憔悴,只有在夜晚的梦中才能相聚,向阳的梅枝也到了发芽的时节。

梅花风姿清瘦,南楼的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调。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风,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

5、宋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2.形容远处的青山被云雾缭绕的一句诗词是什么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1、该诗句出自王维《终南山》,原文如下: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2、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3、赏析: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 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4、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宝三年(744)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隐居终南期间的作品。 5、作者简介: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描写云、雾、山的古诗

1、《咏云》(唐)李商隐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2、《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夏日晚望》(唐)贯休

登临聊一望,不觉意恞然。陶侃寒溪寺,如今何处边。

汀沙生旱雾,山火照平川。终事东归去,干戈满许田。

4、《秋日即目》(唐)李世民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5、《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五代)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4.大诗人苏轼描写芦山云雾的诗词有哪些

题西林寺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入庐山 苏轼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 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苏轼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过庐山下 苏轼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侪相应和,勇往事骖骠.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出西龛.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已有移文惭. 过圆通诗 苏轼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

5.求助:分别描写幽静、山、生活哲理的唐诗或是宋词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这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首联提出有办法解决狐疑,颔联从自然景物入手具体介绍这一办法:让时间证明一切。颈联转入到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办法。尾联顺着颈联的意思延伸: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还没有显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本诗告戒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6.岑参描写半山云雾的古诗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火山云歌送别(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7.形容半山雾的浓、大的古诗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唐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李峤 (唐代)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

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咏雾

朝代:唐代

作者:苏味道

原文: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咏雾

朝代:唐代

作者:董思恭

原文:

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相关
下一篇
兴古诗词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