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带解释的唐诗

1.带注释的5首古诗,带注释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该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作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7)江畔:江边。 点评: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人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

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 (1)秋风引:即秋风曲。 (2)萧萧:风声。

(3)孤客:独自在外客居的人,此作者自指。 [译文] 秋风从何处吹来?萧萧之声送走雁群。

清晨吹入庭前树木,羁旅他乡的我最先敏感地听闻。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

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解】 1、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解】 1、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2、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这首宫怨诗,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

首句写粉脂宜面,新妆初成,艳丽妩媚,希冀宠幸;二句写柳绿花红,良辰美景,却独锁深院,满目生愁;三句写无端烦恼,凝聚心头,只好数花解闷;四句写凝神伫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显冷落。层层叠叠,婉曲新颖。

写宫女形象,丰韵多姿,妩媚动人;写孤凄幽怨,委婉含情,得之于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2.唐诗带解释和赏析

关于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写作背景,详细内容。

注意:原文我已有!请勿再重贴原文! 特别是“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注释】:金屋:给所宠爱的女人居住的华丽房子。

骊: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建有供玄宗游乐的华清宫,内有华清池温泉。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又称剑门关。

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杨贵妃缢死此处。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的号。

小玉,系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此处借指随侍杨贵妃的仙女。 〔1〕汉皇:中唐后诗人多好以汉武帝(刘彻)代借指唐玄宗。

倾国 :指美女。御宇:统治全国。

〔2〕 杨家有女:杨贵妃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幼年养在叔父杨玄王圭家,小名玉环。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寿王(玄宗的儿子李王冒)妃。

二十八年玄宗使她为道士,住太真宫,改名太真。天宝四年册封为贵妃。

〔3〕六宫:后妃的住处。粉黛:本是妇女的化妆品,这里 用作妇女的代称。

无颜色:是说六宫妃嫔和杨贵妃比较之下都显得不美了。 〔4〕华清池:开元十一年建温泉宫于骊山,天宝六年改名 华清宫。

温泉池也改名“华清池”。凝脂:形容皮肤白嫩而柔滑。

〔5〕承恩泽:指得到皇帝的宠遇。 〔6〕步摇:一种首饰的名称,用金银丝宛转屈曲制成花枝 形状,上缀珠玉,插在发髻上,行走时摇动,所以叫“步摇”。

〔7〕姊妹弟兄:指杨氏一家。杨玉环受册封后,她的大姐 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伯叔兄弟杨钅舌官鸿胪卿,杨钅奇官侍御史,杨钊赐名国忠,天宝十一年(七五二)为右丞相,所以说“皆列土”(分封土地)。可怜:可爱。

〔8〕骊宫:骊山由的宫殿。唐玄宗常和杨贵妃在这里饮酒 作乐。

〔9〕渔阳:天宝元年河北道的蓟州改称渔阳郡,当时所辖 之地约在今北京市东面的地区。包括今蓟县、平谷等县境在内,原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革卑: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骑鼓。霓裳羽衣曲:著名舞曲名 〔10〕九重城阙:指京城。

烟尘生:指发生战祸。西南行:天宝十五年(七五六)六月,安禄山破潼关,杨国宗主张逃向蜀中,唐玄宗命将军陈玄礼率领“六军”出发,他自己和杨贵妃等跟着出延秋门向西南而去。

〔11〕翠华:指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子。 〔12〕蛾眉:美女代称,此处指杨贵妃。

〔13〕翠翘:翠鸟尾上的长毛叫“翘”。此处指形似“翠翘”的头饰。

金雀:雀形的金钗。玉搔头:玉簪。

这句说各种各样的首饰和花钿都丢在地上。 〔14〕云栈:高入云端的栈道。

萦纡:回环曲折。剑阁:即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

〔15〕峨嵋山:在今四川省峨嵋县境。唐玄宗到蜀中,不以过峨嵋山,这里只是泛指今四川的高山而言。

〔16〕《明皇杂录》:“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隔山相应。上(指玄宗)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焉。”

〔17〕天旋日转:比喻国家从倾覆后得到恢复。回龙驭:指玄宗由蜀中回到长安。

此:指杨贵妃自尽处。 〔18〕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

即前“西出都门百余里”所指之地。 〔19〕太液:池名,在长安城东北面的大明宫内。

未央:宫名,在长安县西北。两者都是汉朝就有的旧名称。

此处借指唐朝的池苑和宫庭。 〔20〕西宫:《新唐书·宦官传》载:李辅国胁迫太上皇(李隆基)从兴庆宫迁“西内”(唐称太极宫曰“西内”)。

〔21〕梨园:见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注。椒房:宫殿名称,皇后所居。

以椒(花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而芳香。阿监:宫廷中的近侍,唐代六七品女官名。

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宫女。“青娥老”和上句“白发新”对举。

〔22〕孤灯挑尽:古时用灯草点油灯,过一会儿就要把灯草往前挑一挑,让它好燃烧。挑尽:是说夜已深,灯草也将挑尽。

〔23〕耿耿:明亮。星河:银河。

欲曙天:天快要亮的时候。 〔24〕鸳鸯瓦:屋瓦一俯一仰扣合在一起叫“鸳鸯瓦”。

霜华:即霜花。重:指霜厚。

翡翠衾:绣着翡翠鸟的被子。 〔25〕魂魄:指杨贵妃的亡魂。

〔26〕临邛(音穷):今四川省邛崃县。鸿都:洛阳北宫门名。

鸿都客:是说这位四川方士曾在洛阳住过。一说“鸿都客”是说临邛道士来京都为客。

〔27〕穷:找遍的意思。碧落 :指天上。

黄泉:指地下。 〔28〕五云:五色云。

绰约:美好的样子。 〔29〕参差是:仿佛就是。

〔30〕叩玉扃:叩玉作的门。扃:本指门闩或门环,这里指门扇。

小玉:作者《霓裳羽舞歌》自注:“吴王夫差女小玉。”双成:姓董。

《汉武帝内传》记:西王母命玉女 董双成吹云和之笙。此借小玉、双成作为杨贵妃的侍婢。

〔31〕九华帐:用九华图案绣成的彩帐。 〔32〕珠箔:珠帘。

屏;屏风。逦迤:连接不断。

〔33〕阑干:流泪貌。 〔34〕凝睇:凝视。

〔35〕昭阳殿:汉宫名,赵飞燕居住过的地方。这时代指杨贵妃旧居处。

蓬莱宫: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代指仙境。

钿合:镶嵌金花的首饰盒。寄将去:托请捎去。

〔36〕擘:分开。这两句意思是:钗留一股盒留一片,钗分开了里头是黄金。

3.给我15首古诗要带解释的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这是一首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全诗的诗眼是(孤 ) 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次联境界倏忽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间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诗人所思念者恐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与这般[不知我者"有什么可谈呢?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安虽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仿佛电影镜头似的表现那云间雁影.真神来之笔. (徐永端) 1.全诗的诗眼是(孤 ) 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 2.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赏析: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 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它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来说.并无重要意义.但它给全诗开辟了一种比较恢宏和开阔的气势.而这正是其时的边塞诗所共有的特色.[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在开放向上的盛唐时期.男儿的赴身边塞.建功立业的豪迈风采. 从[从金伐鼓下榆关"到`力尽关山未解围`。

4.诗词注释请介绍几本带注释的诗词集

李清照诗词集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一剪梅,又名“腊梅香”、“玉簟秋”,双调,六十个字,六平韵。

每一次读到“花自飘零水自流”句,不能自已。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

“沙”亦可作“纱”,也可叫 “浣纱溪”。双调,四十二个字。

有平、仄两体,此为五平韵。江梅,范成大《范村梅谱》云: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后唐庄宗有曲: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现在阳光从天窗下来,却又下着雨,一只鸟雀在笃窗户,知否?知否?就是喝水也难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注:清照等明诚归来,我们也在等,只不过连我们自己都走远了,注定地等,在注定。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南浦月”。双调,四十一个字,上片三韵,下片四韵。

袜(“划”字左边多一横,念“铲”音),没穿鞋,只穿袜子走。李后主词:铲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怨王孙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注:怨王孙,此牌变体多,这里用了双调,五十二个字,上片二仄二平韵,下片三仄二平韵。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这首也是写梅花。

雪中梅花历来写的人很多,但大多着眼于“寒梅傲雪”之类的意境,易安写来却是美艳娇嫩的梅花。梅花似乎是易安最喜欢的花。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渔家傲,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仄韵。见附录《学诗谩有惊人句》一文的欣赏。

[歹带]人娇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注:[歹带](ti4)人娇,双调,六十四字,八仄 韵。《花草粹编》题作“后庭梅花开有感”。

羌管即羌笛, 笛曲有《梅花落》,最后句有喻落梅。 歹带]人娇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

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注:[歹带](ti4)人娇,双调,六十四字,八仄 韵。

《花草粹编》题作“后庭梅花开有感”。羌管即羌笛, 笛曲有《梅花落》,最后句有喻落梅。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玉楼春,又名“西湖曲”,双调,五十六字,六仄韵。《花草粹编》和《历代诗余》都题作“红梅”,这首咏梅,不如上面一首。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满庭芳,又名“锁阳台”,双调,九十五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花草粹编》中题作“残梅”,又是一首咏梅词。

这首长,有几个典故。临水登楼:一指陶渊明在《游斜州》序中所写“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州,。

欣对不足,率尔赋诗”;又指建安诗人王粲在荆州登当阳县城楼作《登楼赋》。

何逊在扬州:南朝诗人何逊在扬州(现在可算是南京)做建安王的书记,有诗《咏早梅》“兔园标节物,惊时最是梅”。杜甫有诗:“东阁官梅动诗兴, 还如何逊在扬州”。

扫迹难留:《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中有“乍低枝而扫迹”;杜诗有句:“山林迹如扫”。 多丽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

5.古诗带翻译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天时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望庐山瀑布【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6.要10首古诗,带诗句解释~~~~~ 一定要带解释啊~~~~

题西溪无相院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溪水漫流,已是雨过放晴,天光山色浑融一片明净,与水齐平的溪岸上静卧着几家门庭。

微风轻拨溪中繁密的浮萍,萍叶空隙现出远山的倒影。沿溪轻轻地飘来一叶归舟,悄然能听到船舷擦动水草的响声。

忽见寻路入城去的僧入,像从净境走向烦嚣世尘。溪桥上往来的过桥人,宛然在明净的镜中步行。

正是凭借这场短暂的秋雨,西溪的秋色平添几分。别让溪中的芦苇任意勃生,妨碍游人观赏这溪上月影。

[2]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

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

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

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

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

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

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

“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

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

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

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

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

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

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

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

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

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

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放松放松放松法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

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7.古诗带诗意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文解释】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注释】

1. 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4.平明:清晨。

5.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6.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