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晚唐诗的特点

1.晚唐诗的风格特点

晚唐诗歌的艺术特点:伤感无奈,细腻柔软。借古讽今,颓然消极。

晚唐时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最终令唐王朝轰然坍塌的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社会转入自身情感,吟诵男女之情蔚成风气,艺术格调上,一方面继承中唐精工雕琢的“人工之美”诗风,另一方面也推重天真隽永、平淡的诗风。依风格可大致分为五类:以杜牧、许浑为代表的清丽感伤风格,追求语言典丽、空灵飘逸的感伤诗风;以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深婉绮艳风格,李深婉蕴藉,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而温则开香艳一派;以司空图、陆龟蒙为代表的隐逸诗风;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苦吟诗风,贾凄清幽曲,姚平淡含蓄;以郑谷、韦庄、罗隐、杜荀鹤、皮日休等人为代表的乱世悲慨与怨刺诗风 ,郑谷、韦庄、皮日休乱世悲慨,罗隐、杜荀鹤怨刺讥弹(注:隐逸派与乱世悲慨、怨刺常互有穿插,不能决对论之)。

其他问题不想多说,只说一点。

记得当时先生上课时,曾经提到过一点,那就是中唐盛世时,诗歌已经到了一个颠峰,很难被超越了。

到中唐后期和晚唐时,大家就想着要突破,但是很难,非常难。盛唐的风格、趣味、技巧,都是面面俱到而且面面都是颠峰。要超越几乎是不可能的。

找来找去,最后韩、孟、贾、李等人,还是决定剑走偏锋,发现奇趣,搞点奇崛的东西。“悬崖架屋”,郊寒岛瘦,都是这种趣味的反映。

到了晚唐,诗歌的发展,主要不是继承和继续盛唐的艺术繁华,而是破然后立,是打破牢笼,是如何自新。这是内在的。

现实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要求诗歌必须有所反映,盛世不再,艺术必须有所改变。这是外在的。

个人感觉,韩、孟、贾、李等人的意义,在文学史上非常重要,最主要的贡献是趣味上的,奇趣成为后世人做诗歌也好写文章也好,一个很难得、很上档次的美学追求,机器重要。这是从意义上看。

从美学境界、文学造诣、艺术成就上来看,这些人比不过晚唐诸公,晚唐诗歌在美学境界上堪称绝品,丝毫不逊色于盛唐,甚至有过之。晚唐诗是完全可以与盛唐诗并肩的另一个极顶颠峰。

个人感觉,晚唐诗的特点,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

1、老趣。内容历练中有苍凉。

2、感伤。凄迷,朦胧,空朦。

3、工整、历练。典雅而规范。

4、多重、复调。万千滋味集于一体。

5、意境。

6、其他。

晚唐诗的和中晚唐的那些追求奇趣的人一样,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诗歌的美学意境,极大地扩张了诗歌艺术的表现力。

2.理解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特色

(一)李商隐

识记:李商隐的生平。

理解:①李商隐的政治诗;②李商隐的无题诗。

应用:①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的主要体现;②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杜牧与许浑

识记:①杜牧的生平;②“小李杜”。

理解:①“二十八字史论”;②许浑《金陵怀古》。

应用:杜牧怀古咏史诗的特点。

(三)贾岛与姚合

识记:贾岛、姚合是晚唐著名“苦吟”诗人。理解:“武功体”。

应用:①贾岛诗歌的情思内涵和艺术特点;②姚合诗歌的情思内涵和艺术特点。

3.初唐中唐晚唐诗区别,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初唐诗歌最初受隋以来的浮艳的宫廷诗风影响很大,上官仪,虞世南就是著名的宫廷诗人,诗风繁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自初唐四杰起,诗风陡转,尤其是陈子昂提出诗歌革新,一扫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从诗歌形式看,经过沈全期、宋之问的过渡,律诗已经定型。

盛唐诗歌百花齐放,空前繁荣,成就最高,流派多,伟大诗人多。李白、杜甫均为盛唐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以蓬勃向上的豪放浪漫主义为主,亦有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名家辈出,风格多样,提现了盛唐之音。

到了中唐,以白居易为代表,发起了盛世浩大的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应为时,为事而作,与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一脉相承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为代表,体现了这一时期诗歌的创作主旋律。晚唐时期,有才华的诗人不少,李商隐杜牧被称为“小李杜”,他们的诗作表现出对日益没落的时政的忧虑,同时流露出盛世不在的伤感、忧郁。

4.唐诗的特征

1、唐诗形式是多样: 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2、唐诗的风格丰富多彩、推陈出新: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扩展资料: 唐诗繁荣的原因: 在隋末的农民蜂起的大起义中,原隋朝大官李渊和他的儿子们(世民与兄建成),其中李世民功劳卓著。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统一的帝国(疆域约1100多万平方千米)。

并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 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而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诗。

5.晚唐诗歌的艺术特点

晚唐诗歌的艺术特点:伤感无奈,细腻柔软。

借古讽今,颓然消极。 晚唐时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最终令唐王朝轰然坍塌的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社会转入自身情感,吟诵男女之情蔚成风气。

艺术格调上,一方面继承中唐精工雕琢的“人工之美”诗风,另一方面也推重天真隽永、平淡的诗风。 扩展资料 晚唐诗派 标榜学晚唐诗的近代诗派。

领袖人物为樊增祥、易顺鼎。他们着重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从韩偓“香奁体”入手,好作艳体诗,追求对仗工巧,隶事精切,词采富艳,诗风典赡华靡,工整绵丽。

樊增祥自称“性耽绮语”,“学诗自香奁体入”。 学诗之初,“积诗千数百首,大半小仓(袁枚)、瓯北(赵翼)体,其余皆香奁体也”。

又说“三十以前,颇嗜温、李,下逮西昆,即《疑雨集》、《香草笺》,亦所不薄”(《樊山全集》续集第26卷)。易顺鼎诗以“近于温李者居多”,“以学晚唐者为最佳”。

近体诗“惟以裁对鲜新工整为主”,晚年“益纵情于舞榭歌场”,诗“多冶游之作”(陈衍《石遗室诗话》)。属于这一派的主要诗人还有三多、李希圣、曹元忠等。

三多,字六桥,又署鹿樵、可园。满人。

曾官绥远、奉天都统,杭州、库伦驻防大臣。为樊增祥诗弟子,工于隶事,极似樊。

所不同者,诗多边地莽苍之气,善以满蒙方言入诗。有《可园诗钞》。

李希圣(1864~1905),字亦元。湖南湘乡人。

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诗大多为七律,专学李商隐。

有《雁影斋诗存》。曹元忠,字君直。

江苏吴县人。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曾官内阁中书。

诗亦专学李商隐,其工妙不下李希圣诗,有《北游小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晚唐诗派。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