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广东话唐诗

1.关于粤语的古诗

您好,清初有以粤语词语入旧体诗形成的作品。

晚清时,兴起了三及弟,即同时包含文言,白话及粤方言的文体。在民国初期,一些广东诗人,以粤语入诗,例如廖恩焘的《嬉笑集》、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中的粤语诗等。

查到例子几首,希望能够帮到您。己未是1919年,廖恩焘和胡汉民旅居日本,闲中无聊,用粤语作诗,咏论汉代人物,据跋文所载,胡只是赞赏而已,亦许间中唱和一二首,却没流传。

如—— 咏“苏武”: 麒麟犽乍后生哥,磨利张刀去讲和。 狗屁檄文攻鼻辣,龙头拐杖甩毛多。

既然饮奶都能饱,使乜吞冰得咁傻。 精仔亚陵唔识趣,偏偏提起个番婆。

咏秦二世: 够之大瘾火麒麟,呢件龙袍重几新。 未必乖哥唔识鹿,果然太监系阉鹑。

一堂鼻涕真衰仔,二世头衔咁吓人。 点估江山全送嗮,亡秦应晌亚胡身。

咏范增: 老猫烧剩几条须,悔恨当年眼冇珠。 湿水马骝唔过玩,烂泥菩萨点能扶。

明知屎计专兜笃,重想孤番再杀铺。 一自鸿门佢错过,神仙有篾亦难箍。

咏严光: 钓鱼钓得咁沙尘,褛块羊皮重几斤。 皇帝孖铺真阔佬,先生反瞓系星君。

偶然冚被横伸脚,有个开窗屹起身。 慌到鼻歌窿冇肉,原来佢会睇天文。

又有一首写打麻将: 买齐幌子当孤番,跌落天嚟几咁闲。 拼命做成清一色,绝张摩起大三翻。

尾糊整定输家食,手气全凭旺位搬。 边个龟公唔好彩,十铺九趟畀人拦。

这几首诗,真能引用出粤语的妙处。譬如“屎计”、“兜笃”、“捐裤浪”、“慌到鼻哥窿冇肉”、“老猫烧须”,对仗有“湿水马骝”对“烂泥菩萨”,“一堂鼻涕真衰仔”对“二世头衔咁吓人”,“皇帝孖铺真阔佬”对“先生反瞓系星君”,“清一色”对“大三番”真是既贴切又妙不可言。

至于胡汉民的粤语诗,手头有两首写“项羽”的七绝: 其一: 老婆搿手嚟劏狗, 皇帝开头就斩蛇。 临死找番条笨伯, 算佢后代有揸拿。

其二: 八千子弟向秦封, 破釜沉舟究不同。 咁样多人为你死, 因何冇面见江东。

还有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卷四也有粤语诗《赋得椎秦博浪沙》。其中一首五言排律,其格律是除开头两句最后两句外,其他各句都要双双成对: 几十多斤铁,孤单一个人, 拦腰掟过去,错眼打唔亲, 野仔真行运,衰君白替身, 差点变成鬼,快的去还神, 凶手当堂趯,差佬到处寻, 亚良真正笨,为咁散清银。

还有一首七律《垓下吊古》: 又高又大又嵯峨,临死唔知重唱歌。 三尺多长锋利剑,八千靓溜后生哥。

既然禀趸争皇帝,何必频腍杀老婆。 若使乌江唔锯颈,汉兵追到屎难疴! 就连提倡白话诗,新文化的领军人物胡适到过广州,也用粤语写下《黄花岗》一诗: 黄花岗上自由神,手揸火把照乜人? 咪话火把唔够猛,睇佢吓倒大将军。

2.粤语为什么读唐诗那么好听

粤语好听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粤语的调多。普通话是四个调,粤语有九个调。

至于这九个调怎么说,可以学一下用粤语数数,三九四零五二七八十,这九个数刚好是粤语的九个调。粤语九个调里面除了第一声和第二声和普通话一样外,其他七个调都是普通话里没有的。

这九个调从最高调到最低调皆有,所以听起来起伏不定,抑扬顿挫,层次感非常明显。粤语本身的音调就像一段旋律,当它在谱上一段旋律契合的曲子,自然很好听。

调多还有一个作用是减少同音字,普通话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同音字太多。小学时候从拼音学起的普通话,声母有23个,韵母24个,调4个,理论上来说可以有23 x 24 x 4 = 2208个发音。

而粤语声母19个(比普通话少了四个翘舌),韵母53个,调9个,理论上可以有19 x 53 x 9 = 9063个发音。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粤语的发音丰富程度要远远大过普通话。

据说是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所写的神文《季姬击鸡记》,普通话读是ji ji ji ji ji,粤语读是gwai gei gik gai gei。再比如这八个字,事,室,市,世,适,试,噬,式,普通话是同一个读音,但粤语是八个互不相同的读音。

粤语里很多韵母都是普通话没有的,比如《浮夸》高潮之前的部分,全为“oi”韵,《偏偏喜欢你》基本全为“eoi”韵。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因为粤语没有降调,降调就是类似于普通话第四声。

我查过全国一些主要方言的音调,粤语是唯一一个没有降调的方言,它九个调都是比较平的调。降调给人的感觉是语气比较重。

武汉话听起来不够友好,一个原因就是降声太重。但在闽南,漳州人调重,泉州人调平,漳州人说泉州人讲话不好听,还是我们好听,有力度。

等我屏蔽了那些漳州朋友后,我就来反驳这个问题。三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粤语保留了入声。

入声在今天听起来很陌生,那是因为在普通话和北方方言里,入声已经完全消失了(除了山西、河南一带的晋语,据称和客家话非常相近)。但是在所有的南方方言里,入声基本都保留了下来。

入声就是那种发音很短促、以爆破音结尾的音。比如“十”这个字,粤语读sap2(数字是调值,12345相当于do re mi fa so),闽南话读zap2,p的音不爆破,但有读p的嘴型,阻碍住气流。

这和英语里失爆读法很像,比如september这个词,读的时候不会把sep的p这个音发出来,但明显会有p的闭合嘴型来阻住气流,因而使得sep这个音节很短促。再比如sit down,你发音再标准也读不出sit的t这个音,但是一定会有发t的嘴型,t这个音阻碍住气流,使得sit这个音非常短促。

这个词组里的sit的发音,和粤语“舌、薛、窃”字读音一样。日语的促音,还有很多日语汉字的音读,也是受汉语入声影响。

比如学校,日语读gakkou,中间有个促音,和入声一模一样。单论“学”这个字,粤语读hok,日语读gaku,因为学这个字是个入声字,韵尾为k,日本人没法读这个不发音的k,所以就干脆把不发音的k变成ku,读作一个确定的音节。

再比如“石”,粤语读sek,日语读seki,也是同理。绝大部分入声字在日语里的音读都是如此,六、七、力、雪、室、畜,不胜枚举

所以说语言是相通的。pk 就是粤语里的三个入声韵尾,也是古汉语里的三个入声韵尾。

入声是汉语的伟大发明,它最大的两个作用,一个是可以减少同音字,一个是丰富情感。入声字短促、铿锵有力、带有节奏感的发音特点,就已经决定了它可以有丰富情感的效果。

最大的体现是在诗词里,今天很多诗词用普通话读起来已经没有韵味了,豪放的如岳飞的《满江红》,婉约的如柳永的《雨霖铃》,它们都是入声韵。白居易写《长恨歌》《琵琶行》,每到伤感处皆改用入声韵。

这些入声韵诗词普通话读来平淡无奇,但用粤语读就很有味道。我觉得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曹植的《七步诗》,语文课里学过这首诗,当时读起来觉得不押韵。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汁、泣、急,有一个字出韵,而且感情听来比较平淡。

但如果用粤语来读,汁、泣、急分别读zap5、jap5、gap5,而且三个都是最高调,读来铿锵有力,沉郁悲壮。被亲哥逼成那样,要是我我也肯定用入声韵来写,别说曹植了。

用粤语读这些入声韵诗词的时候会明显觉得,那种倾注在韵脚上的激昂或凄凉,普通话是永远读不出来的。而且很多非入声韵的诗词也是如此。

小时候语文课里学诗词,发现好多诗词读起来不押韵,我当时并不知道原因,以为古人就是这么写的,现在终于知道这是语音变化的原因,很多普通话不押韵的诗词,粤语和闽南话读起来就很押韵。这个可以举的例子太多,比较著名的,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深、心、金、簪,这诗总共就四句,就出现了三个韵。

而这首诗如果用粤语读就非常押韵,四个字分别读sam、sam、gam、zam。这是因为普通话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消失了入声,还消失了一些韵尾,比如-m,全部归于-n了。

心字粤语读“sam55”,闽南语读“xim33”,普通话里就成“xin55”了。现在普通话里的“搞定”一词就来源于。

3.关于粤语的古诗有哪些

一、关于粤语的古诗有

1、咏“苏武”

麒麟犽乍后生哥,磨利张刀去讲和。 狗屁檄文攻鼻辣,龙头拐杖甩毛多。 既然饮奶都能饱,使乜吞冰得咁傻。精仔亚陵唔识趣,偏偏提起个番婆

2、咏秦二世:

够之大瘾火麒麟,呢件龙袍重几新。未必乖哥唔识鹿,果然太监系阉鹑。一堂鼻涕真衰仔,二世头衔咁吓人。点估江山全送嗮,亡秦应晌亚胡身。

3、咏范增:

老猫烧剩几条须,悔恨当年眼冇珠。湿水马骝唔过玩,烂泥菩萨点能扶。明知屎计专兜笃,重想孤番再杀铺。一自鸿门佢错过,神仙有篾亦难箍。

4、咏严光:

钓鱼钓得咁沙尘,褛块羊皮重几斤。皇帝孖铺真阔佬,先生反瞓系星君。偶然冚被横伸脚,有个开窗屹起身。慌到鼻歌窿冇肉,原来佢会睇天文

二、历史背景

清初有以粤语词语入旧体诗形成的作品。晚清时,兴起了三及弟,即同时包含文言,白话及粤方言的文体。在民国初期,一些广东诗人,以粤语入诗。

己未是1919年,廖恩焘和胡汉民旅居日本,闲中无聊,用粤语作诗,咏论汉代人物,据跋文所载,胡只是赞赏而已,亦许间中唱和一二首,却没流传。

这几首诗,真能引用出粤语的妙处。譬如“屎计”、“兜笃”、“捐裤浪”、“慌到鼻哥窿冇肉”、“老猫烧须”,对仗有“湿水马骝”对“烂泥菩萨”,“一堂鼻涕真衰仔”对“二世头衔咁吓人”,“皇帝孖铺真阔佬”对“先生反瞓系星君”,“清一色”对“大三番”真是既贴切又妙不可言。

4.粤语小诗 搞笑的 有哪些

咀 咒 。

类 】 XXX ﹝ 人 名 ﹞ 楂 飞 机 , 跌 落 坑 渠 拾 玻 璃 。 XXX ﹝ 人 名 ﹞ , 坐 飞 机 , 跌 落 黎 , 惨 玻 璃 , 返 到 屋 企 唔 愤 气 , 打 烂 电 视 机 , 打 烂 收 音 机 , 呯 lin bom 林 放 臭 屁 , 臭 过 无 比 石 油 气 。

Version 1 XXX ﹝ 人 名 ﹞ 撩 鼻 屎 , 撩 到 两 毫子 , 去 买 提 子 食 , 食 到 痾 烂 屎 , 点 知 冇 厕 纸 , 迫 住 用 手 指 , 撩 到 成 手 屎 。 Version 2 XXX ﹝ 人 名 ﹞ 撩 鼻 屎 , 撩 到 两 子 , 走 去 买 提 子 食 , 食 完 提 子 痾 烂 屎 , 无 厕 纸 , 用 手 指 , 无 手 指 用 脚 指,无 脚 指 用 银 纸 , 敏 到 流 血 不 治 。

Version 3 XXX ﹝ 人 名 ﹞ , 去 「文」 屎 , 无 厕 纸 , 用 手 指 , 无 手 指 , 用 沙 纸 , 擦 到 个 屁 股 流 血 不 止 , 送 到 医 院 证 实 不 治 。 【新】 XXX ﹝ 人 名 ﹞ … ﹝ 忘 了 ﹞ , 中 间 分 界 , 心 理 变 态 , 屎 忽 大 大 , 屙 屎 屙 唔 哂 , 屙 尿 屙 出 界 四 眼 哨 牙 突 下 巴 , 屎 忽 嬲 嬲 下 , 哨 牙 可 以 刨 西 瓜 , 落 雨 可 以 遮 下 巴 , 饮 茶 可 以 隔 茶 渣 , 劈 友 可 以 挡 番 下 【 数 字 串 连 。

类 】 一 不 做 , 二 不 休 , 闩 埋 房 门 初 宾 洲 , 点 知 越 初 越 大 旧 , 早 知 唔 初 冇 咁 嬲 , Mit 时 (Miss) 问 佢 做 乜 鸠 , 佢 话 系 度 初 宾 洲 , 吓 到 Mit 时 赣 鸠 鸠 。 Version 1 Version 2 一 不 做 , 二 不 休 , 三 埋 房 门 , 四 围 咁 摸 , ﹝ 衫 裤 脱 光 , 四 围 乱 摸 ; ﹞ 五 指 搓 波 , 六 指 淫 魔 ; 七 色 底 裤 , 百 战 百 胜 ; 九 指 连 环 , 十 分 过 瘾 。

一 见 锺 情 , 二 人 同 房 , 衫 裤 剥 齐 , 四 围 咁 摸 , 五 指 搾 波 , 六 指 擒 摸 , 七 吋 咁 长 , 八 发 八 中 , 九 龙 裸 跑 , 十 分 过 瘾 。 一 加 一 , 二 加 二 , 三 加 三 , 死 加 死 , 五 加 皮 , 六 死 你 , 七 个 肥 婆 坐 住 你 , 八 支 枪 仔 指 住 你 , 九 龙 医 院 唔 收 你 , 十 个 棺 财 等 住 你 。

Version 1 Version 2 一 落 楼 梯 , 二 就 跌 低 , 三 个 空 翻 , 四 个 前 翻 , 五 个 后 翻 , 六 个 筋 斗 , 七 孔 流 血 , 八 时 入 院 , 九 时 出 殡 , 十 时 开 心 。 一 落 楼 梯 , 二 楼 仆 底 , 三 个 筋 斗 , 四 脚 朝 天 , 五 块 胶 布 , 六 个 伤 口 , 七 时 入 院 , 八 时 钉 盖 , 九 时 出 殡 , 十 分 墟 陷 。

Version 3 一 落 楼 梯 , 二 步 跌 低 。 三 个 关 斗 , 四 脚 朝 天 。

五 个 伤 口 , 六 肿 流 血 。 七 时 入 院 , 八 时 开 刀 , 九 时 玩 完 , 十 分 快 趣 ! 一 个 哈 哈 笑 , 两 个 紮 紮 跳 , 三 个 呱 呱 叫 , 四 个 断 dam teau , … ﹝ 忘 了 ﹞ … 八 个 搵 人 要 , 九 个 贴 街 招 , 十 个 要 上 吊 。

《 雪 姑 7 友 》 的 延 续 大 哥 碌 o野 可 以 屌 死 人 , 二 哥 碌 o野 好 似 垒 球 棍 ; 三 哥 果 碌 o野 , 得 闲 就 椤 去 河 边 浸 两 浸 ; 四 哥 五 哥 碌 o野 好 销 魂 , 六 哥 碌 o野 可 以 揽 住 o黎 训 ; 七 哥 果 碌 o野 , 用 o黎 屌 XXX ﹝ 人 名 ﹞ 就 最 过 瘾 。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