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魔方格中考以景叙情作文在灿烂中生化 眼前,一片湖,波澜不惊,湖的那头,望不到岸,远远地,有帆在湖上翻腾,有鸥在湖上掠过,轻盈,划过苍穹……这湖,就是西湖.听风拂过耳畔,看柳掠过眉梢,喜欢这种画面,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句话:“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许,喜欢西湖正是因为她静而不失韵,正如唐诗宋词,有一种独特的意境,是我心悠然,这也正是我喜欢唐诗宋词的缘故吧. 对唐诗的喜爱,源于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恢弘势气,源于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妙意境,源于那“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 我喜欢李白,那个“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他的豪放,他的洒脱和他的才华留下了中华文明的瑰宝.我看到他在万籁俱寂的夜里,望着明月,流离间,写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或许,此时此刻,心中的孤寂只能对明月诉说.李白似乎一直与明月叙着缘,也许,只有明月能照亮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能挖掘人的才华.于是便有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感慨.而李白,到底还是豪放派的诗人,他并不一直都是孤寂低调的.“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无疑是他的生活写照. 在唐诗的殿堂中,我还懂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一种含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淡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一种斗志. 唐诗,穿越几千年文明的传承,沟通于古今之间,使人们安静泰然地看待一切,也使生活中多了一分惬意. 我对宋词的热爱是在读了秦观的词以后.秦观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在政治上接连受挫,命运坎坷,也就是这段时期,他创作出了他的骄傲,也是中华文明的骄傲.郁闷时,他以词来宣泄.他写下“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多美的词啊,却带着哀怨与忧伤.的确,这是他的悲愤,有才却无处效劳.“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留下潇湘去”,这是他的无奈.我被这种美丽而凄婉的淡淡的忧伤所触动.也许,人在低谷是容易崛起,容易做出成就,秦观就是这样.他在蓬莱阁上茫然,销魂,推开窗户,信手拈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凄凉之情流露之极.秦观是悲痛过,怨恨过,可他却为今人创造出了这笔文学财富. 宋词不同于唐诗,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人间沧桑,李清照,辛弃疾皆如此.也许在遥远的宋代,有着太多的事与愿违,有着太多的情非得已,有着太多感伤,我们无法猜测,只能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读这些词,读这些用泪写成的词,在心中默念“一切尽在不言中”.去守住一颗悠然自得的心. 眼前这片湖,壮阔,无垠,却不得不让我感到释然,正如唐诗宋词,使我心悠然,在心中的那片湖里,荡起阵阵涟漪……是敬慕,抑或是深深的陶醉…… 2.游山西村诗词考点《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知识点归纳: 1、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拓展:《桃花源记》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拓展:孟浩然《过故人庄》热情好客的句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4、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5、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既写景又含议论哲理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答:“又”字表明,狐兔已经不止一次群游。历史上的朝代几经兴废,长安这座古代的都城,也一再变化。 表达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惋惜之情。2。 答:下阕开始直抒胸臆,“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直接抒发了哀愁;接着融情于景,夕阳西下洒下余晖,塞北大雁已经南飞,浩荡渭水滚滚东流,在这壮阔而悲切的气象中,融入了作者浓重的哀愁。 1。 试题分析:全词工丽哀婉,情韵悠长上片从眼前景物写起,阿房废址,汉代荒丘,成了狐兔群游之所。昔日豪华,已成春梦。 抚今追昔,不胜悲愁。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这首词吊古伤今,表现了身处偏安局面,不胜今昔之感的情怀,下片着重抒情。眼前景象,悠然往事,惟见塞雁南来,渭水东流。 黄昏时候,益觉伤感。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高考考过的唐诗宋词列举下,最好有是谁写的赏问答集锦 高考唐诗鉴赏问答集锦.囊括所有高考考点。(附答案及解题思路)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①西陆:秋天。南冠:楚国的帽子,后因以指囚犯。客思:他乡思故乡之情。侵:扰。②玄鬓,用女人的鬓发比蝉。白头,指自己。③高洁,古人认为蝉“饮露而不食”,诗人以之自喻,希望有人为之鸣冤昭雪。 【鉴赏问答】 ①这是一首咏物诗,达到形神俱似的最高境界,诗人采用什么手法来写蝉呢?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解题指要】咏物诗的创作要达到形神俱似的最高境界,一般都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这诗创作的一种规律。凡是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都可以按照这样回答。 ②陆云说,蝉有“五德”:文、清、廉、俭、信。这首诗最能表明作者心迹的二德是什么? 【答】“清”──含冤入狱;“廉”──心志高洁。 【解题指要】“清”和“廉”都可以从尾联中的“高洁”二字里悟出,这是点睛之笔。在回答这一问题时,还应结合诗人写作时的特定境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