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雪这首诗的地点《江雪》这首诗的地点是永州,是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江雪》 唐代 柳宗元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扩展资料: 《江雪》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江雪》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江雪 2.江雪这首诗的后两句写的是什么场景《江雪》这首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的场景。 原诗: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释义: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扩展资料: 此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 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他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仿佛看到,湘江风雪弥漫,风雪苍茫中一条小船,船上端坐一位披蓑戴笠的渔翁,刚毅之嘴角,睥睨之眼神,他兀傲风雪,不畏荒寒,雪中垂钓,俯仰古今历史之长河,凛然不可侵犯又令人肃然起敬。 这时的渔翁毋庸评价其胜负,他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魅力已横扫一切,战胜一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雪 (唐代柳宗元五言绝句)。 3.江雪这首诗的地点《江雪》这首诗的地点是永州,是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江雪》 唐代 柳宗元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扩展资料: 《江雪》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江雪》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江雪。 4.江雪这首诗的主人公是谁,地点是什么《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今湖南省永州(今零陵区)期间。 诗中渔翁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所以可以说主人公是柳宗元,地点是湖南省永州(今零陵区)。 原诗: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释义: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扩展资料: 此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 他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雪”字笼罩全诗。 “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 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 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 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 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雪 (唐代柳宗元五言绝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州 (湖南省地级市)。 5.江雪 柳宗元这首诗地点是哪里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是在永州创作的。 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原诗: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释义: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出自:唐 柳宗元《江雪》 扩展资料 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诗人成就: 柳宗元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言论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 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 6.江雪古诗原文是在那个地方,风景《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7.江雪这首诗中描写的四个景色分别是什么《江雪》这首诗中描写的四个景色分别是:飞鸟远遁,行人绝迹,寒江独钓的渔翁,漫天大雪。 《江雪》 唐代 柳宗元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扩展资料: 《江雪》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江雪》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江雪 8.江雪古诗发原地在什么地方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9.古诗江雪后两句写的是什么场景古诗江雪后两句写的是: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的场景。 出自:《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原文: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803年,30岁的柳宗元任监察御史一职,与官场上层人物交际,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 公元805年,顺宗继位,重用王叔文,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史称永贞革新。但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王叔文被削职。 同年八月,顺宗被迫让位,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宪宗即位,王叔文被赐死,王叔文政治集团遭到严重的打压。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并且没有官署可住,他不得不在龙兴寺安身。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 他于是就借描写山水景物,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这首《江雪》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来的。 赏析: 《江雪》这首诗中的冰天雪地,何尝不是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作者的心境。作者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触景生情,以景寓意,从“鸟飞绝”、“人踪灭”,可想象到雪花翻卷。 铺天盖地,寒冷到了极致。在这极寒的雪天,应该无人在外了。然而接下来却写了不怕寒冷的渔翁,即便是寒雪连江,他依然能够在一叶孤舟上独自垂钓。 不论是实景写照,还是创作有意而为,作者通过对人物描写,都极大的丰富了诗的内涵,在空旷寂寥的白山黑水间,雪的冷漠与渔翁的执著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处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孤立无助,那份执著是不屈服的精神,是不垮的毅力。他觉得自己就像那个渔翁一样,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能战胜, 这颇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也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暗示。表达了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绝句在于少中见多,用精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意涵,《江雪》这首诗只有二十字,可谓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作者介绍: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世人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 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10.古诗《江雪》描述的是什么美《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 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的画面。 《江雪》这首诗展示出来的 最表层的美,是视觉上雪景的构图。诗人颇具匠心,他以画家的眼光、作画的方法, 准确地表现了景物间的存在对应关系:大与小,虚与实,背景与中心。 然后,构成了 一幅令人叫绝的雪景画面——寒江钓雪。前两句是画面的背景,是写“大”景和“虚” 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中,没有一个“雪”字,但写出了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的壮观境界,具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