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鉴赏范成大的“眼儿媚”这首词此词作于词人接到调令后赶赴桂林途中。 乾道九年(1173)闰正月末过萍乡(今江西萍乡市), 时雨方晴,乘轿困乏,歇息于柳塘畔。柳条刚刚抽芽,水塘水满,这样的环境既便于小憩,又易引发 诗情。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日脚”是指阳光从云缝中斜射到地面。 “紫烟”则指映照日 光的地表上升腾的水汽。“酣酣”是状其色调之深。 此句对初春“乍晴”之景进行了描写,使云彩、地 气都显得特别活跃,云脚低垂,地气浮腾;日光也显得强了,“日脚”使人觉得光彩夺目;天气也暖了, “酣酣”“紫”的色调就令人感觉很温暖。 “妍暖”,和暖、轻暖。 “轻裘”,薄袄。这时的温度亦不是飙 升,并不给人以热的感觉,首先是包裹在“轻裘”里的躯体感觉到这股暖意,它一阵阵地透了过来。 这一句是写感觉。总之,这天气使人温暖。 “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天色”即天气。 这气 候着实舒适,特别容易使人困乏,加上暖暖的花香沁人心脾,更令人精神恍惚了。 暖香与“冷香”对 人的刺激确实不同。 “扶头”,本来是指一种易醉的酒,也形容醉态。“午梦扶头”就是午梦令人感觉 昏昏沉沉的。 上阕描写途中的困乏,下阕写“小憩柳塘”。“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觳纹愁。” 下阕“春慵”紧接 “困”字、“醉”字来,意脉很细。 这里即景作比。 “縠纹”,这里是指水的波纹像绉纱的细纹。这两句 表明春慵就像春塘中那细小的波纹一样,颇为微妙,只觉得那丝丝的麻麻痒痒,阵阵的软软搭搭。 这个“愁”字的味道却有些难以名状。下面又进一步进行描写:“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溶溶泄泄”,形容水的晃动。 此词中的水波便是如此。 这是比喻春慵的不可捉摸,恍恍惚惚、浮浮 沉沉的状态。这几句写春慵均釆用比喻的手法,把难以比况的困乏形容得如此具体、形象,作者的 技巧令人叹服。 同时还要注意,这春水本身便是美景,那么温柔熨帖,那么生机盎然,那么细腻明 净,真叫人喜爱。 春慵就是它,享受春慵真是人生的快乐。 春慵,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感觉,虽然在前人诗词中常出现,但具体描写少见。此词用了 许多贴切的词语写天气使人慵困,又用了一系列比拟写感觉中的春慵形态,使人如临其境:感觉到 了春天的温暖,闻到了醉人的花气,看到了小憩的恬美安逸。 2.词牌“眼儿媚”的来历眼儿媚【眼儿媚、秋波媚】 年代:宋 作者:王雱 作品:眼儿媚 内容: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眼儿媚① 范成大 酣酣日脚紫烟浮②,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③。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泄泄④,东风无力,欲避还休。 〔注释〕 ①眼儿媚:因张孝祥词“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句而得名。 ②酣酣:指太阳如醉。 ③扶头:扶头卧于车中。 ④溶溶泄泄:春水荡漾的样子。 眼儿媚 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 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3.如何鉴赏范成大的《霜天晓角》这首词咏梅怀人,表现了怅惘孤寂的哀愁。 上阕写梅花胜景。“晚晴风歇”写风歇寒减,梅花映衬着淡天疏云绽放风姿。 接下来三句则用淡墨色彩勾画出一幅绝妙图画。“脉脉”写梅花的情状。 “花疏”写其孤洁雅致。“数枝雪”既见出花之淡色,又见出梅之高洁品格,可谓绝妙。 下阕由梅及人,以梅拟人,抒发作者孤独凄黯的心情。“胜绝”承上,“愁亦绝”启下。 “此情谁共说”以问句出之,感叹愁情之深无人可以倾诉。结篇三句构思精巧,独出机抒。 “低”字极好,仿佛是雁故意低飞,实是更显出环境的极端凄寂与心绪的极端孤苦。 全词寓浓愁于淡景之中,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