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香料的诗句

1.和香料相关的诗词,哪里有

1)唐 杜牧 《阿房宫赋》:“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椒与兰。皆芳香之物。

2)九歌 山鬼

乘赤豹兮从文魑,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

辛夷、石兰、杜衡,皆香草。

3)唐 杜甫 丁香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兰,麝。

4)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桂树,秋香。

5)唐 李白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郁金香。

6)唐 杜牧 赠张好好

婷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

7)唐 高骈 山亭夏日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蔷薇。

8)张九龄《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兰,桂。

2.有没有可以用来描绘香料与食物、与日用品的词语、成语、诗句等

描绘形容香料的诗句:

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焚香》 北宋 陈与义

得地牡丹盛,晓添龙麝香。主人犹自惜,锦幕护春霜。——《牡丹》 唐代 司空图

描绘形容香料的成语:

桂馥兰香、暗香疏影、香苦酸醇、油城墨香、久而弥香、香气袭人。

描绘形容食物的诗句: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清代 符曾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寒具》 苏东坡

描绘形容食物的成语:

珍馐美味、饕餮大餐 、玉盘珍馐、八珍玉食、龙肝凤髓、食玉炊桂、饫甘餍肥、麦饭豆羹……

3.关于花椒的诗句

俗语: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花椒 年代:【唐】 作者:【刘子翚】 欣忻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同。 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

调浆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 鼎餗也应知此味,莫教姜桂独成功。

三峡花椒”的传说 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 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明过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着爷爷四处奔波,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

大禹疏通了三峡,正要转移到别的地方,这里却闹流行眼病。一个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如柴,她在花椒爷俩的治疗下,终于眼病好了,这姑娘百般感激。

但生眼病和各种疾病的人陆续不断,花椒见此情景,不忍心随爷爷转移而离开这里,便向爷爷提出留在三峡。爷爷念她十三四岁,人小体弱,放心不下,坚持要她跟随远征。

花椒决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给爷爷说情,大禹见这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有一颗为民之心,十分喜欢,但要当场考考她的医术,就提出几种疑难病症要她处方,她都能对答如流按症施药。接着让她独个一人医治了一个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给治好了。

爷爷见了点头称是,大禹满意地说服了花椒的爷爷,将她留在三峡了。 花椒送走了爷爷和治水大军,她跟以往同爷爷出诊一样,身背小药箱,走东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长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

当地百姓个个喜欢她,称花椒为“神医姑娘”。后来,由于这一带森林密集,土地潮湿,湿热性眼病广泛流行,严重地区,人们挨家挨户病倒呻吟不止,有的还害瞎了眼。

见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过来,于是就发动大家寻找一种开白花、结小子、味麻性烈的药物来治疗,疗效十分显著,治一个好一个,从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药。人们为了采摘方便,便将此种树苗移栽到自己的房前屋后,为了预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肴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红籽儿,日长天久,这小红籽儿就成了调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风味——麻辣味。

从那时起,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后人们为了纪念花椒姑娘,便把这无名的小红籽儿称为“花椒”。

据《武阶备志》记载:红女祠初建于唐代。相传很久以前,此地有一女,如花似玉,勤劳善良,名叫红女,是王母娘娘的小女下凡,她心灵手巧,剪鸟能飞入云端,画花会引来蜂蝶。

但不幸的是丈夫年幼无知,婆婆、小姑子又常常虐待她。日子长了,红女想娘,就央求小姑子:“你上楼去问问婆母,我想看回亲娘,让去不让去?”小姑子捎话:“娘叫你种完三石六斗椒籽再去。”

红女就天天早出晚归去种。谁知种完后,婆婆却改口说:“叫种南山,谁叫你种北山?”逼红女一颗颗捡出来改种到南山。

红女就每天跪在地里,边捡边哭诉,感动了观音菩萨,立时:遮天盖地的寒雁、喜鹊、鸽子,都来帮她捡,改种到南山。婆婆又说:“等菜籽花儿遍地开了,满山黄了,花椒红了,纺断铁锭再去。”

红女就白天劳动,晚上纺线,不住地哭着。忽然看见穿红肚兜的善财童子端坐梁脊,口中念念有词,一眨眼锭儿就断了。

婆母觉得奇怪,自言自语道:“莫非谁在暗中帮她,一哭就帮,一哭就了事?”便不怀好意地说:“你爱哭就哭满三缸眼泪。”红女一听,越想越伤心,不由泪如连珠,哭着哭着,哭困入梦时,天空出现了脚登祥云的龙女,她飘然而来,给她拭泪,把泪水用手指对着三口缸轻轻一弹,缸就满了。

红女梦醒一看,缸真的满了。婆母翻着白眼,瞪了大半天说:“去!”。

谁知语音未落,小姑子又拿来一根铁扁担,让她担断了再走。红女无奈,跳崖自尽。

坠崖时忽然天昏地暗、雷雨大作,红女随风飘落于五凤山麓石岩洞中(现水濂洞正殿),坐化成神,青黄龙伴护。王母知女转世,特使云霄、琼霄、碧霄迎接红女复归碧落,红女说:“我久居俗世,人间多灾多难,不忍永落苦海,求住人间拯救万民。”

王母恩准,三霄助红女福佑四方,后人立祠祀女,塑造出慈祥英俊的菩萨永坐水濂洞。后来,人们发现,在五凤山出现了满山遍野的花椒树苗。

这种因红女点种而得名的大红袍花椒,具有叶青、皮红厚、口黄籽黑、油重味麻、香鲜等特点 很久以前,有位美丽孝顺的女孩姓花名娇,为救治重病的父亲上山找药.路遇一白胡子老者指点,攀越只有老鹰才能飞过的悬崖绝壁,穿越毒蛇才能穿越的荆棘丛林,以及经受饥饿与孤独,狼群嚎叫等的折磨,好容易才从虎豹护卫的神山上找到了一种香料,将其拌如菜中,救治了父亲.可随着患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加之香料又被损坏,善良且孝顺的花娇从此立志不嫁,修炼成仙化作香料树,拯救了病中之人,让其重获生命.人们为了纪念她,变把这棵树叫做花娇.随着时间的流逝,花娇的故事广为流传,花娇渐渐变成花椒. 之所以花椒的味道是麻的,那是因为漂亮的花娇在修炼时,历经岁月和风霜的洗礼,让她变成了麻子.传奇的花椒,既除六肺寒冷又暖胃止疼,而且做菜味道好极了.于是做菜放花椒在四川流行开来. 花椒古今(。

4.有关“香港”的诗句有哪些

《香港》

作者:珊瑚

朝代:近代

午夜,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此刻,是午夜,有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

扩展资料:

香港历史: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香港文化:

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们称为“香港”。

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也就逐渐为远近所认可。

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可后来,村里人不肯种植了,香料的种植和转运也就逐渐消失,但香港这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