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楷书毛笔古诗词

1.用正楷毛笔字写《春晓》这首古诗

【拓展】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作者】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

2.用毛笔写的最简单的楷书现代字古诗

用繁体字和简体字都可以。

1,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汉字简体化,这给书法创作带来了一个问题:写繁体好,还是简体好?实际上,曾有国家文件对书法作品有过说法,那就是作为艺术品,书法作品可以不强制进行汉字简化,可以继续延用繁体字写法。但从另一个方面讲,中国大陆从50年代就正式实行简体字至今约有六十年以上了,有很多人从上学开始学的就是简体字,所以在书法创作中写简体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有一条:如果一幅书法作品中,繁简混杂就不好了。

2,书法有三个要素,即书写用字必须是汉字,书写工具必须是毛笔(这一点,现在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以硬笔作为书写工具的作品被人称之为硬笔书法。因为这与本文无关,故不作讨论),书写效果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3.田英章楷书古诗七律诗

杜甫之七言绝句,现存107首,约占其诗作全集十分之一,选取其中几首。

【少年行两首】

其一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其二

巢燕养雏浑去尽,江花结子已无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

【绝句四首】

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其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关于毛笔字的诗句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宋代 苏轼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译文: 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

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徐峤之父子的书法也极其清秀,锋芒不露笔势却苍劲雄浑。

峄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范,千载书法传承者是李氏阳冰。 杜甫评论书法特别看重瘦硬,这样的观点我不能够听凭。

书法无论短长肥瘦各有姿态,玉环肥飞燕瘦能说哪个不美丽绝伦!湖州太守真是好古博雅,不惜花费金钱求购断石残碑刻文。亭中有龟形碑座,壁上镶嵌着螭龙雕刻,白昼静书斋空,只听拓碑声响登登。

你把奇妙的拓片赠给友人走遍吴越,风雅事在朋友间夸奖谈论。写信来求诗要我亲自书写,于是我手执狼毫写在了名纸剡藤。

后来人看待今天正像今人回顾往昔,过眼的百世光景不过是风中之灯。将来人们也会像当年的刘郎怀念贺监,遗憾没和我们坐在同时好表示内心崇敬。

扩展资料: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

嘉祐年间(1056-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