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描写女孩儿出嫁的诗句

1.诗经里形容女子的诗句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赏析:

这首诗算是《诗经》里面广为流传的其中一首,特别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句,路人皆知。“桃之夭夭”更是被人改为“逃之夭夭”,本来一句形容桃花美丽妖娆的词语被篡改成逃跑一类诙谐的词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诗经《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译文: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

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赏析:

此诗表达丈夫悼念亡妻的深长感情。由衣而联想到治丝,惋惜亡妻治家的能干。想到亡妻的贤德,“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正是俗话所言,家有贤妻,夫无横祸。描写细腻,情感丰富。构思巧妙,由外入里,层层生发。衣裳多色见于外,衣裳之丝见于内。再由“治”丝条理,联想办事的条理,才使“无訧”,讲而深入到身心内部,体肤由而凉爽,再到“实获我心”的情感深处,若断若续,含蓄委婉,缠绵悱恻

2.描写女子出嫁 诗句

1、《长命女》 唐 :冯延巳 -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2、《诗经 周南 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近试上张水部》 唐代: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4、《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宋代: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5、《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 宋代:柳永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

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

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但先睡。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古诗文网[引用时间2018-1-15]。

3.求一些描写古代女子出嫁的诗词

其实楼主想要的嫁和出阁二字,在故事中直指其意的倒是没有多少,倒是嫁与东风这样的句子比较多,但是另外一个词:于归,就显得很文雅,用的人很多了,也是嫁的意思。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先秦时代女子出嫁时所唱的歌诗。是祝愿女子家庭和睦,早生贵子的赞歌。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这个是出嫁女子洞房后和丈夫的笑语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诗经·齐·东方之日》

这个也是闺房情趣~~~~

《水调歌头 贺人新娶,集曲名。》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贺新郎。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

这个就是描述嫁人风光的

手里金鹦鹉,

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唐代温庭筠)

《思帝乡》唐·韦庄

春日游,妾拟将身嫁与,

杏花吹满头。一生休。

陌上谁家年少, 纵被无情弃,

足风流。 不能羞。

4.形容女子出嫁的好词好句

其实楼主想要的嫁和出阁二字,在故事中直指其意的倒是没有多少,倒是嫁与东风这样的句子比较多,但是另外一个词:于归,就显得很文雅,用的人很多了,也是嫁的意思。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先秦时代女子出嫁时所唱的歌诗。是祝愿女子家庭和睦,早生贵子的赞歌。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这个是出嫁女子洞房后和丈夫的笑语 东方之日兮。

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诗经·齐·东方之日》 这个也是闺房情趣~~~~ 《水调歌头 贺人新娶,集曲名》。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贺新郎。

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

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

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

这个就是描述嫁人风光的 手里金鹦鹉, 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唐代温庭筠) 《思帝乡》唐·韦庄 春日游,妾拟将身嫁与, 杏花吹满头。

一生休。 陌上谁家年少, 纵被无情弃, 足风流。

不能羞。

5.描写女子出嫁场景或打扮的古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挽青丝,双环结;百合鬓边巧装点。

鞭炮响,彩带舞;大红喜字窗前贴。那日无眠卧在床,伊人出嫁喜车长。

天公酬得佳人意,嫁个多才好婿郎。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麟之趾,振振公子。

吁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

吁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

吁嗟麟兮。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东方之日兮。

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

齐侯之子,平王之孙。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筵开吉席醉琼觞,华国楼头鸾凤翔,印证同心临绮阁,影传笑吻粲兰房。

燕尔新婚正妙年,亲朋争说好姻缘,珠联璧合情如蜜,海警山盟石比坚。平平仄仄缔良缘,恋爱情丝自早牵,海石山盟皆缱绻,相亲相敬乐绵绵。

6.描写古代女子嫁衣的句子

《国风·周南·桃夭》

周代 无名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甜。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随风展。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乐又平安。

《国风·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通篇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说:“《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驳斥,认为“此皆迂论难通,不足以发诗意也”。

现代学者一般不取《毛诗序》的观点,而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其性质就好像后世民俗婚礼上唱的“催妆词”。

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先民进行驱鬼祭祀时的唱词,其内容是驱赶鬼神,使之回到归处,并祈求它赐福人间亲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周南·桃夭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