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评家杨景龙简介:生平、著作等杨景龙,原名杨力,男,陕西乾县人,文化学者、编辑。系华夏英才文化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乡土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检察文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秦川文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 主讲《古代文学》、《古今诗歌比较研究》、《唐宋词研究》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词曲学、古今诗歌比较,兼事诗歌创作、文化批评。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诗探索》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论文《主情·主知·主趣》曾被《新华文摘》辑录,并于1988年、2002年两次入选《中华诗词年鉴》。出版《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宋词分类品汇》、《婉约词精华评析》、《中国当代大学生诗歌精选欣赏》等独著、合著的著作10余部。主持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蒋捷〈竹山词〉校注》,河南省哲社规划项目《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中国诗学精神与现当代诗歌》、《20世纪中国诗歌分类导读》等,参与国家社科项目、省哲社项目、省高校项目多个。 2.书画家孟祥明的资料孟祥明,字吉阳,号豫章山农,1949年生,祖籍山东邹城。 孟子第七十五代后裔。 中国敦煌研究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青少年书画大赛特约评委,东方书画研究会理事,南昌市人大书画院院士,民革中山书画院画家,长江艺术网画家。 孟祥明出身书香世家,其父孟增信毕业于北京大学,诗文书画均有极深造诣,早年在北京与齐白石先生有过交往,常在齐家观其作画。1939年避战乱入川,在重庆又结识了柳亚子、傅抱石等名流,耳闻目染,获益匪浅,眼界得到极大提高。从而影响孟祥明对画高格调的追求。 正因山水如成竹在胸,使孟祥明的山水画气势雄浑苍茫,笔墨清迈俊逸,意境幽远清新,色彩素雅浑朴,雅拙相宣。他用自然的笔墨,澄澈用心描摹心中山河,传递的是忘我的山水情怀,呈现的是云境桃源,是一幅浸润心灵的传情笔墨。 1988年,作品《慧远和尚山行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9年,孟祥明迎来另一个艺术高峰,当年,他的山水画作品获全国大赛金奖。2000年,作品参加中国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书画大展获金奖;同年,作品参加敦煌国际书画展,被敦煌博物馆收藏。此后,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展览,被国内外藏家收藏。他还出版了传统山水精品集系列,在全国艺术界引起极大反响。日前,他历经十余年创作的《章贡山居图》正式面世,预计将再掀起一波山水热。 3.{吴江市诗词协会}相关资料吴江市诗词协会成立 2008年05月19日 09:16:55 来源:吴江日报 作者:陈洁 浏览量:171 本报讯(记者陈洁)5月17日,吴江市艺术工作者协会秋鲈诗社正式更名为吴江市诗词协会。 市领导姚海兴、张克明等为协会揭牌,副市长周志芳致贺辞。 秋鲈诗社成立于2003年3月。 5年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会员勤奋笔耕,共创作了3000余首诗词作品,分别发表在全国、省、市和县有关报纸杂志和网络上,其中全国级130余首、省(市)级360余首、地(市)级780余首。会员朱永兴出版了传统诗词、楹联作品集《情满江南》,会员陈志强出版了诗文集《诗话吴江》,诗社还编辑出版了诗文集《水乡名镇》。 《秋鲈诗苑》是诗社创办的会刊,共刊14期,发表各类题材的作品900余首。目前,会员队伍已从最初的4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 当天当选的协会会长朱永兴表示,协会更名成立后,将更加注重弘扬民族文化、繁荣诗词创作、培养诗词新人,努力将吴江创建成诗词之乡。 成立大会后,会员们还举行了诗词吟诵会,听取了中华诗词协会副会长杨逸明所作的题为“漫谈中华诗词创作”的讲座,参观了吴江博物馆《吴江吟———当代吴江旅游诗词书法作品展》。 4.漫漫古典情系列你是说安易如的吗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陌上花开缓缓归美人何处陌上花开惜春记观音貌似有这些,不记得了其实各大书店都有,卖得挺好的,我们学校外的书店就有一、人生若只如初见内容提要这是一本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书。 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 她用清丽、感性的笔调,配以优雅、飘逸的插图,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诗人,词人,凸现其旷世奇才与至真性情。 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我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导语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 他仍是他的旷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二、当时只道是寻常内容提要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一个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男子,在他的词章中不倦不悔地倾诉对感情的执著,对友请的坚定,像一道道疗伤的温泉汤药,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 作者简介安意如,从什么时候起,看很多事都像行在吴越小城里巷的长廊,偶尔转过脸去看廊下细细的水滴工低头看廊地上折转的光阴——发现自己成了一个不太容易激动的人。也许是因为懂得了可台循借着文字,慢慢找到内心需索的光亮,那么很多事情就可以从容地接听和理解,不必急迫。 这样的心态,拿来解读诗词也是有益的,情雅成诗,爱淡成词,如果没有潋滟坦白的心思,是无法走进古人留在书册中的幻境的。凡心所向,皆是虚妄。 ——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弹琴,自己对话谈心。自我收敛,内心沉静,是我希望获得的心境,而我亦渐渐成为这样的女子。 三、思无邪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 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的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你返身去找时,它已经没入河流之中。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 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诗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四、陌上花开缓缓归安意如品读唯美爱情的旷世韵味。 南北朝的历史光怪陆离,大一统之前的年代荒诞华美不可尽言。那些简单的歌章,在历史的游历中一如绽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本书注定要以史来绎情。 用猛虎细嗅蔷薇的姿态,小心将它们从心中释放出来,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我们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让我们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 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向那些古人讨一些情爱暖暖身。五、长安月下红袖香如果说后世女子往往更像瘦梅、幽兰,脆弱易伤、多愁善感,那么唐代女子恰似国色天香的盛世牡丹,雍容华贵中带着自信、激情与张扬。 “少女情怀总是诗”,唐朝女子的情丝,就织在这浩瀚的《全唐诗》诗页中,跟随江湖夜雨的叙述,重温千年前她们的喜怒哀乐,重回那梦一般的唐朝。醉心于《全唐诗》以及唐代历史的江湖夜雨不仅在诗词上见解独到,配以各时期的历史,让诗词表现得更加鲜活而亲近。 江湖夜雨评点文字的妙处,在于触机成趣,妙绪纷披,庄谐杂出,剔肤见骨。他即事见义,如地涌泉,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幽默中透着深刻,让人笑过后却又汗潸潸脊背生凉。 作者简介江湖夜雨,本名石继航。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现在一中学任教。 自幼酷爱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尤其喜爱唐诗宋词。近年来沉迷网络,以上网敲文字为乐。 天涯煮酒论坛著名写手,“2005年度网易文学区优秀写手”。出版有《印象盛唐——唐才子评传》、《煮酒论道》、《馥香记》等作品。 六、美人如诗,草木如织在东门,我初见你,你夹在人群里,像飘絮,像鸟鸣,像春风; 在黄昏的溪边,我又见你,你在汲水的女孩子中间,如倒影,如水声,似烟霞; 三月三的上巳节,众人注目的舞台上,我看着你,你是烈火,是妖魅,是飞霜。 你,是我的惊雷。 本书作者独辟蹊径,将《诗经》中的美学与植物世界完美的相结合,这是一次对植物美学与古典诗词的审视,在古典诗词中感受万物鲜活灵动,在美、性灵与感动中寄放现实之外的人生。荇菜、飞蓬、艾蒿、荠菜、旱柳、桑陌、白杨、芍药、桃花……这些在《诗经》里面目或清明或朦胧的植物,融入中华文明的血脉中,在作者的笔下便产生了一段诗性和植物性灵的对话。 作者简介深圳一石,本名韩育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生于甘肃小城秦安,从小熟悉山野田间的花草树木。渐长后出游深圳,在古典诗词中感受万物鲜活灵动,在美、性灵与感动中寄放现实之外的人生。 喜欢在网络中写字、交游,为天涯社区“闲闲书话”版主。其发表的《<诗经>里的植物》长期在天津首页被推荐阅读。 本书中的上百幅植物图片均为爱好摄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