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渡江战役的诗句

1.有关渡江战役的诗歌

纪念渡江战役胜利60周年 60年的回忆, 来自于那惊心动魄的时刻。

60年的自豪, 起源于那坚强战斗的胜利。 长江、天险?哼!还不是被英勇的解放军甩在身后。

啊!我记得、我记得那冲天的炮火,那如雨的弹梭。正从战士们的身边飞过。

但是,我们的战士从没退缩过。 这就是战士的精魂,!那永不言输的精神! 我也记得当那被鲜血染红的旗帜插在敌人的城楼上时。

战士们那疯狂的喊叫、夺眶的热泪。那才是他们的心,一颗颗渴望胜利的心。

这一切都预示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将步入一个新时代道路,不是吗?。

2.渡江战役**的那首诗是什么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全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_百度汉语--作者:**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

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4月21日,**和**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诗词与中国智慧 百度百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初三历史题,关于渡江战役和**诗

一、将革命进行到底 1.国共争取和平的方针和斗争 (1)**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 **不要和平吗?到1948年底,国民党军事败局已定,为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国民党内部开始酝酿发动新的和平攻势,以作缓兵之计。

于是在军事斗争之外又出现了新的、复杂的政治斗争的局面。美国政府采取了支持桂系李宗仁取代**、由李宗仁出面同**和谈的策略。

1948年12月底,桂系白崇禧抢先打出“和谈”旗帜,逼蒋下台。**在遭到军事上的溃败和美国及国民党内部的压力下,不得已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条件是在保存伪宪法、伪法统和反动军队下与**“和谈”。

其实质是要保住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权。**再一次玩弄假和平的阴谋。

针对**的假和平,**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这一阴谋,并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 (2)**发出“求和”声明,企图作缓兵之计 2、国共北平和谈 (1)背景:但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再次检验**集团和谈的诚意,使全国人民认清其假和平的面目。

同时国民党仍然占有长江以南、长江上游及西北等广大地区,若国民党顽固到底,必将增加解放军的伤亡。于是**在声明中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

**走投无路,被迫于1月21日宣布“引退”,“由李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但是,他的引退并非真正交出职权。

早在下野之前,他就在政治上对国民党党、政、军的人事进行了大变动,安排自己的嫡系、亲信担任要职;在经济上已通过各种手段将各大银行和老百姓的存款洗劫、搜刮一空;在军事上建立了海上锁链,以营造自己的最后落脚点——台湾。**离开了总统的宝座后,坐镇溪口,仍在幕后指挥。

**引退后,代总统李宗仁表示愿意和谈,企图与**划长江而治。 (2)概况: 时间:4月1日--4月20日 代表:**--** 国民党—张治中 结果: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影响:彻底揭穿国民党假和谈的骗局 比较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相同点:⑴都由国民党主动提出,国民党都是假和谈⑵都揭穿了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表明了**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⑶都由**提出谈判方案⑷都有美国插手⑸都被国民党破坏⑹都没有阻止或结束内战,但都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重要机遇。 不同点:背景不同:重庆谈判时,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但迫于国内外舆论压力和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于是三次电邀**谈判。

北平谈判时,解放战争即将取胜,国民党内部分裂,败局以定,不得不发出求和声明。目的不同:重庆谈判时,国民党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并企图把内战的责任推给**。

而**则是为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团结教育人民。北平谈判时,国民党是为争取喘息时间,继续进行内战。

**则是为迅速结束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减少人民痛苦。内容不同:重庆谈判的焦点是政权和军队问题。

北平谈判的焦点是革命是否要进行到底问题。两次谈判最主要不同是**力量及政权地位发生变化。

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自绝于人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便于4月21日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阅读《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人民解放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不堪一击,顷刻崩溃。

(2)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时间:4月23日, 意义:国民政府覆灭。李宗仁逃回桂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49年3月 河北西柏坡 (2)内容:工作重心、基本方针、基本政策、总任务、工作作风 (3)意义:重大问题 注意:会议解决的问题,实质是夺取政权、建立政权、巩固政权的问题。

工作重心转移与标志:八七会议时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以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为工作中心。标志: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

两次转移都是历史转折关头形势发展的需要,(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三大战役后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也是**远见卓识的体现。 二、解放战争胜败的原因 **原打算“5年”的战争为什么仅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胜利? 1、国民党败因 (1)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特征是独裁、内战、卖国。

两条战线使国民党面临全国人民包围的灭顶之灾。 (2)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战争性质决定人心向背,人心向背促成了国民党军事优势迅速向劣势转化。

(3)贪官横行、政治腐败 沦陷区人民称接收大员们是“三洋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五子登科”( 车子、房子、金子、衣服料子、婊子)。**直到1948年才得出结论:“在接收时许多高级军官大发接收财,奢侈荒淫,沉溺于酒色之中,弄得将骄兵逸,纪律败坏,军无斗志。

可以说: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

4.**为渡江战役写的诗是

这首诗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诗中概括了诗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原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的都城南京,人民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扩展资料: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赏析: 首联写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这两句是倒装,是”百万雄师过大江”才促成了“钟山风雨起苍故”。

它们是全诗的总起,形象地描绘了解放军强渡长江攻占南京的雄伟场面,既写出解放军渡江进军的神速,又写出渡江进军的勇猛气势。 正当敌人还梦想卷土重来的时候,解放军已浩浩荡荡渡过了长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敌人巢穴。

在解放军压境的隆隆炮火声中,南京反动政府犹如黄叶惊飞鸟兽走散。全诗开头异峰突起,气魄不凡,有如泰山压顶,雷霆万钧。

语言简洁有力、形象鲜明。 颔联讴歌南京的解放。

这里的“今胜昔”三字,凝结着爱与恨的深邃感情,想着过去百孔千疮的“帝王州”,人们对反动统治极端的仇恨;南京在军事上自古就是形势险要,今天已经掌握在人民解放军的手里,更加显得雄伟壮丽; 在政治上,过去这里是反动统治者统治根深蒂固的地方,今天它成为人民的英雄城市,换了人间,出现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真正显示出其雄姿秀色,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雄伟,英姿勃发。南京的解放,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渴望胜利的全国军民都在为这旋转乾坤的巨大变化和空前伟大的历史事件而慷慨激昂、鼓舞振奋。“天翻地覆”这成语既写出变化的巨大,又显出事件意义的伟大。

“慨而慷”一方面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壮志和英勇,一方面表达举旧欢腾闻风而起的豪情。这些语言刚健有力,豪情奔放。

颈联指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两句是**“将革命进行到底”战略思想的集中表现,是全诗的灵魂。

这是**军事思想的艺术化表述。接着又从反面总结了历史上悲剧人物项羽的惨痛教训,给读者以明鉴:“不可沽名学霸王”。

一个“不"字,显得烛照幽深,清配理智、彻底。这一联从历史到现实,一反一正,饱含哲理,巧用典故,生动形象,告诫及时,教诲深远。

尾联揭示不断革命、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借用它写在这首诗里赋予了新的意义:自然界四季变化,运行不息,使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永不休止,这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

而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的革命和改革,正是人类社会的正常规律。这里清楚指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即国民党的覆灭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不仅这佯,而且也指明了前面所提出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论点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革命人民响应**的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正是行天下之“正道”,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这首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在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一是叙事与议论、诗情与哲理的完美结合,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与诗人的多方智慧相结合的艺术结晶;二是典故运用生动贴切、深刻到位,是历史典故和现实斗争结合得恰到好处。 全诗运用了七个典故,这首诗也是**诗词中运用典故最为绵密的诗作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

正确答案是D(渡江战役)。

答案ABC即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分别是1948年9月发动的辽沈战役、1948年11月发动的淮海战役和1949年1月发动的平津战役等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点。

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返动派,大量消灭了其有生力量,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从而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其中,平津战役于1949年1月31日胜利结束后,国民党军大部分主力已被歼灭,国民党在大陆地区的封建统治早已风雨飘摇,全国各地迎来了解放前的胜利曙光!然而,**并不甘心失败,企图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

一方面掩人耳目故作引退,由李宗仁任“代总统”出面跟中国**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则暗地里积极扩军备战,并分别任命汤恩伯和白崇禧负责组织以70多万国民党残余兵力,在从宜昌至上海间的长江边上,筑起了号称“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在和平谈判破裂的情况下,渡江部队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20日午夜发起渡江作战,一举突破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并解放了国民党首都所在地南京。

直至6月2日,第三野战军解放了崇明岛,历时42天,渡江战役宣告胜利结束。为了庆祝这一伟大胜利,**奋笔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