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戴敦邦唐诗

1.雁门太守行 诗情

本书是国画家戴敦邦自画自说的个人专集,选收戴敦邦先生近二十年来有关唐诗宋词的精美人物画二百余幅,作品构图新颖,技意精湛,较好地传达出诗、词的意境,每幅国画后附有戴先生有关该作品的创作心得,其中既有绘事三昧,又有花絮随笔,表现出画家率真的心灵与可资人借鉴的创作见解。

书中还有每幅画的局部特写,可供爱好者研究临摹。 作者一贯的创作原则,尤其是对名著的配图,是忠于原著。

对古典小说如此,对唐诗宋词同样如此。由于中国的诗词意境的深邃和广远,所以有限而具象的画面要正确地演绎诗词的全貌绝非易事。

这里有诗词文本生成的历史条件与当今时代的隔阂,更有古代诗词家与吾个人水平素养,乃至其他一切的悬殊,尽管主观上力求全面无误,但总难臻于完美的境界。现在呈现献给读者的这些诗情词意图,吾称之谓图说,唯求能将原诗情词意说清楚,使大家可进一步去对原著含英咀华,欣赏和领会诗词的情趣和意境。

名言名句 16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17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17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17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17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174.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17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176.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1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卜居》) 17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17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18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8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182.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8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 18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85.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8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187.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18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8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19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9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 19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193.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19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195.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19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19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9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19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0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20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0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0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20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20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论语》) 20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0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20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20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210.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211.朝闻道,夕死可也。

(《论语》) 2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2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1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21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21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21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21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21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2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2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22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2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2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2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22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2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 228.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 229.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孙子》) 230.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 23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 23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233.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23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23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 23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23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23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23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24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24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荣宝斋画谱总共有多少册 所有的书目 书名

荣宝斋画谱,为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古今中国著名中国画艺术家所绘制的中国画系列画谱丛书名称;出版规划于1962年,但画册直至1979年才开始出版;这套丛书保留了中国历代画学的传统,是中国传统绘画爱好者的必备图书;其以较高的学术性、普及性和高品位拉近了画家和美术爱好者的距离;画谱分作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以及古代名家绘画两部分,有山水、花鸟、人物画谱等。

荣宝斋画谱为北京荣宝斋编辑出版;它的的最初创意开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最初的出版规划是荣宝斋经理侯恺(1922—)在1962年提出的,并请陈毅(1901—1972)撰写了序言;但《荣宝斋画谱》系列的第一本画谱,即王雪涛的花鸟分册,是在“**”结束后的1979年出版的。

时至今日,《荣宝斋画谱》仍在不断出版当中,目前已出版了198分册,这是当代美术出版史上出书种类最多的美术入门丛书,发行时间之长,发行量之大,其他的美术出版物均难以望其项背。

3.曹植吟七步诗时多大

22岁 曹植 (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

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

他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 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即魏明帝。

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

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

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

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

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

死后,明帝曹睿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

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

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再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曹植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宠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世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

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言出为论,下笔成章。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世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地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奉承的。 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

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结果曹植在出征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

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

虽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也曾把曹丕的使者扣押起来,但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

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得可怜。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

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 [编辑本段]【曹植之墓】 曹植墓始建于公元233年,坐落在聊城市东阿县鱼山西麓,始建于魏太和七年(233年)三月。

墓室坐东朝西,为凿山而修的洞穴墓,以青砖筑成,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占地80公顷。东南两侧有黄河和小清河萦绕,合为襟带,隔河群山连。

4.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哪个好

这是一个故事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

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故事引申出来的,意为反复琢磨。

其实就我来看,两种都各有优点,敲就不用解释了……

推可以解释为整个环境都是很安静的,连鸟都休息了……所以推字可以呼应安静的环境~

哈哈~也就是一家之言哈~~亲随便看看就好~

5.古什群峡又叫什么

古什群峡又叫公伯峡,因黄河上游南岸悬崖处建有一座 “拱北”而得名。

距省城西宁市145千米。此峡从宗吾桥到赞卜 乎村,全长15千米,是黄河自尖扎进入循化的必经之地。

古什 群峡两山对峙,崇山峻岭,高耸入云,陡壁如削,遮天蔽日, 形势十分险要。黄河入峡后,因河道狭窄,河中礁石暗伏,滚 滚河水飞揣造旋,咆哮而下,登顶观景,蔚为壮观,十分险绝。

循化古八景中有“什群急湍”之称。古什群峡出口处河岸仅宽十余丈,自古以来为天然架桥之 处。

峡口南岸有废古城遗址两处,为汉代修建的军事桥头堡和 积石峡阿麻岔古城同时代建筑。查汗都斯乡一带,土地平坦肥 沃,曾为汉代屯田之处。

如今这里已成为循化园林之乡和粮食 生产基地。峡口为国家规划的黄河上游第四个梯级电站,现已 建设完成,库容量为6. 2亿立方米。

6."四大名著"何时始称

李渔在三国志演义序中最早提出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和金瓶梅。

后来人们又用红楼梦代替了金瓶梅,成了四大名著,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肯定了四大名著的说法。 李渔曾在为醉田井堂刊本《三国志演义》作序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

……”可见,至晚冯梦龙已经有四大奇书的提法了,李渔承其说,且以“第一奇书”冠三国而出版,则大概明末清初之际,“四大奇书”的提法已得到相当的固定且流行开来了。 “四大奇书”这一提法是“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这一点应该确定。

而且肯定是在这些作品产生之后,并被人们接受认为有价值之后。

7.作文:我和书的故事

书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书是一艘帆船,把我带到成功的彼岸。书是一架望远镜,让我看到了古今中外。书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带我飞到智慧女神身旁。

书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提起我和书的故事,还记得从我第一次去新华书店说起。一走进新华书店,我就被眼前的这一切惊呆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书!无所不有,真是书的海洋。于是我一本接一本地看起来,我像一只贪婪的饿狼。

我自从会识字不久,便开始读书。我上幼儿园时最早看的是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后来,渐渐长大一些后,便看《伊索寓言》,其中我记忆最深的就数《龟兔赛跑》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不懂得了不管遇到多强得对手都不能放弃,坚实不一定会胜利,但是放弃注定要失败。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了学前班后,我便开始看四大名着中的《西游记》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美猴王孙悟空了,他扬善除恶、聪明绝顶,倒不像贪生怕死、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我从孙悟空身上懂得了: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能望而生畏。

书,是一盏明亮的灯,它无声的照亮了我们人生的道路,让我们懂得了人生中该如何抉择.

书,是一座宝藏,它用无限珍贵的宝藏吸引了我们,让我们在这座山中不断的摸索,追求.

书,还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它让我们初次尝到了读书的乐趣,并愿意一辈子以它为师.

啊!书,你是我们人类忠实的朋友,是你,让我们的前途无限光明,是你,让我们走向了成功的道路,是你,让我们不断攀登科学的顶峰!

我相信,书会是我一生最亲密的伙伴、最好的老师。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泉源!

8.关于能表达两个相爱的人十多年没见的诗句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赏析 这首词写的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

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

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

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

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

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

这不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读者来噙,来品味。

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 “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

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的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此时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

“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象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象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啊!不然,怎么会消瘦呢?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但是瘦则瘦矣,何故又在其间加一个“空”字呢?“使君自有妇,罗敷亦有夫。”

(《古诗。陌上桑》)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不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吗?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

“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能不哭、能不泪流满面吗?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

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