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古体诗、古风,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的概念】古诗:广义是指古代的诗歌.狭义的古诗就是古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古风:唐代以后诗人们作古体诗,与格律诗相对,往往称之为“古风”或在题目上标明“古风”.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格律诗:即近体诗.“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2.唐诗三百首是近体诗吗是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3.古体诗,古诗,近体诗以及现代诗有什么区别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诗歌,根据作品产生的年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即古体诗),和现代诗歌(即新体诗)。 中国的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词、曲。下面谈谈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 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限定。 如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有三百五十七句;有的诗只有二、三句,如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只有三句。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 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 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在哪里呢?区别:一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 二、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三、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五、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在学习中,我们不能认为凡八句的诗都是律诗,四句的诗都是绝句,因为句数固定不是近体诗的最本质特点,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基本要求是平仄相间,因为平仄是形成近体诗的最重要的因素。 在押韵方面,近体诗除首句入韵外,都是隔句押韵,一般只用平声韵,而且不能“出韵”,即韵脚必须只用同一个韵中的字。 近体诗中,绝句不要求对仗,而律诗讲究对仗《有时对仗又称对偶》,就是要求想对的两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要求相同,语法结构想类。 4.近体诗绝句古诗诗歌分古体诗和近体诗.诗歌就是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总称. 古体诗可不按韵律,但近体诗必须按韵律. 古体诗: 古体诗分:1、五言古诗 2、七言古诗两类.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此外还有一种杂言诗,诗中夹杂着五言,七言甚至三,四,六,八,九等字句,一般也归入七言古诗一类.古体诗也叫古风. 近体诗: 近体诗分:1、律诗 2、排律 3、绝句三类.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类.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多见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极少.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今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我们讲格律,主要是讲今体诗的格律.格律诗是诗的一种样式,要求严格按格律来写的.其发端于“永明体”,兴盛于唐,成为中华诗文化的魂宝. 格律诗有这样几种样式: 1、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2、七律: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韵必须是整数,如十韵、三十六韵等. 4、入律的绝句:可写五言律绝,可写七言律绝.四句,叶平韵.(注意: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这里说律绝)绝句特殊,分二类,一类是用律句的律绝,一类是不用律句的古绝.用律句的律绝,划为律诗,用律句的古绝划为古体.大部份书上就叫绝句,不分律体古体的. 凡叶平声韵的,一定是律绝,凡叶仄声韵的,一定是古体.另外,一般来说,五言绝句人们喜用古体,七言绝句人们喜用律体. 5.【古体诗、近体诗与新诗怎样划分古体诗的概念: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路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 近体诗的概念: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一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排律师句以上,另作别论. 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注] 1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出韵(又称“落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2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用仄韵的绝句与律诗非常罕见.仄云律诗很象古风,往往也可认为“入律的古风”,因为近体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 3 五律和七律之外,偶然又有些六言律诗,同五七言三韵小律一样,都是很罕见的形式.新诗特点: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把“五四”以后的诗歌视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就其主流而言,新诗的特征主要为:(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和一个纵队,在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启蒙下,它是以现代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为思想基础的,集中表现了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命运、民族命运的关注,并在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加强.(二)以改变诗歌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为武器,经历了真正的“诗界革命”,而与旧传统决裂,有意识地摆脱古典诗词的严整格律,终于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从很接近旧诗的诗变到很自由的新诗” 从而形成了完全独立于传统的诗词之外的崭新诗歌形式,并建立起现代诗歌的新传统.(三)新诗既以旧诗为革命对象,则自必以引进外来形式为诗体模式,我们的新诗在‘五四’时代基本上是从外国诗(主要是英国诗)借来音律形式的”(朱光潜《新诗从旧诗学习得些什么》,因而它乃是‘累积了几百年世界进步文学传统的一个新拓的支流”,在中国诗歌流变史上,是“截然异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