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的到

1.1到3年级的古诗.

1 《江南》 ,何.鱼戏间.鱼戏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鱼戏莲叶北. 2 《》 ,下.天似穹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 (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拨清波. 4 《风》 (唐) 解落三,能开二月花.,入竹万竿斜. 5 《》 (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 《》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何须怨杨柳,. 7 《》 (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8 《》 (唐) ,处处闻啼鸟.声,花落知多少. 9 《》 (唐) 葡萄美酒,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古来征战几人回? 10 《出塞》 (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人未还.但使在,不教胡马度. 11 (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12 《》 王维(唐) 不见人,但语响,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上. 13 《》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4 《》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15 《》 李白(唐)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 《》(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 《望》 李白 日照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 《》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声.水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19 李白 故人西辞,.. 20 李白 ,千里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21 《》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孤帆一片日边来. 22 《》 (唐) 千里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前路无知己,. 23 《绝句》(其三) 杜甫(唐) 两个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 杜甫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 25 《绝句》(其一) 杜甫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7 (唐) ,对愁眠.外,夜半钟声到客船. 28 (唐)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报得三. 29 《》 (唐)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30 《》 (唐) 西塞山前,鳜(guì)鱼肥.,绿,斜风细雨不须归. 31 《》 (唐) 月黑雁飞高,夜遁逃.欲将(jì)逐,. 32 (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3 《》(其一) (唐) 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4 《》 (唐) ,..,晴翠接荒城.又送去,萋萋满别情. 35 《池上》 (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回.不解藏踪迹,一道开. 36 (唐) ,.,春来江水绿如蓝.? 37 (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8 (其一) (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9 (其二) (唐) 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40 《》 (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41 《》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2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遥指. 43 杜牧(唐) .,多少楼台烟雨中. 44 《》 (唐) 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45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6 《》 (北宋) 江上往来人,但爱美.. 47 《》 (北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 (北宋) 一水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明月何时照我还? 49 《》 (北宋)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50 《》 苏轼(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下水如天. 51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欲把西湖比,. 52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欲上时. 53 《》 苏轼 ,远近高低各不同.,. 54 《》 (宋) .至今思项羽,. 55 《》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6 《》 陆游(南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又一年. 57 《》(一) (南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8 《》(二) (南宋) 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飞. 59 《》 (南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河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0 (南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映日荷花别样红. 61 《春日》 朱熹(南宋) 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62 《》 (南宋) ,西湖歌舞几时休.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 (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久不开.,一支来. 64 《》 (juǎn)(南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声里雨如烟.闲人少,才了(liǎo)又插田. 65 (元) 我家头树,朵朵.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66 《》 (明)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7 郑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68 《所见》 (清) 骑黄牛,歌声振.意欲捕鸣蝉,忽然立. 69 《》 (清) 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

2.【写风景的文章,从古代诗词到现代的诗歌散文,文章篇名: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短歌行》曹操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里边几乎都是写景)四字的不好找呢,而且好的相对少一些.。

3.诗经搜集了从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诗经目录

国风·周南 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

国风·鄘风 国风·卫风 国风·王风

国风·郑风 国风·魏风 国风·唐风

国风·齐风 国风·秦风 国风·陈风

国风·桧风 国风·曹风 国风·豳风

小雅·鹿鸣之什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小雅·鸿雁之什

小雅·节南山之什 小雅·谷风之什 小雅·甫田之什

小雅·鱼藻之什 小雅·都人士之什

大雅·荡之什 大雅·文王之什 大雅·生民之什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周颂·清庙之什 周颂·臣工之什

商颂 鲁颂·駉之什

4.从最早的诗歌到最晚的诗.歌有什么

《诗经》在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

5.整理你搜集到的诗歌

描写春天的诗歌: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描写送别的诗歌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article_2113_1.shtml 描写思乡的诗歌: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李白写的诗: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诗歌的知识

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兴”的表现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

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

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

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

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