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徐霞客的诗句

一、徐霞客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名言名句:

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此句诗出自徐霞客的七言古诗《漫游黄山仙境》;

大概释义为:五岳包涵了天下山河的特性,看过五岳就相当于看过天下所有的山;而黄山兼具五岳的特性,一座山就包涵了天下的山。由此来说明黄山的美丽和独特。

2)"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

此句诗是出自《黄山志定本》;

其大概释义为:登了黄山,天下其余的名山就没什么值得可以去看的了!

而清著名方志学者闵麟嗣编著的《黄山志定本》中记载,

在徐霞客晚年的时候,他的好友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一代江南文宗钱谦益问他:“游历四海山川,何处最奇?” 徐霞客回答,“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3)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此句诗出自《世说新法·方正》;

意思: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子,只能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寓意: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这也就是说即使看到的是美景的一小处地方,还是可以推测出它的全貌。

4)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

此句是徐霞客说的,是徐霞客早年立下的志愿;

意思说的就是,作为男人就应该这样生活:早上还在碧海游玩,(四处游遍后)晚上瞬间又回转到了苍梧住宿。

言外之意,大丈夫应该要四处游历,增广见识,而不是徘徊于家乡尺寸之地,老于户牖之下。

拓展资料:

1、生平: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4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2、主要文学成就: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在去世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明朝万历四十一年至明崇祯十二年间(1613年—1639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徐霞客(历史人物介绍)

二、徐霞客所有的诗都有哪些

《游天台山日记 》、《游雁宕山日记 》、《游白岳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 》、《游武彝山日记 》、《游庐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后 》、《游九鲤湖日记 》、《游嵩山日记 》、《游太华山日记》、《 游太和山日记 》、《闽游日记前 》、《闽游日记后 》、《游天台山日记后 》、《游雁宕山日记后 》、《游五台山日记 》、《游恒山日记 》、《黔游日记一 》、《游太华山记》、《 滇游日记二 》、《盘江考 》、《永昌志略 》、《丽江纪略》、《 法王缘起 》、《溯江纪源》。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

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出生入死。

其足迹踏遍黄山、泰山、普陀、天台、雁荡、九华、武夷、庐山、华山、武当、罗浮、盘山、五台、阻山、衡山、九异等名山,游尽太湖、民江、黄河、富春、闽江、九鲤湖、钱塘江、潇水、湘水、郁江、黔江、黄果树瀑布、盘江、滇池、洱海等胜水。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在去世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三、关于“徐霞客”的诗句有哪些

1.《游嵩山日记 》 作者:徐弘祖 余髫年幼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

久拟历襄、郧,扪太华,由剑阁连云栈,为峨眉先导;而母老志移,不得不先事太和,犹属有方之游。第沿江溯流,旷日持久,不若陆行返,为时较速。

乃陆行汝、邓间,路与陕、汴略相当,可以兼尽嵩、华,朝宗太岳。遂以癸亥仲春朔,决策从嵩岳道始。

2.《游太华山日记 》 作者:徐弘祖 二月晦,入潼关,三十五里,乃税驾停宿,税通“脱”西岳庙。黄河从朔漠北方沙漠之地南下,至潼关,折而东。

关正当河、山隘口,北瞰河流,南连华岳,惟此一线为东西大道,以百雉长而高大之城墙锁之。舍此而北,必渡黄河,南必趋武关,而华岳以南,峭壁层崖,无可度者。

未入关,百里外即见太华屼出云表;及入关,反为冈陇所蔽。行二十里,忽仰见芙蓉片片,已直造其下,不特三峰秀绝,而东西拥攒诸峰,俱片削层悬。

惟北面时有土冈,至此尽脱山骨,竞发为极胜处。 3.《闽游日记前 》 作者:徐弘祖 十二日,二十里,登仙霞岭。

三十五里,登丹枫岭,岭南即福建界。又七里,西有路越岭而来,乃江西永丰道,去永丰尚八十里。

循溪折而东,八里至梨岭麓,四里登其巅,前六里宿于九牧。 十三日,三十五里,过岭,饭于仙阳。

仙阳岭不甚高,而山鹃丽日,颇可爱。饭后得舆,三十里抵浦城,日未晡也。

时道路俱传泉、兴海盗为梗,宜由延平上永安。余亦久蓄玉华之兴,遂觅延平舟。

十四日,舟发四十里,至观前。舟子省家探望家园早泊,余遂过浮桥,循溪左登金斗山。

石磴修整,乔松艳草,幽袭人裾。过三亭,入玄帝宫,由殿后登岭。

兀兀中悬,四山环拱,重流带之,风烟欲暝,步步惜别! 4.《游五台山日记 》 作者:徐弘祖 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关。山自唐县来,至唐河始密,至黄葵渐开,势不甚穹窿矣。

从阜平西南过石梁,西北诸峰复嵱嵷上下众多起。循溪左北行八里,小溪自西来注,乃舍大溪,溯西溪北转,山峡渐束。

又七里,饭于太子铺。北行十五里,溪声忽至。

回顾右崖,石壁数十仞,中坳如削瓜直下。上亦有坳,乃瀑布所从溢者,今天旱无瀑,瀑痕犹在削坳间。

离涧二三尺,泉从坳间细孔泛滥出,下遂成流。再上,逾鞍子岭。

岭上四眺,北坞颇开,东北、西北,高峰对峙,俱如仙掌插天,惟直北一隙少杀收束。复有远山横其外,即龙泉关也,去此尚四十里。

岭下有水从西南来,初随之北行,已而溪从东峡中去。复逾一小岭,则大溪从西北来,其势甚壮,亦从东南峡中去,当即与西南之溪合流出阜平北者。

5.《江右游日记一》 作者:徐弘祖 丙子十月十七日 鸡鸣起饭,再鸣而行。五里,蒋莲铺,月色皎甚。

转而南行,山势复簇,始有村居。又五里,白石湾,晓日甫升。

又五里,白石铺。仍转西行,又七里,草萍公馆,昔有驿,今已革革除矣。

又西三里,即南龙北度之脊也。其脉南自江山县二十七都之小筸岭,西转江西永丰东界,迤逦至此。

南北俱圆峙一峰,而度处伏而不高,亦束而不阔。脊西即有一涧南流,下流已入鄱阳矣。

洞西累石为门,南北俱属于山,是为东西分界。又十里为古城铺,转而南行,渐出山矣。

又五里,为金鸡洞岭。仍转而西,又五里,山塘铺,山遂大豁。

又十里,东津桥,石梁高跨溪上。 一、徐霞客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

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二、《徐霞客游记》主要特点是: (1)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 (2)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 (3)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 (4)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