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诗规则:联诗有什么规则一般情况而言联诗是指联近体诗只要懂得基本的五律七律就好最好的例子就是红楼梦里面的联诗.最基本的规则:1.字数相等,比如起句是5个字,则后面联句的人都需要是5个字一句.一般不是5字就是7字.2.出首句的人一般只出第一句,而联句的第二个人的末尾一个字是韵脚,一般后面联句的人都要用这个韵脚.比如第二个人的联句是“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里只是举例),“来”属于平水韵上平十灰中的一个字,则后面所有联句的人的韵脚是上平十灰中的一个字.平水韵的上平十灰的字包括如下的字灰恢魁隈回徊枚梅媒煤瑰雷催摧堆陪杯醅嵬推开哀埃台苔该才材财裁来莱栽哉灾猜胎孩虺崔裴培坏垓陔徕皑傀崃诙煨桅唉颏能茴酶偎隗咳平水韵部可以百度查到.3.联句的人一般对上家的下句,再出一个上句,等下家联.4.还有一个基本的规则就是五律或者七律的平仄.对句要跟上家的出句平仄相对;而出句要跟上一句自己的对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律诗上这个规则叫做同句相对,邻句相粘.就是说同一句的上下句要平仄相对,而下一上句的第二字要跟上一下句的第二字平仄相粘(相同).5.平仄相对只是个大体的概念,并非完全字字相对(或者相反).固定的格式一般是这样的(以五言为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是最基本的.七言的情况和一些特殊的变体,就需要花点功夫去熟悉五律和七律了.以上是最基本的规则.看起来很难,实际上只要熟悉了,联句的时候这些规则都会变成本能,不会专门思考规则.。 2.诗的每一联都叫什么律诗共八行,每两行为一句,第一句即首联,第二句即颔联,第三句即颈联,第四句即尾联。 律诗 分为 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 3.一个关于《旅夜抒怀》的问题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2.诗人描写了孤舟月夜、大江阔野中,对仕途绝望、生活无着、孤独漂泊的凄凉感受。 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3。 最后一句。诗人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和此后不久写的“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秋兴 其七》)语意相同。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