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在句式和章法上的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 以四言句为主干,可以由此推想当时演唱《诗经》的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和比较简单的。至汉代以后,四言诗虽断断续续一直有人写,但已不再是一种重要的诗型了。 反而在辞赋、颂、赞、诔、箴、铭等特殊的韵文文体中,运用得很普遍。 《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所以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颂》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 2.《诗经》在句式和章法上的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以四言句为主干,可以由此推想当时演唱《诗经》的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和比较简单的。至汉代以后,四言诗虽断断续续一直有人写,但已不再是一种重要的诗型了。反而在辞赋、颂、赞、诔、箴、铭等特殊的韵文文体中,运用得很普遍。 《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所以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颂》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 3.诗经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要全一点,有例句《〈诗经〉两首》词语古今异义 【氓之蚩蚩】 古义:民众,百姓,读“méng”今义:流氓,读音:“máng”【泣涕涟涟】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总角之宴】 古义:欢聚 今义:宴会【三岁食贫】 古义:多年 今义:三岁的年龄【君子所依】 古义:将军今义:通指品德高尚的人【小人所腓】 古义:士兵今义:通指品行卑劣的人 《〈诗经〉两首》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 夙:在早晨,夜:在夜里 名词作状语 【士贰其行】 贰:使……不专一 使动用法【二三其德】 二三:使……三心二意 使动用法【三岁食贫】 贫:贫苦的生活 形容词作名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日,这里活用作状语,作“一天天地”讲,名词用作状语《〈诗经〉两首》特殊句式 【判断句】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译:不是我要延婚期,是你没找好媒人.【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秋以为期(现代汉语的语序是以秋为期) 2、主谓倒装: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其德”应讲作“其德二三”,译作“他的品行不专一”)《〈诗经〉两首》通假字 【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于嗟鸠兮】 于,通“吁”,感叹词【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脱身【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边际【岁亦莫止】 莫,通“暮”,晚,这里指年岁之末【玁狁孔棘】 棘,通“急”,紧急,急迫。 4.诗经里采薇的特殊句式,古今异义1、《诗经》里《采薇》中的特殊句式: 判断句: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白话译文: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2、古今异义: (1)启:古意是休整,休息。今意指开启。 原文中的句子: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白话译文: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2)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原文中的句子: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白话译文: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3)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 原文中的句子: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白话译文:将军乘着高大战车。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4)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原文中的句子: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白话译文: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小雅·采薇》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作于西周时期。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代和作者无从考证。 赏析: 《小雅·采薇》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