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有多少

1.诗经一共有几篇

公元前七世纪,中国诞生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史诗 、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尽管它不是一人所作,但却比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的产生要早数百年。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 至春秋中叶(前七世纪)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共160首;《雅 》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颂》是国王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 旨在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和鬼神的巨大威灵,包括祭歌、赞美诗等,共有40篇 。

就形式而言,《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间或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 、七言、八言的句式,同时大量使用叠字、双声、叠韵词语,这使得这部文学作品显得灵活多样,朗读起来错落有致,有极强的音乐性。 从内容上讲,《风》是《诗经》中的精华。由于这些诗歌来自民间,没有或 很少有雕饰,展示了周代民歌的绚丽多彩。《风》中的作品反映了普通劳动者真 实的生活,比如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的《关雎》、《出其东门 》;表达愤怒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奴隶主的质问的《伐檀》、《硕鼠》;有关战 争的《扬之水》、《君子于役》等等。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如果以诗中自述者的身份作为作者的身份,那 么诗的作者既包括劳动者、士兵,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属于“士”和“君子”阶层 的人物。“士”在当时属于贵族最低的一级,“君子”则是对贵族的泛称。此外还有许多无法确定身份的人物。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庆典礼仪的一部分,供人 们吟唱,二是娱乐,三是表达作者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逐渐成为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列为中国最重要的几种经典之一。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社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论语》记载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给《诗经》以极高的地位。

总体来说,《诗经》是中国文学光辉的起点,是中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 其内容涉及中国早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 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 所反映。《诗经》的语言则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 重要的资料。

2.诗经有多少篇

诗经有多少篇?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

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谁写的?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

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

3.《诗经》共有多少篇

《诗经》本名《诗》,又名《诗三百》, 汉代儒家列为经典之一。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约编成于春秋中叶,产生于今陕、晋、豫、鲁、鄂等地'反映500年间社会现实。

共三百零五 篇,分“风” “雅” “颂”三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 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国 风》部分,学者一般认为是民间诗歌,多揭 露阶级压迫和剥削,反映人民的劳动和爱情, 最有价值。《雅》《颂》部分,或宴会乐歌,或祀 神祭祖,虽也有些暴露时政之作,但以歌功 颂德、宣扬天命为多。

形式以四言为主,杂 以三五六言,也有七八言等。普遍运用赋、比、兴手法,其优秀篇章,语言丰富多彩、朴素优美、音节和谐,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辑注较备。《毛诗》 为古文诗学,魏晋以后通行,有汉代郑玄的《毛 诗笺》、唐代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清代 陈奂的《诗毛氏传疏》。

宋代朱熹的《诗集传》则杂采《毛诗》《郑笔》,间有三家诗义。《诗 经》对中国2000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 影响。

4.诗经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无法计算的很精确,大约在2144年到2169年之间. 现存版本的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从公元前6世纪算起,由大小毛公(毛亨、毛苌)所注,称为毛诗.那个年代讲解诗经算上毛诗共有四家,其余三家没有经得起历史的推敲,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如今世上只剩外传10卷.只有毛诗历久弥坚. 史载孔子删定《诗经》后传给了子夏,子夏传给了曾申,曾申传李克,李克传孟仲子,孟仲子传根牟子,根牟子传荀卿,荀卿传给毛亨.可惜,毛亨生不逢时,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毛亨携带家眷北上避难,来到河间隐居.直至汉惠帝时撤销了“挟书律”,毛亨才开始重新整理《诗经诂训传》,并亲口传授给毛苌. 后,西汉景帝年间,河间王刘德遍求天下“善”书,闻有大贤毛苌,可诵经解义,礼聘毛苌出山,封博士,并造招贤馆于日华宫东方,令毛苌在此讲经,传授弟子. 河间王刘德为王26载,起始时间为前155年~前130年,所以现存版本诗经的年头保守的算法为: 2014+130(155)=2144(2169).。

5.诗经包括哪三部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希望对您有用啊。

6.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歌有哪些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诗经封面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