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后四句解释: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原文: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扩展资料: 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海鸥乔纳森从不愿像自己的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然不改初衷。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乔纳森想达到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冲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追求。对于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指向。 达到目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于过程之中。如果忽视过程,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尽善尽美的境界,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上说,都是不可能达到的。 换句话说,尽善尽美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心灵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向前渡过,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针一样,让我们不断地前行,追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经·蒹葭 2.诗经*蒹葭大概关于什么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3.蒹葭苍苍什么意思《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苍苍:芦苇茂盛《蒹葭》译文 1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2 浩荡芦苇莽苍苍,清晰白露化为霜.心湖摇曳惟有她,伶俜站立水一方.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道艰漫且长.顺流而下互追随,已然她在水中央.茂密芦苇盛萋萋,犹湿白露映霞光.心湖荡漾惟有她,依偎水草连岸旁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路弯崎山冈.顺流而下互追随,隐约淡坐孤石上 葳蕤芦苇郁葱葱,晶莹白露烁光芒.心湖涟漪惟有她,悠然徜徉水岸乡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途曲径如肠.顺流而下互追随,了却沙洲寂寞伤 3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4 苍苍的芦苇啊,你那白露已凝结成美丽的晨霜; 我那倾心的人啊,似就摇曳在那秋水茫茫的远方.我要逆水而上哦,但道路艰难、路途漫长!我要顺水而下哦,她仿佛在那茫茫水域的中央!萋萋的芦苇啊,你那白露已映衬着东方的霞光; 我那倾心的人啊,似就依偎在那水草相连的岸旁.我要逆水而上哦,但道路艰难、崎岖山冈!我要顺水而下哦,她仿佛就在那水中的孤石上.采采的芦苇啊,你那白露已辉映着朝日的光芒; 我那倾心的人啊,似就轻吟在那绚丽水滨的岸乡.我要逆水而上哦,但道路艰难、曲折如肠!我要顺水而下哦,她仿佛就在那水中的沙洲上……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诗中写在一个深秋的清晨,秋露给霜,芦荻扬花,诗人来到迂曲的河岸上,寻找他(她)眷恋的情人.他(她)伫立河畔,面对萧索凄清、露华霜重的暮秋景色,禁不住发出了与“所谓伊人”已远隔的浩叹.接着诗人逆流而上去寻找,道路是那样的崎岖而遥远;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他)又仿佛在水的中央.伊人似近而远,忽隐忽视.但他(她)含情脉脉地痴想着,直到太阳升起,把秋露晒干.至此,一个为寻找意中人而执著不舍的青年人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全诗感情真挚热烈,写得哀婉清丽,情调缠绵,既有对意中人深情的寻访,又有未遇的惆怅.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诗歌采用反复叠唱的章法,更显得韵味绵长,而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清萧飒、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更抒发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