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西楼的诗句

一、你所记得的包含“西楼”连个字的诗词,包括作者出处.如李煜《相见欢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朝代:北宋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水调歌头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西江月 作者:晏几道 朝代:北宋 南苑垂鞭路冷,西楼把袂人稀.一萼红 作者:姜夔 朝代:南宋 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木兰花 作者:秦观 朝代:北宋 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采桑子 作者:晏几道 朝代:北宋 月幌风襟,犹忆西楼着意深.长门怨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蝶恋花 作者:晏几道 朝代:北宋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二、关于西楼的诗有哪些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南唐,李煜 相见欢。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晚唐,许浑 谢亭送别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李益 写情

槛菊愁烟兰泣露,② 罗幕轻寒,③ 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④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⑤ 山长水阔知何处。

三、月满西楼诗词全文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

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

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

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

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

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

四、请教古诗词中“西楼一词的注释

终南隐士 [圣人] 西楼通常和月亮有关系。

看到残月,寄托愁绪哀思。 西楼应该是建在主体建筑西边而楼梯向东的小楼.在古代文学中,西楼常和月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西边的方位,是可以很方便看到月亮的,尤其是下沉之月,也就是深夜之月. 举几个西楼名句 李煜的“独上西楼,月如勾”; 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唐代诗人韦应物《寄李儋元锡》的:“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满江红》:“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织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怜有愁无,应华发。”; 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 李煜幽幽登上这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勾,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唉!举头远眺,只见新月如钩,低头细看,见桐阴深锁,这俯仰之间,真个万感萦怀矣。 而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西楼上,伊人独立,月圆人未圆,雁归人未归,纤纤弱女,望眼欲穿,愁肠百结,凄清若许!真让人黯然而泪下矣! 在周易中,西方为兑卦,兑为少女,所以,古人常按风水的原理,将年轻女性住在西楼,这就是天人合一.月在中国文学中是相思的意象,所以西楼多半和闺思有关,而在西楼方便见到的又是深夜之月,以此可见睹月之人思念之深,无法入眠.而西在五行中为金,于季节为秋,金主萧杀,秋者为愁. 西楼方便见到深夜之月,故写月夜思人或深夜愁绪都用“西楼”,渐渐的“西楼”在古诗词中演变成了一种相思与愁绪的代名词,就如古诗词中的“柳枝”代表依依惜别之情一样。 回答:2009-01-18 00:53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长见识了,谢谢! 我觉得解释的很好,照搬 看了楼下智者先生的质疑,深感自己懒惰,不肯用脑,惭愧。

西楼是宅院西边的小楼,这个应该不会有争议。终南圣人讲,周易兑卦主西方,主少女,这个有据可考,应该是对的,至于未出嫁的姑娘是否一定住西楼,值得商榷。

为什么古诗词中常见西楼呢?而且常与月亮在一起出现?月亮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表达相思、团圆、离合变迁,这也与月亮的盈亏圆缺特点有关,那西楼的特点是什么呢?西边。我们知道,做主人我们会说做东,称呼主人,会叫东家,租赁房屋,我们也称主人为房东。

我想,这就是古诗词中常见西楼的原因了。 古时的住宅,坐北朝南,北边为正,东面是主,西边为客。

西楼这个意象代表了离开故乡,离开家庭,寄寓他乡,寄寓他人的境遇,只怕也是实情。诗人们感触离合变迁,思乡怀旧,以情寓景,明月西楼,情不自禁脱口而出了。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五、古诗鉴赏《西楼》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曾 巩 :(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西)。自称“家世为儒”曾祖历官水部员外郎,祖父为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

【注释】

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

【简析】

这是一幅海上风雨图,气势磅礴。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开头两句写海上的风浪,首句写海浪,用“如云”的明喻;二句写风声,用“数声雷”之暗喻,惟妙惟肖地将海上的风浪描绘出来:潮头如云,去而复回,北风呼啸,震耳欲聋,惊涛拍岸,声如雷鸣。诗人抓住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描绘出一幅极其壮美的“惊涛拍岸”油画,极富震撼人心的作用。谢榛的“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似乎少了点儿气势,苏东坡的“天外黑风吹海立”,似乎缺了点儿动感,许浑的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似乎缺了点儿声势。也许可以这么说,将他们三人的的诗句加起来,就熔化成这两句。

第三句将帘子挂起这一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哪有挂帘呢?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人思而生奇趣。这和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张先的“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李白的“铲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等一样,“愈无理而愈妙”(《词筌》)。

最后一句写诗人的雍容气度和一腔豪情,关键字眼在于“卧看”。杜牧有“卧看牵牛织女星”,陈与义有“卧看满天云不动”,这些“卧看”都写出了外表安详,而内心激动的神态,并把读者的目光引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还为画面添上主人公的形象。不过,杜牧之“卧看”显得深沉哀婉,而陈与义的“卧看”显得潇洒俊逸。这一句虽没有高尔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种外露的激动,但要深沉得多,含蓄得多。

六、含义西楼或者高楼的诗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别来长记西楼事,结遍兰襟。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西楼酒面垂垂雪,南苑春衫细细风。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月幌风襟,犹忆西楼着意深。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

钿筝曾醉西楼,朱弦玉指梁州。

南苑垂鞭路冷,西楼把袂人稀。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大家金盏倒垂莲,一任西楼低晓月。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

==============================

晏几道的词里面有很多西楼,上面有很多都是出自晏几道的词。

你可以搜索晏几道的词全集,然后网页内查找【西楼】,相信会有很多的。

还有,这些都是我在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shiju/西楼 这里找的。

如果想找出处,搜索一句诗句,就可以找得到的~

==============================

满意请采纳~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