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道歉的诗歌

1.关于道歉的古诗词

关于道歉的古诗词如下: 1、节妇吟(唐代,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译文: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2、雨霖铃(宋代,刘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3、无题(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扩展资料: 道歉是汉语词语,拼音dào qiàn,意思是为不适当或有危害的言行承认不是的主要方式,承认使人委屈或对人无礼,同时表示遗憾,给予补偿。以礼节或者行动征得对方的理解和原谅。

出自易宗夔《新世说·轻诋》:“越日, 续 又谒 胡 , 胡 一见即拱手道歉。”老舍《二马》第三段十一:“有时候随着个姑娘在人群里挤,踩着了老太太的脚尖也顾不得道歉,一个劲儿往前赶。”

易宗夔《新世说·轻诋》:“越日, 续 又谒 胡 , 胡 一见即拱手道歉。”老舍《二马》第三段十一:“有时候随着个姑娘在人群里挤,踩着了老太太的脚尖也顾不得道歉,一个劲儿往前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歉。

2.有关于表达认错道歉的诗句

1、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清纳兰性德《虞美人》

译文:记得那次在曲折栏杆的深处见到你,你抹掉泪水,颤抖着依偎在我怀里。分别之后,你我各自承受同样的凄凉。每逢月圆,便因不能团圆而倍感伤心。

我们长久别离,忍受孤眠的痛苦,我知道你的枕头上总是沾满泪痕。回忆起你最让我心动的一刻,那时你穿着绣有花枝的罗裙,分外清丽。

2、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岭《闺怨》

译文: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

译文: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4、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译文: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5、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鹧鸪天》北宋 贺铸

译文: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6、情鬓夜冷风花白,殇歌离愁时难熬!愁更愁来伊人怨,莫问回首道歉来。——现代佚名《致歉诗》

译文:与心上人离开后,心情很惆怅,让心上人担心了,你什么来向我认错。

3.描写道歉的诗句有哪些

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 《锦瑟》

译文: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2、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岭《闺怨》

译文: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3、惜余言之将出,每为恨兮不浅何君心之不追,念佳期兮断魂。——现代佚名《对不起》

译文:惋惜当初之言已出,每每想起悔恨不浅。奈何你的心不能追回,我心里思念我们再相会的佳期,呷泪欲断魂。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

译文: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5、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唐代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译文: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4.【古诗文中有哪些关于“遗憾”的诗句

离别:1、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2、渭城曲【唐】王维又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4、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5、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6、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7、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8、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9、送魏万之京【唐】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10、送陈章甫【唐】李颀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11、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2、别董大【唐】岑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3、送李端【唐】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14、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15、送人东游【唐】温庭筠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1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思念:静夜思李 白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秋思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人日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遗憾:17、雨霖铃【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请任选.。

5.写月的诗句和写作背景想要诗句和他的写作背景或意境对不起额=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不知地下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回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聚散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耐久,千里共婵娟.1.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知名的一首,历离开处歌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典型哲理故事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时为密州(此刻的山东诸城)太守.题说“兼怀子由”,其时苏轼与其门生由曾经六七年不见了.这首词所表示的思惟热情,原本甚为较着,苏轼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分袂,中秋对月,不无抑郁忧伤之感.可是他没有陷在低沉灰心的情感中,旋即以超然悲观的思惟消除忧患,事实表示出对人世糊口的酷爱的冲突进程.而先人却多妄解,说神宗读到“琼楼玉宇”两句,叹云:“苏轼终是爱君”,即量移汝州.此说与理想不符.苏轼移汝州在黄州之后,不能说因这词而“量移汝州”.词的上片主要表达自己对政治的感伤.开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两句,是从李白《把酒问月》诗:“彼苍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两句脱化而来.同时点明喝酒赏月.接下说“不知地下宫阙,今夕是何年”,概略上似乎是赞誉月夜;也有当今朝廷下情况不知如何的含义.《诗经》中“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并非问明天是什么日子,而是赞誉的语气:“明天是何等好的日子啊!”的意义.上面“我欲乘风回去”三句,概略是说“我原本是仙人地步中来的,此刻想随风回到地下仙人住的‘琼楼玉宇’中去,可是又怕禁受不住地下的酷寒”.这几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可是又怕党争剧烈,难以容身.开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两句是说,既然地下回不去,还不如在人世好,这里所谓“人世”,即指作处所官而言,只需高昂有为,做处所官异样能够为国家出力.如许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由婆娑起舞,表示出主动的悲观的情感.词的上片论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惟冲突,下片表达对兄弟的纪念之情.苏轼和苏辙,情同手足甚笃.据苏辙《超然台记叙》说:“子瞻(苏轼字)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蒲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苏轼抛掉湖山清秀的杭州,由南而北,原为兄弟之情.但到密州之后,仍不能与弟辙常常晤对.对弟弟的怀念,形成这首词下片的抒情文字.下片开首“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转朱阁”,谓月光移照华丽的楼阁.“低绮户”,谓月光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息.“朱阁”“绮户”,与上片“琼楼玉宇”比照.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如许就自然过渡到小我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不应有恨”两句是用反问的语气、抱怨的口吻向月亮提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恰是“道是无情却无情”的意义.上面“人有聚散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转为抚慰的语气;既然月有圆缺,人有聚散,自古皆然,那是没有什么可哀痛的了.惟愿兄弟俩彼此珍重,在远别光阴里共赏中秋夸姣的月色.“蝉娟”,月色夸姣的样子.此句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蜕变而来.了解到远此他人能够“千里共婵娟”,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以夸姣地步结束全词,与上片开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一样,是主动悲观的.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聚会的抚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抚慰.这首词的上、下片都带有人生哲学的意味,如上片结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这与陶潜桃花源诗所说:“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诸句约略赞成.就是说不论在什么处所,都有凡境、圣域、清境、浊境.当一小我思惟开畅、襟怀坦荡的时分,就是在圣域、清境里,反之,清境、圣域便都不见了.同时这也就是儒家“无人不自得”的思惟.有了准确看待事物的思惟,那么不论在哪里都能够有所作为,心安理得.在人世也能够取得欢愉,何须定要到地下去?在外面做处所官异样能够做一番事业,何须肯定要回到朝廷中去呢?下片的“此事古难全”含有如许的意义:世界上不成能有永久完竣的任务,人生有欢聚,也肯定有离去;这恰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出缺时一样,原是自然界的纪律.五代北宋士医生的词集合,也有一些包括人生哲学意味的词,到苏轼才有了进一步的生长.这首词固然包括人生哲学,但是它是经过一个完竣的文学意境来表 。

6.1、"寒雨连江夜入吴"是哪首诗里的诗句

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 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诗意: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容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王维。

7.找点关于“不和他人争输赢”的诗句

让他三尺又何妨 ----赋诗息争端 据《宋稗类钞》记载,尚书杨玢告老还乡.他家的老屋被邻居侵占,家族的一些后辈要去告状,送来状词让杨玢过目.杨玢在后边题诗一首: 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 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 后辈见诗,就不敢再提这件事了. 清人《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明代礼部尚书杨翥,住宅也被别人侵占一两尺,家里人来告诉他.杨写诗一首: 余地无多莫较量,一条分作两家墙. 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过些儿也不妨. 占地的邻居知道了,不禁又惭愧又佩服,主动退还所占土地. 明人《国朝典故》载:明代南京大理少卿杨复,家里养两头猪,每天叫童子到后湖采萍藻来喂猪.这一天,童子又到后湖去,碰到法司的家人,因为采萍而吵架,结果,童子被打,回家向主人哭诉.杨复听了,作诗一首: 太平门外后湖边,不是君家祖上田. 一点浮萍容不得,如何肚里好撑船. 法司听了,亲自到杨家道歉. 安徽桐城有一个小巷,长不过百米,宽不过六尺,名曰六尺巷.这里是清高官张英的故居.六尺巷的碑铭上这样记载:“清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居宅旁有一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书,遂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得名焉.” 六尺巷的故事流传至今,是因为人们敬佩张英的胸襟气度.它让后人懂得了谦让是美德.。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