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溧水的诗词,诗歌,楹联找到一首当代名家写的关于溧水区的唯美山水风光古诗词名言名句,供参考:溧水区向仙售文/李者也吴楚多见大湖秀,烟波浩渺看石臼。 鸥鸟翔集青苇前,锦鳞戏于碧荷后。半湖明月扁舟左,一袭清风舷桨右。 天庭亦羡此间景,吾今采之向仙售。【注】石臼湖,一部分位于南京市溧水区,一部分位于高淳区、当涂县、博望区。 传说古代此地有石臼城,后因塌陷而沉入湖底,故名石臼湖。又名北湖,面积207平方公里,由古丹阳湖分化而成。 溧水新十景之一,新金陵四十景之一。烟波浩渺,白云映影,鸥鸟翔集,绿苇摇曳,粉荷吐蕊,风光秀丽。 【关键词】国家重要影视基地,南京四大副城之一【周边景点】东屏湖(南京市第二大人工湖),中山湖,天生桥,无想寺森林公园,永寿塔,周园,石湫影视基地,东庐观音寺,大金山景区,石臼湖。 2.《溧水美》的歌词[00:02.02]溧水美 [00:06.54]演唱:苏云 [00:10.01]作词:木子 阿坚 [00:13.42]作曲:冬林 [00:16.11]歌词制作:楼空缘尽 [00:18.25]QQ:79100833 [00:20.14] [00:21.72]十里梅林 装点起你的秀美 [00:31.02]万亩梅花 绽开了你的妩媚 [00:38.76] [00:39.64]奇峰倒挂 赤石绿水 [00:46.34]天生的石桥 [00:50.85]惊叹“小三峡”的翠巍 [00:56.38] [00:59.71]山泉飞瀑 竹海云巍 [01:06.19]东屏泛舟风柔鹭飞 [01:11.72]无想拜佛 摩涯寻碑 [01:18.15]溧水胜景令人忘归 [01:24.99] [01:26.20]楼空缘尽制作歌词 [01:28.81]QQ:79100833 [01:35.39] [01:36.63]百里秦淮 滋润了十朝光辉 [01:45.55]洞壁琴音 奏响了千秋万岁 [01:54.60]石臼渔歌 卧龙波碎 [02:00.95]芬芳的湖水 [02:05.59]似美酒 [02:07.46]游客陶醉 [02:12.11] [02:14.42]山泉飞瀑 竹海云巍 [02:20.70]东屏泛舟风柔鹭飞 [02:26.37]无想拜佛 摩涯寻碑 [02:32.76]溧水胜景令人忘归 [02:39.89] [02:57.21]山泉飞瀑 竹海云巍 [03:03.33]东屏泛舟风柔鹭飞 [03:09.53]无想拜佛 摩涯寻碑 [03:15.90]溧水胜景令人忘归 [03:21.75] [03:22.61]令人忘归 rtsp://home.njls.gov.cn/movie/lsmmtv.rm 试听地址~~~ 3.关于杜牧在杜牧的诗中大家最喜欢哪首诗江南春 作者:【杜牧】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山郭:山城。 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 “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 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 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 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