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 小雅 角弓》全诗小雅 鱼藻之什 角弓 书名:诗经 作者:不详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雨雪瀌々,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2.诗经·角弓的作者叫什么名字诗经没有唯一的作者,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一个作者群。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答案的~ 满意回答别忘了好评哦~~~O(∩_∩)O谢谢啦。 3.诗经《角弓》里,受爵不让,至于已(还是己《诗·小雅·角弓》:"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 译文 接受爵禄不谦让,轮到自己道理忘。 ———————————————————— 《荀子.卷四.儒效第八》(9)原文 鄙夫反是。比周而誉俞少(1);鄙争而名俞辱;烦劳以求安利,其身俞危。《诗》曰(2):“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3)。”此之谓也。 二、《荀子.卷四.儒效第八》(9)注释 (1)誉:通“与”,党与。 (2)引诗见《诗·小雅·角弓》。 (3)己:《集解》作“已”,据宋浙本改。斯:语助词。 4.诗经《角弓》里,受爵不让,至于已(还是己《诗·小雅·角弓》:"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 " 译文 接受爵禄不谦让,轮到自己道理忘。 ———————————————————— 《荀子.卷四.儒效第八》(9)原文 鄙夫反是。 比周而誉俞少(1);鄙争而名俞辱;烦劳以求安利,其身俞危。《诗》曰(2):“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3)。”此之谓也。 二、《荀子.卷四.儒效第八》(9)注释 (1)誉:通“与”,党与。 (2)引诗见《诗·小雅·角弓》。 (3)己:《集解》作“已”,据宋浙本改。斯:语助词。 5.《诗经》里有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角弓》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小雅·角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劝告周王不要疏远兄弟亲戚而亲近小人的诗。全诗八章,每章四句。前四章告诫统治者要兄弟相亲,给下民作出表率;后四章反复申说君民相处之道,或君子御民之术。 译文: 调好角弓绷紧弦,弦弛便向反面转。兄弟姻亲一家人,相互亲爱不疏远。 你和兄弟太疏远,民众就会跟着干。你能言传加身教,民众互相来仿效。 彼此和睦亲兄弟,感情深厚少怨怒。彼此不和亲兄弟,相互残害全不顾。 民众心地如不善,就会相互成积怨。接受爵禄不相让,轮到自己道理忘。 老马当作驹使唤,不顾其后生祸患。如像吃饭只宜饱,又像喝酒不贪欢。 猴子爬树不用教,如泥涂墙容易牢。君子善政去引导,小民自然跟着跑。 雪花落下满天飘,一见阳光全融销。居于上位不谦恭,别人学样耍高傲。 雪花落下飘悠悠,一见阳光化水流。无良小人像蛮髦,对此我心深烦忧。 6.求《诗经意思是:野蛮的淮夷既已臣服我国,忙不迭地前来献宝把贡进,这些宝物有美玉巨龟象牙,还有南方出产的大宗黄金! 出自春秋时期无名氏《鲁颂·泮水》(选自《诗经》),原文节选: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译文: 战士们把角弓挽得曲曲弯,蝗群般的羽箭射得嗖嗖响;冲阵的兵车坚固而又宽大,步兵车兵连续作战不歇晌。威武之师很快征服了淮夷,淮夷上下齐归顺不敢相抗。因为坚持了你的战略决策,才有淮夷土地最终入我囊。 本为恶声鸟如今却翩翩飞,栖居起落在我泮宫的树林。它既然吃了我的甜美桑葚,当然要感念我的仁爱之心。野蛮的淮夷既已臣服我国,忙不迭地前来献宝把贡进,这些宝物有美玉巨龟象牙,还有南方出产的大宗黄金!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鲁僖公战胜淮夷之后。淮夷生活在当时的淮水一带,不受周王朝所封,对周王朝诸侯造成威胁,所以,各诸侯国曾多次征伐。这几次战役,虽然战功不大,但鲁是个积弱之国,能累次出师,争伯中原,所以鲁人寄望僖公,肆情歌颂。 全诗主旨: 这是歌颂鲁僖公平定淮夷之武功的长篇叙事诗,赞美他能继承祖先事业,平服淮夷,成其武功。 作品出处: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鲁颂·泮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