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用“香草美人”象征手法的诗句(《离骚》除外)《楚辞》中的“香草美人”《离骚》《九章》《远游》(1)离、芷、兰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木兰、宿莽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中洲之宿莽.(3)草木、美人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4)众芳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5)申椒、菌桂、蕙、茝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6)荃 荃不揆馀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7)兰、蕙 馀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畮. (8)留夷、揭车、杜衡、芳芷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 (9)众芳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10)木兰、秋菊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1)木根、茝、薜荔 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12)菌桂、蕙、胡绳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13)蕙、茝 既替馀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2.描写香草的诗句1、《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3、《绝句》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描写“香草”的诗句有哪些1、《临高台》 两汉:佚名 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 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 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 2、《湘月》 清代:龚自珍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3、《题道光上人山院》 唐代:张祜 真僧上方界,山路正岩岩。 地僻泉长冷,亭香草不凡。 火田生白菌,烟岫老青杉。 尽日唯山水,当知律行严。 4、《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 唐代:卢纶 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兰。 宝器金罍重,清音玉佩寒。 贡文齐受宠,献礼两承欢。 鞍马并汾地,争迎陆与潘。 5、《贡院对雪》 唐代:权德舆 寓宿春闱岁欲除,严风密雪绝双鱼。 思君独步西垣里,日日含香草诏书。 4.描写“香草”的诗句有哪些1、《临高台》 两汉:佚名 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 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 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 2、《湘月》 清代:龚自珍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3、《题道光上人山院》 唐代:张祜 真僧上方界,山路正岩岩。 地僻泉长冷,亭香草不凡。 火田生白菌,烟岫老青杉。 尽日唯山水,当知律行严。 4、《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 唐代:卢纶 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兰。 宝器金罍重,清音玉佩寒。 贡文齐受宠,献礼两承欢。 鞍马并汾地,争迎陆与潘。 5、《贡院对雪》 唐代:权德舆 寓宿春闱岁欲除,严风密雪绝双鱼。 思君独步西垣里,日日含香草诏书。 5.形容含香草的句子或是诗词香草是屈原提出来的,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者兮远者。” 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故屈原常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品。在诗人眼里,各种香草显得那么可爱,诗人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 他把它们佩戴在身上。王逸说:“行清洁者佩芳。” 张德纯说:“兰芳秋而弥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属。”(见游国恩《〈离骚〉纂义》)这充分说明了香草的喻义以及它与人格美的关系。 6.香草美人的诗句眉目如画,花容月貌,貌美如花,如花似玉,玉洁冰清,冰雪聪明,明艳动人,人见人爱,倾国倾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人间尤物,出尘脱俗,吹弹即破,白璧无瑕,美艳绝伦,美伦美奂,楚楚可人,人淡如菊,娇艳如花,至真至纯,尽善尽美美若天仙,温文尔雅,品貌端庄,丽质天成,窈窕淑女,天姿绝色,国色天香,风姿绰约,风华绝代,语笑嫣然,含苞待放,娇艳欲滴,玲珑剔透,人间极品 北方有佳人 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樱桃樊素口 杨柳小蛮腰 休言女子非英雄 夜夜龙泉壁上鸣 送行淡月微云 若有人兮山之阿 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不过我喜欢的几句词写的不是女人 君莫舞 君不见 玉环飞燕皆尘土 千金纵买相如赋 默默此情谁诉!经典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洛神赋的: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暗送秋波 本指女子暗中以眉目传情,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语本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霞裙月帔 以云霞为裙,明月为披肩。借指仙女或美女 楚腰卫鬓 谓细腰秀发。 借指美女 吹气胜兰 ①谓美女气息之香胜于兰花。②形容文词华美 东施效颦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成玄英疏:“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极妍丽。 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嚬蹙,更益其美。 是以闾里见之,弥加爱重。邻里丑人见而学之,不病强嚬,倍增其丑。” 后因以“东施效颦”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亦为模仿别人的谦语。 颦,同“矉”,蹙眉 蛾眉曼睩 形容女子容貌之美。蛾眉,比喻美女的眉毛像蚕蛾眉那样又细又弯;曼睩,眼珠转动 皓齿明眸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后因以形容女子的美貌。亦借指美女 皓齿青蛾 形容女子美貌。 喻称美女或美好的人才 红颜薄命 谓美女遭遇不幸 刻画无盐 《晋书·周顗传》:“庾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顗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 ’”亦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无盐,齐国丑妇;西施,越国美女。 谓以丑比美,比拟不伦不类 明眸皓齿 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 亦指代美女 柳腰莲脸 腰如柳,脸似莲。形容女性之美。 亦代指美女 六朝金粉 ①吴、东晋、宋、齐、梁、陈崇尚华靡,仕女以艳丽见称,因以指美女、粉黛。②指六朝国都金陵的奢侈豪华景象 美女破舌 谓用美女迷惑君王,扰乱国政,使谏臣的进谏不为君王所听信。 舌,指谏臣 美女簪花 语出《太平御览》卷七四八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卫常书,如插花美人,舞笑镜台。”后因以“美女簪花”形容诗文或书法的娟秀多姿 螓首蛾眉 如螓之首,如蛾之眉。 谓额广而眉弯。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 亦借指美女 十二金钗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金钗十二行”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钗之多,后以“十二金钗”喻指众多的妃嫔或姬妾 瘗玉埋香 指埋葬已故的美女 雾鬓风鬟 ①指女子细密而蓬松的美发。 ②借指美女 雾鬓云鬟 形容女子细密柔美的头发。亦借指美女 倾国倾城,天生尤物,天香国色,蕙质兰心,绝代佳人,小鸟依人,美若天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一时想不起来,写个邮箱吧 诗经》里《卫风·硕人》,形容美女的诗句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诗·召南》出现:“何彼浓矣,华若桃李。” 还有曹植“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7.香草女人《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 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 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 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 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 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 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 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 藉而且生动。 《离骚》对自己的上下求索有出色的描写。 第一次远逝历经多处神界,最后 受阻于帝阍。第二次远逝,由于目睹故国而不忍离去。 对这两个情节的理解,一 般根据“灵氛”所言“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认为象征屈原试图离 开楚国另寻可以实现自己理想之处,但由于对宗国的留恋而终于不能成行。这两 次远逝中都有十分壮丽的场景,试看这一段的描写: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 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 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 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 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 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 妒。 望舒先驱,飞廉奔属、凤凰承?纭Ⅱ粤ف海谡庑┥袷バ蜗蟮闹С窒拢?原显得如此从容、自由,他伟岸的人格也更加光辉灿烂。 这里显出了对自己信念 的执著,表现了对世俗的蔑视。因此,这两次远逝,既是一种象征,又是屈原形 象的一种折射。 周流求女一节,历来诠释最多。从《离骚》的全诗来看,屈原所 痛感的,一是君王昏庸,一是佞臣当政,屈原在现实中同时遭到昏君佞臣两者的 排斥。 也正是在这种绝境之中,屈原才开始“上下求索”的历程。求女失败之后, 灵氛用“两美必合”鼓励他往别处寻觅。 一次次求女不遂,是屈原的现实遭遇在 诗中的投影。所以,求女在诗中应该象征着对明君贤 臣的向往,也表现了屈原 虽在绝望之中,仍不放弃对自己政治理想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们又是与楚国地方文 化紧密相关的。《九歌》是巫术祭歌,是楚地“信巫术,重淫祀”(《汉书·地 理志》)的文化习俗的反映。 《九歌》的基本情节是“人神恋爱”,往往以人神 恋爱的成功来象征祭祀的成功,而人神交接的艰难,又使《九歌》充满了悲剧色 彩;香草作为献祭或巫神取悦对方的饰物,在表层意义上是一种追求爱情的象征, 而它的内核又暗示着宗教的诸种情境;《九歌》既然描述的是人神之间的事,其 中自然就假想了许多驾龙骖螭的飞升情节。 屈原显然是熟悉楚地民间祭祀文化的, 民间文化中这些成熟的文学意象,必然会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 《离骚》中最耐 人寻味的“求女”,与《九歌》中人神恋爱的情节颇有类似之处。至于香草和飞 升的细节,与《九歌》也很相似。 这些较为原始的楚地民间文化中的文学意象不 但被屈原借以描述现实,同时也帮助屈原进入古代神话或原始宗教的情境之中, 通过对来自历史和人类心灵深处的自由和激情的体验,达到对现实的超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