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关于桃

1.诗经中写桃的篇章有哪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国风·周南·桃夭

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国风·召南·何彼秾矣

园有桃,其实之肴。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国风·魏风·园有桃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荡之什·抑

肇允彼桃虫,拼飞维鸟。

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诗经·周颂·小毖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国风·卫风·木瓜

2.为什么喜欢诗经中的桃夭

喜欢中的桃夭的原因:此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全诗语言优美精炼。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原文欣赏:桃夭桃之夭夭,。,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宜其家人。

白话翻译: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3.《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 夭(国风·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夭夭(音yao):少壮茂盛貌。灼灼(音zho):花朵盛开的样子。华:花。之子:这个人,那个人,此指新娘。于归:出嫁。宜:使……和顺。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家庭,倒文以叶韵。《左传》:“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谓夫妇也。”或云:“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家:叶音gǖ)。蕡(fén):果实丰腴,红白相间,果将熟的样子。蓁蓁(音zhēn):树叶繁茂貌。

译文: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 丰腴的鲜桃结满枝。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密稠稠。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桃夭》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灿灿的桃花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旧观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兴旺。枝叶茂密的桃树比兴新娘子将使一家如枝叶层出,永远昌盛。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此诗运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4.《诗经》中的《桃夭》《芣苢》《蟋蟀》《柏舟》《黍离》各自的文章

赏析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桃夭》篇的写法也很讲究。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心的。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啊!

这首诗不难懂,但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探讨。

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美,《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但这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这才完满。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社会很为流行。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楚国的伍举就“何为美”的问题和楚灵王发生了争论。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国语·楚语》)很清楚,伍举的观点是“无害即是美”,也就是说,善就是美。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这种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实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伦理意义。“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那意思是说,统治者重赋厚敛,浪费人力、物力,纵欲无度,就不是美。应该说,这种观点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意义。但它否定了“善”与“美”的差别,否定了美的相对独立性,它不承认“目观”之美,是其严重局限。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虽然也有其对立面,也有人注意到了“目观”之美,但这种善即是美的观点,在先秦美学中应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5.《诗经·周南·桃夭》全篇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夭夭:花朵怒放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 故称“归”。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肥大。有蕡即蕡蕡。

蓁(zhēn):叶子茂盛。

6.诗经桃夭的赏析

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7.关于桃的诗词歌赋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虞美人《陈与义》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

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阮郎归 《晏几道》

来时红日弄窗纱,

春红入睡霞。

去时庭树欲栖鸦。

香屏掩月斜。

收翠羽,整妆华,

青骊信又差。

玉笙犹恋碧桃花,

今宵未忆家。

望海潮《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喈。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水龙吟 《晁补之 》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

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

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

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

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

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

十二月过尧民歌为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

“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

昏忽地又昏黄,不销魂怎能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

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金人捧露盘 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 《纳兰性德》

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此时画阁垂杨岸,睡起梳头。

旧游踪,招提路,重到处,满离忧。想芙蓉湖上悠悠。红衣狼藉,卧看“桃叶”送兰舟。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

南乡子《纳兰性德》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满江红《无名氏》

雨过东郊,溪痕浅、山堂春晓。堪爱处,“桃花”流水,闲云幽鸟。物表群分红日□,天涯一点青山小。向绿阴、竹影卷柴扉,终焉了。清闲处,谁知道。方外客,人间少。且襟风杯月,醉眠芳草。大志含容天地考,真情卓立希夷杳。谩将消息寄林泉,烟霞老

苏武慢《凌云翰》

醉里闲吟,兴来独往,山静悄无人语。两岸“桃花”,一溪春水,似忆仙源无路。花上莺啼,云间犬吠,偶到洞仙琳宇。便相留、闲话长生,嗟我委形非故。图画里、昔日天台,当年刘阮,此说荒唐无取。避世秦人,放舟渔子,却恐偶然相与。岭日将沉,林风忽动,吹落半帘红雨。待少焉、月出东方,拄个瘦藤归去。

渔歌子 渔父四首 《周巽 》

春水孤篷发棹讴。彩虹为线月为钩。桃花浪,杜若洲。此处垂钩钓玉

浪淘沙 感旧 《邵亨贞 》

江外雨初收。江水悠悠。旧时桃叶去难留。几度春风杨柳暗,不系离舟。别久减风流。梦断西楼。年年二月蹋青游。不是沙边无杜若,懒寄闲

8.有关于桃子、桃树、桃花或一切关于桃的诗

陆机 晋 董桃行

和风习习薄林。柔条布叶垂阴。

鸣鸠拂羽相寻。仓庚喈喈弄音。

感时悼逝伤心。日月相追周旋。

万里倐忽几年。人皆冉冉西迁。

盛时一往不还。慷慨乖念凄然。

昔为少年无忧。常恡秉烛夜游

翩翩霄征何求。于今知此有由。

但为老去年遒。盛固有衰不疑。

长夜冥冥无期。何不驱驰及时。

聊乐永日自怡。赍此遗情何之。

人生居世为安。岂若及时为欢。

世道多故万端。忧虑纷错交颜。

老行及之长叹。

王献之 桃叶歌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檝。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

相邻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妸娜。

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桃花赠内

徐悱

相思上北阁。徙倚望东家。

忽有当轩树。兼含映日花。

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

更使增心忆。弥令想狭邪。

无如一路阻。脉脉似云霞。

严城不可戟。言折代疎麻。

南北朝的有几个就不录了,你要就说.

南北朝

沈约 咏桃

风来吹叶动。风去畏花伤。

红英已照灼。况复含日光。

歌童暗理曲。游女夜缝裳。

讵减当春泪。能断思人肠。

箫纲 初咏桃诗

初桃丽新采。照地吐期芳。

枝间留紫燕。叶里发轻香。

飞花入露井。交(韩韦换余)拂华堂。

若映窗前柳。悬疑红粉妆。

任日方 咏池边桃诗

已谢西五苑。复揖绥山枝。

聊逢赏者爱。栖趾傍莲池。

开红春灼灼。结实夏离离。

萧子显 桃花曲

但使桃化艳。得间美人簪。

何须论后实。怨结子瑕心。

萧纲 乐府桃花曲

但使新花艳。得间美人簪。

何须论后实。怨结子瑕心。

奉和咏龙门桃花诗

旧闻开露井。今见植龙门。

树少知非塞。花高异少源。

论时犹未发。故欲影归轩。

秪言经摘罢。犹胜逐风翻。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