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酒文化

1.诗经中关于酒的诗

《诗经·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有酒湑我(哦),无酒酤我(哦)。

坎坎鼓我(哦),蹲蹲舞我(哦)。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这是一首宴享朋友故旧的诗。 《毛诗序》:“《伐木》,燕朋友故旧也。”

黄柏的《诗疑辩证》说:“细玩此诗,专言友生之不可求,求字乃一篇大主脑。” 一说此诗“刺周德衰微”,认为“伐木废,朋友之道缺,劳者歌其事。

诗人伐木自苦其事,故以为文。”但就诗文来看,“燕朋友故旧”较为可信。

末句中“我”是拟声词,即“哦”(按闻一多《歌与诗》:“我”同“兮”,读如“啊”,语气词)。 “有酒湑我(哦),无酒酤我(哦)。

坎坎鼓我(哦),蹲蹲舞我(哦)。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在这里“我”和“矣”都不表示意义,可以理解为“有酒湑,无酒酤。坎坎鼓,蹲蹲舞。

迨我暇,饮此湑。”意思应该是:有酒就喝,没酒就买(“湑”和“酤”当是动词,但不知小雅时代有没有专门卖酒的酒家),鼓声坎坎然,我(们)和着鼓声蹲蹲然起舞。

趁着我(们)闲暇的时刻,饮了这杯酒。 酒是男子之间用于表示友好的道具,也是周礼仪中宴饮时必不可缺的道具。

全诗表达了父兄间和睦相处,亲近友好的心愿,展现了周人温和谦逊,彬彬有礼的风俗。 从“笾豆有践”看,这里的宴饮包含了祭祖的内容,应该属于祭后之宴,正是为了强化宗亲观念,谋求尊尊亲亲。

又,“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等句中,都表现出周代宗法制中严格的尊卑观念。 其余的还有: 《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 《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陈彼兕觥,万寿无疆。”

《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小雅·常棣》:“傧尔笾豆,饮酒之饫。”

《小雅·伐木》:“伐木于阪,酾酒有衍。” 《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

《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等等等等。

《诗经》中提到“酒”的诗多在二雅中,饮酒者多是贵族(或者已死的祖先),看来酒这个东西是在当时相当名贵,劳动人民的诗歌中极少出现“酒”。

2.酒文化的诗词

诗词与酒文化 作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思想及浓厚的文化氛围。

而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文学也走过了风雨兼程的几千年。诗词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文学类型,而我国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写下了无数的诗篇,因而我国被誉称为“诗的国度”,我想并不过分。

而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璀璨的诗词篇章里,时时都有酒的踪迹,酒的典故。

而酒文化中也包括着无数的诗词歌赋。也因为有了两者的存在,我们的诗词,我们的酒文化才那么的醉人,那么沁人肺腑。

一、诗词与酒神精神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 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 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 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

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而在此基础上,孕育了我国灿烂的酒文化。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对诗词的影响更是从古至今皆渗透其中。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翻开中国文学艺术史特别是在诗词的篇章中,就是一部酒神精神舞蹈的历史。“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钱惟演《木兰花》),“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泪先流”(范仲淹《御街行》)、“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柳永《凤栖梧》)。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

酒醉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词史中俯拾皆是。 不仅为诗词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

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

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 文学艺术宫殿酒神的出没,使文学艺术之神的巨翅从来没停止过激情的扇动,也为我们浩瀚的诗词海洋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二、诗词对酒文化发展的渗透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浓冽的酒香。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

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旱麓》 祭祀者并不是白白地请吃请喝,而是对神都抱有希望。

水旱风雷,常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只能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禾稼丰收,免于饥馑。

“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

于胥乐兮。”(《鲁颂·有马必》)从春而复,由夏而冬,人们一面披风雪,冒寒暑,不停耕耘,也一面向神灵膜拜,暗暗祝祝寿,然而真正让人们眉开眼笑,饮得安乐,饮得热闹的,当是在禾稼登场的时候。

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是宫廷宴会最为常见的。 他们投壶发矢,以决胜负。

《行苇》中对此类多有描写:“敦弓既坚,四金候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

胜负既定,欢呼声起,于是以大斗酌酒,互相碰杯,祈祷福禄。即使祭祀,也只是徒具仪式,实际上是让美酒灌满自己的皮囊。

酒是美妙的东西,有了它,不仅要与神灵“共享”,而且用以招待客人。 中华民族是个好客的民族。

有亲朋来访,都要以美酒待客,一者是主人体面,二者是增加欢趣。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小雅·鹿鸣》 到了汉末,天下动乱,连年争战,“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展于野,千里无鸡 鸣。

”人们的生命,朝不保夕,故感慨良多。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孟德,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希望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河山,使天下出现大治,就可无优无虑痛饮两杯。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对酒》)人们讲究文明,讲究礼节。

3.关于酒文化的诗词有哪些

1、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

2、几日寂廖伤酒后,一番萧瑟禁酒中。—— 晏殊

3、何以解忧,为有杜康。—— 曹操

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

5、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祐

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7、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岑参

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9、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李白

10、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李白

11、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韦应物

12、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李白

1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

14、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李白

15、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李商隐

16、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李白

1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李白

18、醉中惊老去,笑里觉愁来。——包佶

19、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李白

20、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杜甫

2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晏殊

22、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李白

23、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李白

4.有谁了解古代楚国的酒文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中国北部的社会生活,全书305篇。涉及到酒,写人们饮酒,写饮酒时的心情的竟达到48篇,占总篇幅的15.7%。这足以反映酒对诗歌的浸润已经相当广泛。《楚辞》写酒虽然不如《诗经》那么多,但更多的是对酒的赞赏,对醉酒的渲染!反映出当时楚国酒文化已具备相当的水平。

南《楚辞》北《诗经》,诗的源头,就与酒结缘,从此,酒文化就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诗歌艺术。

诗歌节选:

清酒既载,(马辛)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旱麓》

或献或本酢,洗爵奠口。

口口以荐,或燔或炙 。

嘉肴脾口, 或歌或口

敦弓既坚,四金候既钧。

舍矢既均,序宾以贤。”

——《大雅·行苇》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

——《九歌.东皇太一》

操余弧兮反沦降,授北吉兮酌桂浆。

——《九歌.东君》

5.中国古代诗酒文化起源

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

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

在中国文化漫长发展过程中,诗依从文学而出现,在其他文学样式尚处于胎眠时期,诗就在人们精神劳动中脱颖而出。诗是概括生活,浓缩语言,凝炼真情,富于内在,旋律优美的文学样式。她为时代脉搏跳动,是人们精神世界最敏锐的触须。以诗的总体而论,她是人类进入文明的象征。在人类精神领域和文化艺术领域里,她对哲理、道德、文学、美学进行广泛而深远的探索,从中凝聚、提炼诗的真谛。

诗的广义被人们推崇为至高无上的美学代名词,如论述到古代的灿烂文化,泛称为诗;谈到每个民族,每个国家辉煌的历史,称为史诗。推而广之,赞美大自然中的山川江海,以至于事物、境界、语言、品德、情操,都冠之以诗。

酒,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含糖的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变成酒精,再加其他物质进行勾兑,便成为各种香型的酒。大自然不停地运行,某种物质由于天气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诸条件在适合演变规律之下,天然地造化出酒。中国早年就有“猿猴造酒”的传奇之说。无独有偶,法国也有鸟类造酒的传说。这就证明,酒存在于大自然的物质世界,由于各种条件符合酿成的必然,于是就出现了酒。人类,在自然规律的启迪下,发现酒,进而自觉地酿造酒,这是顺理成章的行为了。

关于酒,在中国的出现,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有“仪狄造酒”、“杜康造酒”之说。从历史年代推算,仪狄在前,传说她是舜的女儿,与禹同时代,而杜康是西周之后的春秋时代的人。可是,在我国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樽、缶、杯、斝等形状古朴的新石器时代酒器;从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发现如甲骨文、金文中“酉”字形状的陶罐,这种陶罐距现在约有七千余年;从山东大汶口遗址也出土了大量樽、缶、杯、斝等盛酒的陶器。由此证明,早在仪狄时代的四千年前,中国不但有了酒和酒器,而且饮酒已比较普遍了。

从远古起,在中国,诗与酒就交融在一起。古代帝王祭祀山川、祖宗和举行朝廷大典,都奉献酒诵颂诗;唐朝在乡试饮酒礼中要诵《鹿鸣》之诗,称之为“鹿鸣宴”。从宫廷到民间,酒与诗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成为人们一种精神生活的需要。

古代饮酒诵诗,非常注重礼仪,在《诗经?宾之初宴》篇中有:“饮酒孔嘉,维其令仪”(饮酒是美好的享受,要保持高雅的风度)。

古往今来,在中国诗酒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传诵至今的佳话。魏晋时代,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有一半谈到酒,如“试酌百情远,垂觞忽忘天”。

唐代,诗歌大盛,诗人们嗜酒成风。代表人物首推诗仙李白,其中“李白斗酒诗百篇”,更是成为诗酒交融的名句。“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的杜甫在为众诗人画像的《饮中八仙歌》中生动地描绘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位诗仙在《将进酒》中吟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把酒问月》中唱到“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杜甫的咏酒绝唱,称著于世。与李白同代的爱酒诗人,先后还有贺知章、孟浩然、王昌龄、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李商隐、皮日休等等。从唐代诗人嗜酒,诗歌繁荣,可以看出诗酒交融的盛况。

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是在他饮酒微醉中写成的。无独有偶,北宋时的诗人苏东坡,在山东密州(现诸城),中秋节饮酒,喝到微醉时,诗兴大发,写下豪迈悲凉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南宋时,诗人陆游曾感慨地咏吟:“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中国是一个慕古文化国家,从遗留下来如烟海的诗与酒交融的史料中,摘取点点,可窥豹一斑了。对独具中国特色的诗酒文化的形成,笔者与艾青同志曾探讨过,从史料上看,诗的形成到酒的出现,两者即结合在一起,诗酒撞击的灿烂火花,一直照耀着诗酒文化漫长的画卷。

中国诗酒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文化体系。纵观诗酒文化发展史,酒醉诗情,诗美酒醉;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溢。诗与酒,相映生辉,形成绚烂的文明景观。

诗人艾青把诗酒交融,比喻为“诗酒联姻,源远流长”。

诗人贺敬之把诗酒交融誉为“诗情如酒,酒意如诗”。

诗人绿原对诗酒从各自的内涵向对方伸延,说:“诗是水中酒,酒是文中诗”。

从古至今,诗酒交融,诗酒联姻的轶闻趣事,脍炙人口,传为佳话,丰富美化了人的感情世界。

6.研究性学习:古诗词中的酒文化

何谓中国古诗词中的酒文化?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

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的高雅情调,酒和诗就像是一对姐妹花,彼此依托,相互映衬。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首涉及到酒比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觥筹交错之际,举觞称贺之时,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东晋诗人陶渊明之前,酒中已经积淀了若干情感因子,只是作为创作素材之一种被吟咏入诗。

荆轲谋刺秦王,酒酣辞行而歌《易水》;刘邦甫定天下,宴饮既醉而唱《大风》;曹操鏖兵赤壁,把酒横槊而赋《歌行》,秦汉时期,酒只是激发情绪而已。直至魏晋时代阮籍、嵇康,“也还是酒是酒,诗自诗”,两者之间没有显示必然的内在联系。

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明。陶渊明清高自洁的大诗人。

在其现存174篇诗文中,有56篇写到饮酒,约占40%!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这个传统,是从陶渊明“寄酒为迹”开始的,对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们的心灵感受,及他们的社会生活与吟酒诗作产生深远的潜在影响。

陶渊明饮酒诗(之十四):“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他的饮酒诗主要表现自己远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乐趣,称颂从酒中品到的“深味”。这个“深味”,就是“渐近自然”的人性自由。

所谓“寄酒为迹”,即借诗酒寄意遣怀,抗衡浊世,求得自身人格的清高与自为。他的咏酒诗,首开风气,为后人树立了酒徒、隐士、诗人“三位一体”的风范,对后世文人的饮酒生活和吟酒作诗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魏晋之后的隋唐,史称“盛世之治”,既是中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诗文学的全盛时期。唐代诗人以其开阔的胸襟,宏伟的气魄,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转而讴歌“盛唐气象”。

既有心神的澄静,复具人性的高扬,活泼欢畅,饱满健举,创造出一种唐人特有的诗酒浪漫情调,使酒文化在这座古代诗歌的颠峰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著名的饮酒诗人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据统计,李白现存诗文1050首,与酒有关的有170首,占总数16%左右;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与酒有关的约300首,占21%;而在《唐诗三百首》选本中,明确提到酒的诗有46首,占15%。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曾多次隐居学道,野山深林之中,“倾事幽酌,顾影还独尽”,这时他往往乐于独斟自饮,飘然来去。

如要寻酒友,凡夫俗子是不得入座的。“幽人”,想必是一位与之气味相投,仙风道气的高士。

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看,李白确实得到了陶渊明“任真”的嫡传。杜甫《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

呜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后寓居四川近十年。

他的咏酒诗写实的成分居多。蜀中酿酒素有传统,青城山道士秘酿尤为著名,今日还留传其名酿“洞天乳酒”。

杜甫受酒后,与邻翁、渔父等乡老朋友分享,一面下棋消遣,一面品尝美酒,其田园乐趣于此可见。 宋代的苏东坡的饮酒诗中,“破愁解闷”之外,还增添了无限野趣与友情。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朝曦迎客艳重岗,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不杯当属水仙王。”

苏轼并不擅饮,但颇好置酒招客,本诗所描写的就是这种情景,他曾说:“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又为后世文人,开启了新一流酒风。

苏东坡且知酒、酿酒,著有《东坡酒经》专书,以及咏“竹叶酒”、“洞庭春”、“真一酒”、“蜜酒”、“桂酒”、“松花酒”等诗作,都可以直视为酿酒史料,留给我们一份珍贵的酒文化遗产。 中国酒道之精髓:“既醉以酒,既饱以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指明中国酒文化的魂灵“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诗人的笔下,对酒多有赞誉:酒为古人情感的载体,在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当人生不得志的时候,愁肠满腹,忧心忡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坐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孔融);“行觞奏悲歌,永夜系白日”(徐干);“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身世酒杯中"的辛弃疾“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过着“寄酒为迹"的生活,当报国无门的时候则人间路窄酒杯宽。

7.求作文,古诗里的酒文化800字速急

给你一片范文,字数要大于800古诗中的酒文化 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首涉及到酒比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觥筹交错之际,举觞称贺之时,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君子有酒,旨且多".东晋诗人陶渊明之前,酒中虽然已经积淀了若干情感因子,仍然只是作为创作素材之一种被吟咏入诗.荆轲谋刺秦王,酒酣辞行而歌《易水》;刘邦甫定天下,宴饮既醉而唱《大风》;曹操鏖兵赤壁,把酒横槊而赋《歌行》,秦汉时期,酒只是激发情绪而已.直至魏晋时代阮籍、嵇康,“也还是酒是酒,诗自诗”,两者之间并没有显示出必然的内在联系.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明.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中古清高自洁的大诗人.在其现存174篇诗文中,有56篇写到饮酒,约占40%!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既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这个传统,是从陶渊明“寄酒为迹”开始的,对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们的心灵感受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与吟酒诗作产生过极为深远的潜在影响古诗中的酒文化 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首涉及到酒比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觥筹交错之际,举觞称贺之时,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君子有酒,旨且多".东晋诗人陶渊明之前,酒中虽然已经积淀了若干情感因子,仍然只是作为创作素材之一种被吟咏入诗.荆轲谋刺秦王,酒酣辞行而歌《易水》;刘邦甫定天下,宴饮既醉而唱《大风》;曹操鏖兵赤壁,把酒横槊而赋《歌行》,秦汉时期,酒只是激发情绪而已.直至魏晋时代阮籍、嵇康,“也还是酒是酒,诗自诗”,两者之间并没有显示出必然的内在联系.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明.陶渊明,中古清高自洁的大诗人.在其现存174篇诗文中,有56篇写到饮酒,约占40%!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既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这个传统,是从陶渊明“寄酒为迹”开始的,对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们的心灵感受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与吟酒诗作产生过极为深远的潜在影响。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