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讽刺

1.诗经中讽刺剥削者的诗是

硕 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 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 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 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大 意

本诗在今世流传独广,诗中运用“比”的手法,将不劳而获的剥削者比 作肥大贪婪的老鼠,表示对统治者的厌恶与弃绝。劳动者已不堪重负,决定 离开他们,去寻求自己的乐土,但诗人也自知乐土、乐国、乐郊都只能是美 好的幻想,故而诗末长叹“谁之永号!”

2.诗经中经典的讽刺诗诗句有哪些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补充:

政治讽刺诗

《桑柔》

芮良夫讥刺厉王的诗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

《板》

假托讽刺同僚,指斥朝政的昏暗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非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

《荡》

借古喻今的手法,假托周文王哀伤商纣的亡国,比喻厉王将会有同样的下场。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民劳》

讽刺厉王不理朝政,专用坏人当政,使人民不得安宁。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

以上这几首我不太熟悉,故皆列其开篇几句,希望能帮到楼主

3.简述《诗经》中怨愤讽刺诗的表达方式

《诗经》中的诗篇,除三颂全是宗庙祝颂乐歌外,国风和二雅部分主要可分为情、赞、怨、刺四体,刺体,即讽刺诗。《诗经》中的讽刺诗,大约有三十来首。这三十来首虽然都叫讽刺诗,但从讽刺对象、讽刺目的,以及讽刺色彩几方面进行分类考察

政治讽刺诗

《大雅》

《桑柔》

芮良夫讥刺厉王的诗

《板》

假托讽刺同僚,指斥朝政的昏暗

《荡》

借古喻今的手法,假托周文王哀伤商纣的亡国,比喻厉王将会有同样的下场。

《民劳》

讽刺厉王不理朝政,专用坏人当政,使人民不得安宁。

《小雅》

《十月之交》、《小旻》、《正月》、《瞻昂》

4.诗经都有什么,含义是什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简介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 駉》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都是要提起人们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诗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想要修身的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

5.诗经·小雅中的讽刺诗

《节南山》是家父所作,讽刺周王用太师尹氏,以致天下大乱,太师尹执掌国柄, 却为政不善,做事不公,不亲临国事,而委之于姻亚,欺君罔民,无所忌惮,以 致天怒人怨,祸乱迭起,民怨沸腾,而他却仍不鉴察和警戒。

诗歌的内容是专咎 尹氏,但末章说“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其规讽所向, 又在幽王。诗人是把太师尹之乱政与幽王之昏愦联系起来了。

《正月》是失意官 吏所作,揭露当时政治的腐朽,统治者的残暴,怨恨上天昏愤,对小人充斥朝廷、人民处于危难绝境熟视无睹,悲悼周王朝的沦亡。《十月之交》是日蚀和大地震 后,王朝官吏叙事抒情之作,讽刺贵族统治阶级扰乱朝政,以致灾异迭起,民不 聊生,国运将尽,并慨叹自己无辜遭受迫害、谗毁,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雨 无正》是侍御官所作,讽刺幽王昏愦,倒行逆施,群臣皆不尽职,但求保身。如 第二、第四章写正值天灾人祸之际,三司、诸侯并不尽力王事,群臣百官亦皆畏 罪不肯进谏,而自己辛勤王事,却受到谗毁。

因此,诗人十分愤慨,深切悲叹。 小雅中还有一些诗,直接倾泄对谗佞小人的怨恨诅咒,如《巷伯》就是寺人孟子 遭人谗毁后抒发愤懑之作。

诗人愤怒地写道:“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 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由于遭受迫害,生活处境艰难,因此,在诗 中感怀身世,诉说人间的不平,如《北山》是一位士子所作,抒发其被繁重差役 压迫的不平和愤慨。第四、五、六章连用十二个“或”字起头的对比句,揭露大 夫分配差役不均,以及士在当时的处境和地位。

小雅中的这些诗,针砭时政与大 雅有些诗相同,但更多的是将笔锋集中在奸臣佞幸者身上,言辞更为激烈,情绪 也更为怨愤。

6.诗经中讽刺父娶子妻的诗是什么

《诗经·邶风·新台》 新台有??,河水????。

① 燕婉之求,蘧篨不鲜。②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③ 燕婉之求,蘧篨不殄。④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⑤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⑥ 【注释】刺卫宣公筑新台强占儿媳的丑事。

①新台:台的故址在今山东甄城县黄河北岸,卫宣公为纳宣姜所筑。 有??(音ci3此):鲜明貌。

河水:黄河。 ????(音米):大水茫茫。

②燕婉:燕,安;婉,顺。指夫妇和好。

蘧篨(音qu2 chu2渠除):鸡胸。一说蛤蟆。

鲜:善。 ③洒(音cui3催):高峻。

浼浼(音mei3美):水盛貌。 ④殄(音舔):善。

⑤鸿:蛤蟆。 离:通罹,遭受。

⑥戚施:驼背,一说蛤蟆。

7.谁有关于《诗经—鄘风》中讽刺艺术或讽刺内容分析的文章

诗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彼姝者子”一句,这似乎也突出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持“美好善说”的毛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大夫,持“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毛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道”(同上)的对象,朱熹以“之”为“答其礼意之勤”(同上)的对象。笔者的看法则是“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子”,若取“访贤说”,那“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从诗艺上说,“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远而近,“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严谨的,而“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用疑问句代陈述句,摇曳生姿,真觉“踌躇有神”(牛运震《诗志》),反映访贤大夫求贤若渴的心理可谓妙笔生花。

清邓翔《诗经绎参》说此诗是东汉张衡《四愁诗》“所夺胎”,因为张氏诗中有“美人赠我金错刀(金琅玕、貂襜褕、锦绣段),何以报之英琼瑶(双玉盘、明月珠、青玉案)”之句。邓氏持“好美善说”,故有此言。不过他所说的本篇诗作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可信的。

本诗尽情怒斥,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所谓“痛呵之词,几于裂眦”(牛运震《诗志》);每章四句皆押韵,并且二、三句重复,末句又反诘进逼,“意在笔先,一波三折”(陈震《读诗识小录》,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与风趣。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