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塞外的诗句1、《凉州词二首·其二》——唐代王翰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译文:关内此时应该已是暮春时节,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夜晚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让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3、《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唐代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译文:凄凄切切的秋风已吹起,天气转凉了,远游的人儿还没有归来,不禁叫人牵肠挂肚,增添离别的感伤。现在塞外应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吧,而飞往江南的北雁还迟迟未到。 4、《从军行》——南北朝卢思道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译文:庭院中植下的佳树已长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战的亲人仍未回还。心如飘雪随夫远至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云飞悬到内蒙西部的五原城中。而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独自应对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别离后的时光飞逝似流水使人有断肠之痛,那塞外的苦战和寒冷连战马之骨都屡屡受伤。 5、《饮马长城窟行》——唐代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2.形容塞外的诗句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推荐于 2018-03-22 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5、《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8、《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9、《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0、《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2、《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13、《征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4、《塞下曲》 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15、《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6、《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全文 6 1034 855苍龙65LV.1 2018-11-07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5、《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8、《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9、《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0、《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 3.有关塞外的《诗歌》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4、《出塞》【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7、《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4.边塞诗的特点是(),().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份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边塞诗兴盛於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其兴起的原因,由於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边塞诗派的特色,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一、在诗的风格上,奔放雄伟,慷慨激昂,以气象雄浑见长.二、在诗的体裁形式上,以七言歌行为主,也有若干七言绝句,因为七言诗句法多变化,适足以显现慷慨雄浑之气.三、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描写的景观有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胡儿.地名则有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四、作者均富有浪漫进取的精神,人生观积极而乐观.因此诗中充满了激情和豪兴,显示出充沛的爱国情感.固然也有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的一面,更洋溢著马革裹屍、立功沙塞的雄心.(。 5.边塞诗词的诗词有哪些塞下曲四首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钱起 评论卢龙塞行送韦掌记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万里飞沙咽鼓鼙,三军杀气凝旌旆.陈琳书记本翩翩,料敌张兵夺酒泉.圣主好文兼好武,封侯莫比汉皇年.耿湋 评论塞上曲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张籍 评论横吹曲辞·出塞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裴说 评论塞上曲极目望空阔,马羸程又赊.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王之涣 评论横吹曲辞·出塞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司空图 评论塞上万里隋城在,三边虏气衰.沙填孤障角,烧断故关碑.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悲.将军正闲暇,留客换歌辞.周朴 评论塞上曲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常建 评论塞上曲翩翩云中使,来问太原卒.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塞云随阵落,寒日傍城没.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武元衡 评论出塞作夙驾逾人境,长驱出塞垣.边风引去骑,胡沙拂征辕.奏笳山月白,结阵瘴云昏.虽云风景异华夏,亦喜地理通楼烦.白羽矢飞先火炮,黄金甲耀夺朝暾.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谒明光一报恩.李颀 评论古塞下曲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刘得仁 评论塞上行作乡井从离别,穷边触目愁.生人居外地,塞雪下中秋.雁举之衡翅,河穿入虏流.将军心莫苦,向此取封侯.王贞白 评论入塞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杜荀鹤 评论塞上伤战士战士说辛勤,书生不忍闻.三边远天子,一命信将军.野火烧人骨,阴风卷阵云.其如禁城里,何以重要勋.齐己 评论送人游塞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李昌符 评论书边事(一作边行书事,一作塞上行)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于鹄 评论塞上曲(一作出塞曲)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贾至 评论出塞曲万里平沙一聚尘,南飞羽檄北来人.传道五原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秦.杨炯 评论出塞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郭震 评论塞上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杜甫 评论前出塞九首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6.古代写边塞的诗如出塞这首诗四大边塞诗人 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你可以按人名去搜索其诗歌高适 (700-765),字达夫.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岑参(715—770),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 李颀:(690?— 751?),赵郡(今 河北赵县)人,长期 居颍水之阴的东川别业(在今河南登封).偶尔出游东西两京, 结交当代文士.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及第,不久任新乡尉.经五次考绩,未得迁调, 因辞官归东川.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可与 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相颉颃;描写音乐的诗篇,亦具特色. 他在唐代诗坛地位颇高. 【主要诗作】 送魏万之京 古从军行 古意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送陈章甫 琴歌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王昌龄(六九八-约七五七),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