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于诗经的语言有哪些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11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2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1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1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6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明亮的白色骏马,在空无一人的山谷咀嚼着青草 ,有那样一个人 ,如玉般,干净,透明,澄澈 。 1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我们定下了生死想爱的契约,无论分分合合(阔,分别阔别),牵了你的手,就要和你一起到老。 18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19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20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21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 差不多就这些吧!! 2.女子语言儒雅的诗经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赏析】 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如本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可是我们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诗集传》)倒是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说。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3.诗经,楚辞里面有什么适合做名字的词1、怀瑾。 《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如国学大师南怀瑾。 2、淑离。《九章·橘颂》:“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淑离:鲜明美好的样子。BUT谐音疏离。 3、煜月 煜,“照耀”的意思。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 出自《太玄·元告》“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4、贤俊。 《七谏·沉江》:“贤俊慕而自附兮”。贤俊:贤能杰出之人才。 5、余馨 留存的香味。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宋代苏轼《芙蓉城》诗:“俗缘千劫磨不尽,翠被冷落凄余馨。”6、若光 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诗:“属我嵫景半,赏尔若光初。” 7、望舒 含有“迎取光明”的寓意。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 出自《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指的是神话传说中为月神驾车的人。 8、芳蔼 芳香而繁盛。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9、周晟 晟:音同胜,意为兴盛。 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西陲石刻录·周李君修佛龛碑》“自秦创兴,于周转晟”。 10、雅胜 美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 出自《晋书?殷浩传》:“识理淹长,风流雅胜,声盖当时。”11、朝辉 朝辉,晨光。 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三国志·魏志》,朝旦为辉,日中为光。 12、娴雅 文雅大方。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后汉书 马援传》“辞言娴雅”。13、悦欣 欢乐。 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嘉禾重颖,蓂荚载芬,率土咸序,人胥悦欣。” 14、诚贞。《七谏·自悲》:“哀居者之诚贞”。 诚贞:忠诚正直。15、菀青。 《九叹·忧苦》:“菀彼青青”。此处菀读作yù。 当然,读成wǎn也很好听。16、婉柔 温顺柔弱。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宣鼎《夜雨秋灯录?龙梭三娘》:“主见其婉柔,不忍诛。” 17、绎心(怿心)。《九辩》:“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绎:通“怿”,喜悦。18、恬雅 沉静文雅。 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吏部郎江智渊素恬雅,渐不会旨。” 19、曼吟 长吟。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应修人《温静的绿情》诗:“鸟儿树里曼吟,鸭儿水塘边徘徊。”20、悠柔 悠扬柔和。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 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21、舒志。 《七谏·怨世》:“遭周文而舒志”。舒志:舒展志向,发挥才能。 22、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 譬如作家马伯庸……23、悠然 闲适。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 出自晋代陶潜《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4、文彬 形容既文雅又朴实。 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论语?雍也》“文质彬彬”。 25、飞扬。《九歌·河伯》:“心飞扬兮浩荡”。 飞扬:心情舒展,思绪飘飞。26、熠然 光闪烁的样子。 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光熠然”。 27、望舒纤阿——屈原《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王逸注:“望舒,月御也。”洪兴祖补注:“《淮南子》曰:‘月御曰望舒,亦曰纤阿(ē)。 ’”望舒又名“纤阿”。“纤阿”,御月者。 28、婉妙 美好;美妙。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新妇小名阿美,颇婉妙。”29、辰良。 《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 易被读作“乘凉”。30、高翔。 《九辩》:“将去君而高翔”。三国蜀的一员武将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都叫高翔。 31、语心 谈心。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 出自《剪灯新话·秋香亭记》:“有二桂树,垂荫婆娑,花方盛开,月色团圆,香气秾馥,生女私于其下语心焉。”32、雅厚 纯正宽厚。 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新唐书?张弘靖传》:“弘靖字符理,雅厚信直,以荫为河南参军。” 33、雅亮 正直诚信。适用于男孩取名字。 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言辞雅亮,学艺优深。”34、颖逸 秀丽超逸。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陆云《南衡》诗:“景秀蒙泛,颖逸扶桑。” 35、志致 志向,志趣。适用于男孩取名字。 出自《后汉书·齐武王演传论》“大丈夫之鼓动拔起,其志致盖远矣”。36、秉德。 《九章·橘颂》:“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秉德:秉持道德。 37、志鹏 形容志向远大。适用于男孩取名字。 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38、承宇。 《九章·涉江》:“云霏霏而承宇”。承宇:指山中云气旺盛而与屋檐相承接。 39、婉慧 柔美聪慧。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出自《晋书?列女传?慕容垂妻段氏》:“少而婉慧,有志操。”40、文轩 用彩画雕饰栏杆和门窗的走廊。 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曹植》:“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李善注:“文,画饰也;轩,殿槛也。”41、扬波。 《九歌·少司命》:“冲风至兮水扬波”。扬波此处指掀起波浪。 但在有的语境中也比喻动乱。楚辞起名,诗经楚辞取名42、志行 志向和操行。 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易·屯》“《象》曰:虽盘桓。 4.诗歌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 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 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 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显得回环往复, 节奏舒卷徐缓。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 构,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 《诗经》中的叠字,又称为重言。 “昔我 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 “依依”、“霏霏”,状柳、雪之态。这类例子, 举不胜举。 《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 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 雕龙•物色》)。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 上有所不同。 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而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在小 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 和颂中则比较少见。 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 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 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 国风 中对语气词的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 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 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 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 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5.思言出自诗经哪一句,什么意思《诗经》中并没有“思言”的字句,有的是“言思”。 诗经·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但是在这里,“言思”并不是一个词,而是由“静言”组成一个词,就是安静地、仔细地的意思。“静言思之”,就是静下心来仔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