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歌颂张骞的诗歌有哪些“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今甘肃天水)时,写下的一首诗。 诗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早巳家喻户晓,并带上了某些神话色彩。 民间传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开通西域,曾到了“西天”的黄河源头,会见牛郎和织女,带回了天马。时逢 战乱,国社动荡,人民流离,忧国忧民的诗人站在中西古道上,不禁想起这位“凿空”西域,远播国威,造福后世的名臣。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漳滨与蒿里,逝水竟同年。 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相知成白首,此别间黄泉。 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 修文将管辂,奉使失张骞。 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 客亭鞍马绝,旅榇网虫悬。 复魄昭丘远,归魂素浐偏。 樵苏封葬地,喉舌罢朝天。 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 2.谁知道有那些赞美张骞的诗歌、资料(?~前114) 西汉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即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十年余,娶妻生子,但却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经康居(今苏联锡尔河中游地带),抵达大月氏。大月氏先为匈奴所迫,辗转西迁,这时已定居妫水(今阿姆河)北岸,又统领了大夏(今阿富□北部),决定在此安居乐业,无意报复匈奴。张骞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刘彻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以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为卫尉,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 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 率三百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拜大行。翌年卒。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相传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皆为张骞自西域传入中土,未必尽然;但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治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 具有重要价值。 漳滨与蒿里,逝水竟同年。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相知成白首,此别间黄泉。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 修文将管辂,奉使失张骞。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 客亭鞍马绝,旅榇网虫悬。复魄昭丘远,归魂素浐偏。 樵苏封葬地,喉舌罢朝天。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 3.关于歌颂张骞的诗歌有哪些“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今甘肃天水)时,写下的一首诗。诗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早巳家喻户晓,并带上了某些神话色彩。民间传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开通西域,曾到了“西天”的黄河源头,会见牛郎和织女,带回了天马。时逢 战乱,国社动荡,人民流离,忧国忧民的诗人站在中西古道上,不禁想起这位“凿空”西域,远播国威,造福后世的名臣。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 漳滨与蒿里,逝水竟同年。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相知成白首,此别间黄泉。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 修文将管辂,奉使失张骞。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 客亭鞍马绝,旅榇网虫悬。复魄昭丘远,归魂素浐偏。 樵苏封葬地,喉舌罢朝天。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 4.关于张骞的古诗1、《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唐 上官昭容 倩语张骞莫辛苦 2、《有感五首》 唐 杜甫 无处觅张骞 3、《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唐 杜甫 查上似张骞 4、《摸鱼儿·望关河》 宋 苏泂 任槎上张骞 5、《清平乐·天自织》 宋 陈德武 乘槎偶认张骞 6、《水调歌头·我有一竿竹》 宋 夏元鼎 西北见张骞 7、《西河·天下事》 宋 王埜 绝域张骞归来未 8、《酬太常从兄留别》 唐 武元衡 张骞随汉节 9、《刘二十八以文石枕见赠,仍题绝句,以将厚意》 唐 元稹 张骞却上知何日 10、《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 唐 沈亚之 逢波逐浪送张骞 11、《梦仙》 唐 韩偓 深羡张骞去不疑 12、《梦仙谣》 宋 廖融 拟就张骞搭汉槎 13、《木兰花慢·状骊歌慷慨》 元 胡祗 眇月窟张骞 14、《题东坡先生惠州定惠院海棠诗后赵子昂画像并》 宋 方回 适与张骞遇西域 15、《朱丞相赴宣州四十韵》 宋 葛立方 遣使屡张骞 5.有关张骞通西域的诗有哪些张骞,汉中郡城固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后世歌颂张骞出塞的诗句有很多: 1、入关·羽檄起边庭 吴均 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 是时张博望,夜赴交河城。 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 君恩未得报,何论身命倾。 2、览张骞传 邵谒 采药不得根,寻河不得源。 此时虚白首,徒感武皇恩。 桑田未闻改,日月曾几昏。 仙骨若求得,垄头无新坟。 不见杜陵草,至今空自繁。 3、张骞冢祠 (宋)文同 中梁山麓汉水滨,路侧有墓高嶙峋。丛祠蓊蔚蔽野雾,榜曰博望侯之神。当年宝币走绝域,此日鸡豚邀小民。君不见武帝甘心事远略,靡坏财力由斯人。 4、博望侯墓 (宋)张俞 九译使车通,君王悦战锋。争残四夷国,只在一枝筇。 5、张 骞 (宋)陈普 风沙霜雪十三年,城郭山川万二千。汉马死亡宛马到,万人怨怒一人怜。 6、张 骞 (清)谢启昆 博望初乘贯月槎,龙庭万里欲为家。玉门以外安亭障,金马从西致渥洼。凿空安能得要领,开边不异控裦斜。轮台诏下陈哀痛,上苑犹栽苜蓿花。 6.关于张骞通西域的故事以及诗歌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约公元前138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张骞,汉中城固人。他是一个意志力极强、办事灵活而又胸怀坦荡、善于待人处事的人。他出使中途即被匈奴截留下来,在匈奴生活十多年,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匈奴单于硬叫他娶当地人作妻,已经生了儿子,也没有动摇他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机会。 张骞终于找到机会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越过葱岭,到了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由大宛介绍,又通过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张骞这才找到了大月氏。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行国”张骞出使西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又一次向西远徙。乌孙,63万人,也是个“行国”,曾在敦煌一带游牧,受过大月氏的攻击。后来匈奴支持乌孙远袭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迁到阿姆河畔,而乌孙却在伊犁河留住下来。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还由于这里土地肥沃,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 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这就是《汉书·西域传》资料的最初来源。之后,由于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功,“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被武帝封为“博望侯”。 《秦州杂诗·闻道寻源使》,作者:杜甫,该诗是一则五言律诗,作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 秦州杂诗·闻道寻源使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工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7.关于张骞的古诗有哪些1、《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唐 上官昭容 倩语张骞莫辛苦 2、《有感五首》 唐 杜甫 无处觅张骞 3、《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唐 杜甫 查上似张骞 4、《摸鱼儿·望关河》 宋 苏泂 任槎上张骞 5、《清平乐·天自织》 宋 陈德武 乘槎偶认张骞 6、《水调歌头·我有一竿竹》 宋 夏元鼎 西北见张骞 7、《西河·天下事》 宋 王埜 绝域张骞归来未 8、《酬太常从兄留别》 唐 武元衡 张骞随汉节 9、《刘二十八以文石枕见赠,仍题绝句,以将厚意》 唐 元稹 张骞却上知何日 10、《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 唐 沈亚之 逢波逐浪送张骞 11、《梦仙》 唐 韩偓 深羡张骞去不疑 12、《梦仙谣》 宋 廖融 拟就张骞搭汉槎 13、《木兰花慢·状骊歌慷慨》 元 胡祗 眇月窟张骞 14、《题东坡先生惠州定惠院海棠诗后赵子昂画像并》 宋 方回 适与张骞遇西域 15、《朱丞相赴宣州四十韵》 宋 葛立方 遣使屡张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