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荷华诗经

1.关于荷花的诗句 诗经

1、《诗经. 国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自译诗意:

山上小树纵横,沼泽荷花开盛。

未见美男子都,却遇轻薄狂人。

2、《诗经. 国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自译诗意:

在那沼泽水边,蒲草荷花并茂。

那里有一美男,我将如何撒娇。

长夜耿耿无眠,眼泪鼻涕双抛。

《诗经》中已有荷花出现。虽是借景,亦为历代荷花诗词滥觞。故选入。

2.《诗经》中“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指什麽

山有扶苏1,隰2有荷华。不见子都3,乃见狂且4。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译文】山上多有扶苏树,低湿之地有荷花。不见美貌好男人,见个狂夫要离去。 山上多有乔松树,低湿之地有游龙。不见美貌好男人,见个狡猾小男孩。

【注释】1.扶苏:一种小树,或称桑树。 2.隰:(xí习)《书·禹贡》:“原隰底绩。”《诗·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诗·秦风·车邻》:“阪有漆,隰有栗。”《诗·小雅·皇皇者华》:“皇皇者华,于彼原隰。”《诗·小雅·棠棣》:“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诗·小雅·信南山》:“畇畇原隰,曾孙田之。”《诗·大雅·公刘》:“度其隰原,彻田为粮。”《诗·周颂·载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周礼·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尔雅·释地》:“下湿曰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牧隰皋。”《公羊传·昭公元年》:“上平曰原,下平曰隰。”《管子·形势》:“平原之隰。”《淮南子·时则》:“丘隰水潦。”《说文》:“隰,阪下湿也。”这里用为低湿之地之意。 3.子都:此指人名,相传是郑昭公时的美男子。下句子充,亦是古代美男子。《孟子·告子上》:“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 4.且:(jū居)《易·夬·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诗·邶风·北风》:“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诗·齐风·鸡鸣》:“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袁愈安《诗经全译》:“可是朝会将散去。”《诗·唐风·椒聊》:“椒聊且,远条且。”《吕氏春秋·音律篇》(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八所注):“且,将也。”这里用为将要离去之意。 选自《诗·郑风·山有扶苏》

3.《诗经》里关于“荷花”的诗句有哪些

《诗经》中提到“荷”的诗歌主要有三篇,分别是《邶风·简兮》、《郑风·山有扶苏》和《陈风·泽陂》。

1、《邶风·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2、《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3、《陈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彼泽之陂,有蒲与蕳。

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诗经》中莲的意象: 《诗经》中花的种类繁多,以花喻女子的名句很多,比如:“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等。

当然,上面提到,荷花就是其中之一,《邶风·简兮》中,“山有榛,隰有苓。”中榛代表的就是男性,“苓”即“荷”,代表的就是女性。

4.【《诗经·国风·周南·樛木》原文及赏析

【原文】 樛木 南有樛木⑴,葛藟累之⑵.乐只君子⑶,福履绥之⑷.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⑸.乐只君子,福履将之⑹.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⑺.乐只君子,福履成之⑻. 【注释】 ⑴樛(jīu 纠):下曲而高的树. ⑵葛藟:葛和藟两种蔓生植物;或以为葛藟即藟,野葡萄之类.累(léi 雷):攀缘,缠绕. ⑶只:语助. ⑷福履:福禄也.绥:安也. ⑸荒:掩;盖;覆. ⑹将:扶助也;或释为“大”. ⑺萦(yínɡ 营):缠绕. ⑻成:就也;到来. 【译文】 南有弯弯树,攀满野葡萄.新郎真快乐,安享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覆满野葡萄.新郎真快乐,大有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缠满野葡萄.新郎真快乐,永驻幸福了. 【作品鉴赏 】 《诗经》中的“兴”语往往兼有“比”义,《樛木》就是如此.“兴”者起也,“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从这一解说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句,乃是首章所咏之本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则是引起所咏之词的“兴”体.后二章每章只改动二字,大体意思与首章相近,运用的是“国风”常用的“叠章”形式.以反覆咏唱逐层推进,在回环往复中造成浓浓的感情.故从“兴”之引起的“所咏之词”看,这乃是一首为“君子”祝“福”的歌,当无可疑. 读者自然还会发现,这三章中的“兴”语,同时又带有“比”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则是“君子”和“福”——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相随,也非常形象.故从各章之“比”义看,这也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福歌. 倘若再推进一层,问一问“君子”究竟有何“福”可“祝”,判断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是因为“君子”刚得了贵子,还是封了高官,抑或是娶了新妇,似乎都有可能.为了作出较为接近诗意的判断,还得回头考察诗中的比兴之物.据许多学者考证,“国风”比兴,常以花草、藤蔓、雌鸟、牝兽喻女子,而以高木、日月、雄狐之类喻男子.其中尤以树木喻男、花草喻女更为常见.如《邶风·简兮》的“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又如《郑风·山有扶苏》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都是如比.至于《唐风·葛生》叙妻子对亡夫的哀恋,更有“葛生蒙楚(荆树),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之语,以葛藤与荆木的相互依存,抒写了女主人公失去夫君的凄伤之情.明白了这一特点,则《樛木》进一层的比兴之义亦可迎刃而倘若此诗中的“樛木”,喻的是青年男子的话,那么缠绕樛木的翠绿“葛藟”,则正比喻着他的美丽新娘.由此检验《毛诗序》旧说,以为此乃歌咏“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之作,就觉得与诗意隔膜太多;而方玉润《诗经原始》、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推测此诗“似于夫妇为近”、“喻妇人之托夫家也”,才真正猜着了这首祝福诗的旨意. 于是读者透过反覆叠唱的诗行,便恍然置身在三千多年前一场热闹的婚礼宴席上:秋日的黄昏宾客毕集,辘辘的车音自远而近.性急的孩童早从村口奔来,嚷叫着:“接新娘的车子到啦!”欢乐的鼓吹由此压过喜悦的喧声齐鸣.当幸福的“君子”搀扶新娘下车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便是青年男女们一遍又一遍的热烈歌唱:“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快乐的新郎脸红了,羞涩的新娘心醉了、当她斜倚着新郎姗姗移步的时候,读者便会发觉,那情境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荒之、萦之)”来比拟、形容,竟是无比的传神.而油然升起在众宾客心间的祝福之情,倘若不用再三的叠唱,就不能宣泄得如此兴奋和浓烈.男女嫁娶是亘古以来人生的重要喜庆.而《樛木》,正以如此兴奋和浓烈的激情,表现了中华民族淳朴、古老的婚礼祝福习俗. 详见百科: /ShowLemma.e?sp=l9092083&ch=w.search.baike.unelite。

5.山有扶苏 隰有荷华.出自哪里

出自先秦时期《诗经》中的《国风·郑风·山有扶苏》,作者未知,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约会时女子对男子的戏谑、俏骂的诗歌。

原文如下: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译文如下: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

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

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对齐女文姜的讽刺之诗,齐僖公一心想将二女儿文姜嫁于郑昭公忽(郑庄公之子)曾三次向郑昭公忽提亲,郑昭公三次拒绝,使文姜因此而郁郁寡欢而成疾。

所以诗文指出,没见到这个美男子却见到了气势猛烈之人,没见到这个美男子却见到一个狡猾的顽童,所以郑昭公忽才不愿意娶文姜为妻,文姜就没有嫁给郑昭公。 作品赏析 全诗共二章,均借草木以起兴。

“山有扶苏, 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描写的尽是山中的树,低谷的花,并未见一人。 其实这并不是情侣约会的地点和景色的描写,因为在《诗经》中,“山有…。

隰有。”

是常用的起兴句式,如《邶风·简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风·山有枢》中有“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 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起兴,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诗非兴会不能作,或因物以起兴,或因时而感兴,皆兴也”,即这里的兴只从语势或韵脚上引出下文,使诗篇的开头委婉含蓄,与后文的故事并不相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有扶苏。

6.十篇简短干练的诗经

下面这些都是诗经中比较简短的了,而且挑的是没什么生僻字意思也好懂的篇目:

邙风 · 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王风 ·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郑风 ·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郑风 · 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郑风 ·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郑风 ·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郑风 ·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郑风 ·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齐风 · 东方之日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齐风 ·卢令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希望能帮到你。

纯手打,望采纳。

7.公子扶苏的名字出自诗经哪里

《诗经.国风.郑风》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注释:

扶苏:枝叶繁茂的大树。

隰:音席,洼地

荷华:荷花。

子都:古代著名的美男子。

狂:狂愚的人。且:音居,助词

乔松:高大的松树。

游龙:枝叶舒展的水荭。龙:茏,水荭。

子充:古代的美男子。

狡童:狡猾多诈的小子。

赏析:

《山有扶苏》描写女子恋情的失望。意中追求的子都、子充这样的美男子。结果却遇到的是狂且,狡童。诗以山有高大矫健的大树与美丽鲜艳的水中花相配,兴言男子与女子相配得宜,引出女子的失意,造成反差,形成对照,增强了反衬的效果。

8.以紫月荷花的诗词 两段诗词就可以

1、《诗经. 国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自译诗意:

山上小树纵横,沼泽荷花开盛。

未见美男子都,却遇轻薄狂人。

2、《诗经. 国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自译诗意:

在那沼泽水边,蒲草荷花并茂。

那里有一美男,我将如何撒娇。

长夜耿耿无眠,眼泪鼻涕双抛。

《诗经》中已有荷花出现。虽是借景,亦为历代荷花诗词滥觞。故选入。

9.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求全文及解释

前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①,隰有荷花②。不见子都③,乃见狂且④。

山有乔松⑤,隰有游龙⑥。不见子充⑦,乃见狡童⑧。

注:

① 山:陆地上隆起高耸的部分。扶苏:树木枝条四布貌。一说:扶苏树。苏:通“疏”。《说文》:“山,有石而高。”又“扶疏,四布也。”段玉裁注:“《吕览》,树肥无使扶疏,是则扶疏为大木枝柯四布。”

② 隰﹙xí﹚:洼地。低湿之地。荷:荷花。华:通“花”。毛《传》:“下湿曰隰。”

③ 乃:却,转折连词。子都:古代美男子的称谓。子,男子之美称。毛《传》:“子都,世之美好者也。狂,狂人也。且,辞也。”

④ 狂:粗狂之人。且﹙jū﹚句末语助词。狂且:狂愚之人。郑《笺》:“人之好美色,不往睹子都,乃反往睹狂丑之人。”孔《疏》:“狂者,狂愚之人。”马瑞臣《通释》:“狂、且亦二字同义,‘且’当为‘亻且’字之省借。《说文》:‘亻且,拙也。’亻且狂,为狂行拙钝也。”

⑤ 乔:高大。一说:枯槁。松:松树。一说:马尾松。孔《疏》:“山上有乔高之松木,隰中有放纵之龙草。”《说文》:“乔,高而曲也。”陆德明《经典释文》:“桥,本亦作乔,毛作桥。王云:高也”

⑥ 游:枝叶舒展貌。龙:红草,水荭。一名马蓼,叶大而赤白色。毛《传》:“松,木也。龙,红草也。”郑《笺》:“红草放纵枝叶于隰中。”朱熹《集传》:“上竦无枝曰桥,亦作乔。游,枝叶放纵也。”

⑦ 子充:古代美男子的称谓。同一恋人,实为所见男子。毛《传》:“子充,良人也。”王先谦《集疏》:“子充者,子,男子之美称。孔《疏》:‘充,实也,言其性行充实。’故曰子充。《孟子》云:‘充实之谓美。’子充谓性行之美也。”

⑧ 狡:狡狯,狡猾。郑《笺》:“狡童,有貌而无实。”朱熹《集传》:“狡童,狡狯之小儿也。”

后两句出自《诗经·小雅·鸳鸯》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相关
下一篇
诗经庆字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