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风流寡妇的诗词有哪些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 谁与陈君嫁祸来,孔宁行父夏姬媒。 1.《春秋战国门陈灵公》 年代:唐 作者: 周昙 谁与陈君嫁祸来,孔宁行父夏姬媒。 灵公徒认徵舒面,至死何曾识祸胎。 2.《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谁将射御教吴儿,长笑申公为夏姬。 却遣姑苏有麋鹿,更怜夫子得西施。 3.《感遇二十五首》 年代:宋 作者: 张耒 衅隙不在大,巫臣图夏姬。 百端终困楚,吴子会黄池。 怨有大于此,居高易逢危。 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 二、关于书的句子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 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 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 黎志远《汉阳舟次》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 赵翼《论诗五绝》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坐舟--谚语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 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 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 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 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 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 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 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 三、形容寡妇的语句唐·杜甫《无家别》。 何所有:即所有者何。这两句大意是:街坊四邻还有谁幸存呢?所剩下的仅一两个老寡妇了。 《无家别》是杜甫反映安史之乱的著名组诗《三吏》、《三别》之一,写一个被征去当兵的单身汉因败阵而回到了家乡,原来“百余家”的乡里现在成了什么样子呢?“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他的四邻的男人们都被官府抓光了,像《石壕吏》所描写的情景一样,所剩的只是寡妇而已;而年轻的寡妇们也早已远逃他乡,所剩的只是年老力衰、苛延残喘的老寡妇而已;即使是老寡妇也所剩无几了,全乡里所剩也不过“一二”而已。 ~两句概括性强,极富表现力,把安史之乱造成的田庐蒿藜、人少兽多的景象生动地突现出来,故为人们所称道。 四、形容寡妇的语句唐·杜甫《无家别》。 何所有:即所有者何。这两句大意是:街坊四邻还有谁幸存呢?所剩下的仅一两个老寡妇了。 《无家别》是杜甫反映安史之乱的著名组诗《三吏》、《三别》之一,写一个被征去当兵的单身汉因败阵而回到了家乡,原来“百余家”的乡里现在成了什么样子呢?“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他的四邻的男人们都被官府抓光了,像《石壕吏》所描写的情景一样,所剩的只是寡妇而已;而年轻的寡妇们也早已远逃他乡,所剩的只是年老力衰、苛延残喘的老寡妇而已;即使是老寡妇也所剩无几了,全乡里所剩也不过“一二”而已。 ~两句概括性强,极富表现力,把安史之乱造成的田庐蒿藜、人少兽多的景象生动地突现出来,故为人们所称道。 五、关于“深山”的诗句有哪些1、深山穷谷不可处,霹雳魍魉兼狂风。——唐 杜甫 《君不见,简苏徯》 2、何计能相访,终身得在山。——唐 姚合 《寄崔之仁山人》 3、枉教绝世深红色,只向深山僻处开。——唐 崔橹 《山路木芙蓉》 4、谁知缘法有到处,少茂林泊处深山。——宋 陈著 《为茂林老乘独舟四句》 5、深山大泽绝异处,造物冥锢难轻捐。——宋 王柏 《挽朱宜人》 6、染练江山宿雨余,枝枝叶叶润如酥。——宋 杨万里 《晓炊黄竹庄三首》 7、江边行人暮悠悠,山头殊未见荆州。——王氏高丽 王建《荆门行》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崔橹,唐代诗人,进士,曾任棣州司马。他善于撰写杂文,诗作以绝句成就最高,今存诗十六首。他的诗作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托物言志,意境深远。据阿袁(即陈忠远)先生《唐诗故事 .谢诗差幸人原谅 ——崔橹谢罪诗真是戒酒良方》记载,崔橹由于自身经历的缘故,后来还写诗谢罪而戒酒了呢,这可真是令人不由不肃然起敬的事儿了。 陈著,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王建(877年—943年),字若天,松岳郡(今开城)人,朝鲜半岛统一之后的第一位君主,高丽王朝的开国国王。祖上可能为中国人。[1] 他在新罗末年大乱时投奔弓裔,918年依靠兵变夺权登位,建国号高丽,年号天授,935年取新罗,936年平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他依照中国的典章制度初步组建国家机构,采取笼络豪族的策略,广泛与豪族联姻,建立豪族联合政权;同时定平壤为西京,积极北拓;文化上弘扬佛教;对外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对契丹则持敌对态度。945年去世,临终前留下《十训要》,死后庙号太祖,谥号神圣,葬于显陵。 参考资料 古诗词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7%8E%8B%E6%9F%8F 六、搜集关于描写战场的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七、关于刘兰芝的诗句孔雀东南飞作者:佚名 (两汉)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