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马策的诗歌

1.阅读下面的诗(5分) 征人怨 ① 岁岁金河复玉关 ② ,朝朝马策与刀环

小题1:①长期守边,辗转不能还乡;②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③边塞气候恶劣,生还无望,生涯不定。(3点3分,少1点扣1分)

小题2:示例一:借景抒情,描写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画面,写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表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示例二:对偶工整,有数字对(“三”“万”),也有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示例三: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示例四: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只要1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朝朝”句,指战争不断,长年征战,不得回家与亲人团聚,此为征夫之怨。

点评:此题属古诗赏析题。针对初中生,“赏析古诗”要求不高,学生能够做一些简单的赏析即可,所以此题拟题切合学情,没有拔高,便于学生答题。

小题2:

试题分析:两句的写法手法是“借景抒情”,修辞手法是对偶,从这两个方面去赏析诗歌,说明借什么景抒什么情,对偶的特点和好处是什么。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赏析不得其法,只能作一般的“大意”分析。赏析,要抓住三点,一是写了什么,说出内容,二是怎么写的,说出写作方法,抓住关键字词分析,三是为了什么而写,指出诗中的思想情感。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小题1:借代手法。“金河、玉关”边塞地名指代边关,“马策、刀环”是马鞭、刀柄上的铜环指代征战生涯(战争或战事),加上“岁岁”“朝朝”表现了征人长期换防戍边、频繁征战(练兵备战)的厌恶(怨恨)(对仗工整,“岁岁”、“朝朝”相对,强调戍边时间之长,“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强调战事频繁,“复”字、“与”字虚词相对,强调戍边生活的单调困苦,表现了征人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情)

小题1:“三春白雪”指边塞暮春季节还白雪纷飞,表达了征人对边塞天气极寒怨恨。征人每日看到的是万里黄河环绕黑山,表达了征人对边塞景色单调、环境艰苦的怨恨。

小题1: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小题1:三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3.诗歌鉴赏 征人怨 柳中庸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

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

4.关于离愁别绪的诗歌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内容]这是一首七绝。

第一句以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渲染出离别的气氛,这气氛是暗淡的,但也是开阔的。第二句诗人望着辛渐北去的归舟,顿生孤寂之感。

第三四句诗人托辛渐向洛阳亲友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表达了他对洛阳亲友的一片深情。 (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内容]这是两首七绝。

第一首诗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前两句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也表达出自己恋恋不忘故乡之情。

三四句通过儿童发问的戏剧性场面,抒发了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第二首诗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

最后两句借“湖波不改”越发深沉地感叹物是人非。 ③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内容]这是一首七绝。

凉秋夜半,霜气逼人,月亮下去了,耳听几声乌鸦的惊叫,眼看江岸的丹枫和江中的渔火,船中的旅客不禁惹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半夜钟声,又远远来叩旅人的心扉。

这首诗描写了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的环境,抒发了羁旅者的孤孑清寥的感受和萦绕在心头的缕缕乡愁。 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内容]这是一首五律。

首联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景,抒写了出门在外的作者思念故乡的感情。颔联历来脍炙人口,诗人将六种典型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山间早行特有的画面。

颈联写刚上路时见到的景色。尾联写旅途的景色使诗人联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从而将“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④边关思乡(征战不归,身不由己的天涯羁旅) 柳中庸《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内容]这是一首七绝。前两句作者写道: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马,征战不休。

自然地透出单调困苦、不尽无穷的怨情。后两句写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写征人转战跋涉的遥远与苦辛。

这首诗一方面以“岁岁”与“朝朝”写出怨苦无时不有,又以“青冢”、“黄河”、“黑山”表现出怨若无处不在。 李益《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内容]这是一首七绝。

第一句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气候,渲染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借具有“离别悲伤之意”的《行路难》曲,创造了一个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悲壮境界。

第三四句用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摄取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并将难言而不尽的思乡之怨完全包容于其中。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内容]这首词的词牌名为“渔家傲”。上阕写景,景中蕴情。

前两句写道:塞下已自荒凉,秋来更见萧瑟,雁尚无留意,人留在此纯是出于不得已。这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和环境,又映衬出边关将士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接着,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在落日余辉、烟雾缭绕着的群山中间,将士们就守着那一座早闭的孤城。下阕主要是抒情。

前三句从时间上已由傍晚转入深夜,从人物的描写上也深入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刻划。离家万里,但由于“燕然未勒”,将士们还不能有回家的打算。

最后,为国为家的白发将军,面对浊酒陷入沉思,心中无比苦闷。这首词咏叹的是戍边将士的内心郁闷之情,不过,郁闷的原因不单是不能回家,还包括未能为国立功。

因此,情绪并不消沉,其风格是沉郁悲壮的。

5.关于永别的诗歌

感白莲花(白居易)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

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

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氛氲。月月叶换叶,年年根生根。

陈根与故叶,销化成泥尘。化者日已远,来者日复新。

一为池中物,永别江南春。忽想西凉州,中有天宝民。

埋殁汉父祖,孳生胡子孙。已忘乡土恋,岂念君亲恩。

生人尚复尔,草木何足云。沁园春(刘克庄)畴昔遭逢,薰殿之琴,清庙之璋。

谢锦袍打扮,佯狂太白,黄冠结裹,老大知章。种杏仙人,看桃君子,得似篱边嗅晚香。

从人笑,笑安车迎晚,只履归忙。后身定作班扬。

彼撼树蚍蜉不自量。偶有时戏笔,官奴藏去,有时醉坠,宗武扶将。

永别鵷鸾,已盟猿鹤,肯学周顒出草堂。从人笑,我韩公齿豁,张镐眉苍。

哭张南史因寄南史侄叔宗(李端)争路忽摧车,沈钩未得鱼。结交唯我少,丧旧自君初。

谏草文难似,围棋智不如。仲宣新有赋,叔夜近无书。

地闭滕公宅,山荒谢客庐。歼良从此恨,福善竟成虚。

酿酒多同醉,烹鸡或取馀。阮咸虽永别,岂共仲容疏。

送郤先辈归觐华阴(李洞)桂枝博得凤栖枝,欢觐家僮舞翠微。僧向瀑泉声里贺,鸟穿仙掌指间飞。

休停砚笔吟荒庙,永别灯笼赴锁闱。骚雅近来颓丧甚,送君傍觉有光辉。

贫女词寄从叔先辈简(孟郊)蚕女非不勤,今年独无春。二月冰雪深,死尽万木身。

时令自逆行,造化岂不仁。仰企碧霞仙,高控沧海云。

永别劳苦场,飘飖游无垠。长歌行(沈约)连连舟壑改。

微微市朝变。来超嗣往迹。

莫武徂升旁听。局涂顿远策。

留欢恨奔箭。拊戚状惊澜。

循休拟回电。岁去芳愿违。

年来苦心荐。春貌既移红。

秋林岂停蒨。一位茂陵道。

宁思柏梁宴。长戢兔园情。

永别金华殿。声徽无感简。

丹青有余绚。幽钥且未调。

无使长歌倦。挽舜元胡著作郎(王安石)德行文卓里开宗,姓名朝野尽知公。

侍亲存没皆全孝,报政初终必竭忠。性直不从花县乐,分安求逸郁堂空。

从今永别人间去,笑入蓬瀛阆苑中。雨中花/夜行船(吴礼之)眷浓恩重,长离永别,凭谁为返香魂。

忆湘裙霞袖,杏脸樱唇。眉扫春山淡淡,眼裁秋水盈盈。

便如何忘得,温柔情态,恬静天真。凭栏念及,夕阳西下,暮烟四起江村。

渐入夜、疏星映柳,新月笼云。酝造一生清瘦,能消几个黄昏。

断肠时候,帘垂深院,人掩重门。伤王司徒褒诗(庾信)昔闻王子晋。

轻举逐神仙。谓言君积善。

还得嗣前贤。四海皆流寓。

非为独播迁。岂意中台坼。

君当风烛前。自君钟鼎族。

江东三百年。宝刀仍世载。

琱戈本旧传。绿绂纡槐绶。

黄金饰侍蝉。地建忠臣国。

家开孝子泉。自能枯木润。

足得流水圆。以君承祖武。

诸侯无间然。青衿已对日。

童子即论天。颍阴珠玉丽。

河阳脂粉妍。名高六国共。

价重十城连。辩足观秋水。

文堪题马鞭。回鸾抱书字。

别鹤绕琴弦。拥旄裁甸服。

垂帷非被边。静亭空系马。

闲烽直起烟。不废披书案。

无妨坐钓船。茂陵忽多病。

淮阳实未痊。侍医逾默默。

神理遂绵绵。永别张平子。

长埋王仲宣。柏谷移松树。

阳陵买墓田。陕路秋风起。

寒堂已飒焉。丘杨一摇落。

山火实时燃。昔了人所羡。

今为人所怜。世途旦复旦。

人情玄又玄。故人伤此别。

留恨满秦川。定名于此定。

全德以斯全。唯有山阳笛。

凄余思旧篇。狱中诗(杨匏安)慷慨登车去, 临难节独全。

余生无足恋, 大敌正当前。 投止穷张俭,② 迟行笑褚渊。

③ 者番成永别, 相视莫潸然。桃花汛 蚁族 红袖章 妮哈·达尔维 本·拉登 两会 赵欣瑜 结婚 光棍节 地球 高锟 申雪 美国海军学院 迪拜 世界粮食日 拉斯维加斯 爱 毁灭俱乐部 蚁族 迈克尔·杰克逊。

6.关于马的诗歌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

“香车宝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 “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诗经·小雅·车攻》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楚辞·离骚》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邓。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 南朝梁·萧纲《系马诗》 懔懔边风激,萧萧征马烦。

隋·虞世基《出塞》诗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诗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诗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唐·刘禹锡《始闻秋风》诗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 宋·柳咏《少年游》词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五月四日风雨大作》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元·刘因《山家》诗 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风白草新。 明·王越《与李布政彦硕冯佥宪景阳对饮》诗 四山旗似晴霞卷,万马蹄如骤雨来。

清·徐《大猎》诗 马诗 共有23首――李贺 [又名:诗鬼]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

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

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

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诗文】 (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其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其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其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其九) 催榜渡乌江[1],神骓泣向风。

君王[2]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其十)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其十一)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7.关于马的诗歌或古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