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周易与诗经

1.周易 与 诗经都不是一个时代能够造就的

对呀。

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国的国风,诸侯国的民歌,雅是大小雅,是宫廷燕乐,颂是祭祀的歌曲。从时间上来说,时间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差不多是五百年左右的诗歌,共有三百首左右。

后来在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又有齐、鲁、韩、毛等多家注释编辑,宋代又有朱熹。这才成就了今天诗经在中国诗歌史上如此崇高的地位。

广义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传说是周文王拘而所作,其内容基础来源于天象星宿和四象八卦,这其中想必也有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

易传则是孔子所撰写的,用来解读易经中难懂之处。在他之后也有许多人解读分析周易。

因为八卦的神奇奥妙,所以有很多大家都曾解读。我们所看到的许多解读,也不是一个人,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也是许多时代以来的智慧结晶。

综上所述,周易和诗经都不是一个时代所能造就的。

2.周易诗经尚书礼义哪个形成时间最长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汉初刘向校书时《三易》仍存,汉后下落不明),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是《三坟五典》的可考记录。

《尚书》列为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记录,编纂而成,共49篇。“十三经”之一。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

3.写出出自《易经》和《诗经》的成语各十个

翻开现代成语词典,由《易经》起源的成语不计其数。

下列词语都是来自易经: 自强不息(周易•彖传、乾) 原始返终(周易•系辞上) 群龙无首(周易•乾用九) 虎视眈眈(周易•颐•六四) 云行雨施(周易•乾、文言) 谦谦君子(周易•象传•谦) 穷神知化(周易•系辞下) 日月合璧(周易参同契) 王用三驱(周易•比卦) 九五之尊(周易•乾卦) 女先正内(周易•家人) 三品之功(周易•巽卦) 见几而作(周易•系辞传) 勿药有喜(周易•无妄) 反目成仇(周易•小畜) 止所当止(周易•良卦) 井泥不食(周易•井卦) 以上临下(周易•临卦) 不戒不虞(周易•萃卦) 立竿见影(周易参同契) 鸟焚其巢(周易•旅卦) 出入无疾(周易•复卦) 正大光明(周易•离卦) 设险守国(周易•坎卦) 至日闭关(周易•复卦) 乱极必治(周易•蛊卦) 劳民劝相(周易•井卦) 我仇有疾(周易•鼎卦) 物极必反(否•泰卦义) 治历明时(周易•革卦) 居易候命(周易•困卦) 类族辨物(周易•同人) 幽独之贤(周易•履卦) 商兑未宁(周易•兑卦) 枯杨生华(周易•大过) 原始要终(周易•系辞传) 殊途同归(周易•系辞下) 否极泰来(周易•否、泰卦) 乐天知命(周易•系辞上) 洗心革面(周易•系辞上) 无妄之灾(周易•系辞下) 革故鼎新(周易•杂卦传) 介疾有喜(周易'•兑卦) 不速之客(周易•需卦) 王臣蹇蹇(周易•蹇卦) 飞鸟遗音(周易•小过) 三阳开泰(周易•泰卦) 三五归一(周易参同契) 文过饰非(周易•贲卦) 天地玄黄(周易•坤卦) 风雷激荡(周易•益卦) 井冽寒泉(周易•井卦) 太和中和(周易•乾卦) 节以制度(周易•节卦) 用晦而明(周易•明夷卦)龙马出河(周易•系辞传) 申命行事(周易•巽卦) 翰音了天(周易•中孚) 正位凝命(周易•鼎卦) 观国之光(周易•观卦) 守中保大(周易•丰卦) 有戎勿恤(周易•央卦) 防微杜渐(周易•坤卦) 舍尔灵龟(周易•颐卦) 朋友讲习(周易•兑卦) 丧羊于易(周易•大壮卦) 威明相济(周易•噬嗑) 结绳而治(周易•系辞传) 思患预防(周易•既济) 载鬼一车《诗经》中的成语1 .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国风 周南 关雎 2 . 求之不得 国风 周南 关雎 3 . 悠哉悠哉 国风 周南 关雎 4 . 辗转反侧 国风 周南 关雎 5 . 逃之夭夭 桃之夭夭 国风 周南 桃夭 6 . 忧心忡忡 国风 召南 草虫 7 . 日居月诸 国风 邶风 柏舟 国风 邶风 日月 8 . 谑浪笑敖 国风 邶风 终风 9 . 新婚宴尔 宴尔新婚 国风 邶风 谷风 10. 委委佗佗 国风 鄘风 君子偕老 11. 如切如磋 国风 卫风 淇奥 12. 如琢如磨 国风 卫风 淇奥 13. 肤如凝脂 国风 卫风 硕人 14.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国风 卫风 硕人 15. 信誓旦旦 国风 卫风 氓 16. 投桃报李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国风 卫风 木瓜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 荡之什 抑 17.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国风 王风 采葛 18. 孔武有力 国风 郑风 羔裘 19. 舍命不渝 国风 郑风 羔裘 20. 风雨凄凄 国风 郑风 风雨 21. 风雨潇潇 国风 郑风 风雨 22. 邂逅相遇 国风 郑风 野有蔓草 23. 婉如清扬 国风 郑风 野有蔓草 24. 劳心忉忉 国风 齐风 甫田 25. 硕大无朋 国风 唐风 椒聊 26. 涕泗滂沱 国风 陈风 泽陂 27. 衣冠楚楚 衣裳楚楚。

国风 曹风 蜉蝣 28. 七月流火 国风 豳风 七月 29. 万寿无疆 国风 豳风 七月 小雅 鹿鸣之什 天保 小雅 白华之什 南山有台 小雅 北山之什 楚茨 小雅 北山之什 信南山 小雅 北山之什 甫田 30. 风雨漂摇 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国风 豳风 鸱枭 31. 寿比南山 小雅 鹿鸣之什 天保 32. 杨柳依依 小雅 鹿鸣之什 采薇 33. 雨雪霏霏 小雅 鹿鸣之什 采薇 34. 忧心忡忡 小雅 鹿鸣之什 出车 35. 春日迟迟 小雅 鹿鸣之什 出车 36.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小雅 鹿鸣之什 鹤鸣 37. 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小雅 小旻之什 小旻 38. 战战兢兢 小雅 小旻之什 小旻 小雅 小旻之什 小宛 39. 如临深渊 小雅 小旻之什 小旻 40. 如履薄冰 小雅 小旻之什 小旻 小雅 小旻之什 小宛 41. 惴惴小心 小雅 小旻之什 小宛 42. 巧言如簧 小雅 小旻之什 巧言 43. 只闻其声 不见其人 我闻其声,不见其身。

小雅 小旻之什 何人斯 44.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小雅 北山之什 北山 45. 高山仰止 小雅 桑扈之什 车舝 46. 绰绰有余 绰绰有裕 小雅 桑扈之什 角弓 47. 小心翼翼 大雅 文王之什 大明 48. 天作之合 大雅 文王之什 大明 49. 不可救药 大雅 生民之什 板 50. 进退维谷 大雅 荡之什 桑柔 51. 必恭必敬 必恭敬止 小雅 小旻之什 小弁 52. 兢兢业业 大雅 荡之什 云汉 大雅 荡之什 召旻 53. 小心翼翼 大雅 荡之什 烝民 54. 爱莫能助 爱莫助之 大雅 荡之什 烝民 55. 明哲保身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大雅 荡之什 烝民 56. 穆如清风 大雅 荡之什 烝民 57. 於乎哀哉 大雅 荡之什 召旻 58. 高高在上 周颂 闵予小子之什 敬之。

4.《易经》和《周易》是不是一本书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后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