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瑾萱出自哪首诗,瑾萱出自诗经哪个诗句,瑾萱出自诗经“瑾萱”出自《诗经》的“瑾璟玲珑瑛瑶琼,萱草茵茵芮葱茏”。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玉器发出的声音清脆纯净,香草生长郁郁葱葱。比喻美好纯洁的人。 藏头诗:瑾萱,这首诗是用同一个偏旁去写的。 诗中的“瑾”,读作jǐn,形声,从玉,堇(qín)声,表示美玉,如瑾瑕(瑾,美玉;瑕,有疵的玉。比喻美丑,优劣),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玲珑的意思:1、玉声。2、(器物)精巧细致。3、(人)灵活敏捷。 萱是一种香草,用来比喻纯净高洁的心灵。 扩展资料: “瑾”字解释: 瑾 jǐn【名词】 1、形声。从玉、堇( qín)声。本义:美玉 2、同本义 3、又如;瑾瑜(瑾瑶。二美玉名。泛指美玉);瑾瑕(瑾,美玉;瑕,有疵的玉。比喻美丑,优劣) 4、比喻美德。如;瑾瑜(比喻美德贤才) “萱”字解释: 1、形声。从艹,宣声。本义:萱草。一种草本植物,传说可以使人忘忧。 2、同本义如:萱苏(忘忧草);萱草忘忧(传说食萱草能令人忘忧)。 3、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后因以萱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 4、引申为忘记。谖本又作萱。 2.诗经《伯兮》原文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 伯:古代兄弟姊妹中长者为伯。妇女也称丈夫为伯。 朅:音切,英武高大,威武健壮的样子。 桀:通“杰”才智出众的样子。 殳:音书,竹制兵器,长丈二。 前驱:走在前面的将士。 杲:音稿,明亮的样子 谖草:萱草,忘忧草 树:种植。 背:通“北”。古人以为指北堂。在北堂种植萱草。 痗:音妹,忧思成病 赏析: 《伯兮》描写在家思妇想念出外远征和丈夫,表达了无法忍受的强烈感情,诗首先想象丈夫在外“为王前驱”的英武形象,生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才更激起刻骨铭心的思念,连打扮也无心了,思念的深沉和强烈,有如久旱渴雨。但是,这种思念之强,简直叫人无法忍受,班干脆寄托在北堂下种植的忘忧草,来消解这种沉重的思念,一层深似一层,而又层层变换抒写的方式,正是《伯兮》特点。 3.诗经中的野菜有多少种在《诗经》所反映的西周春秋时代,由于肉类和粮食的匮乏,当时的人民尤其是下层民众不得不依赖蔬菜来补充粮食的不足。见于《诗经》的蔬菜有:荇菜、卷耳、芣苢、蕨、薇、苹、藻、苓、荑、唐、芄兰、谖草、蓷、荼、荠、莫、苦、葑、苕、苴、苹、莱、芑、蓫、葍、堇。下面依据历代注疏,作一解释。 荇菜:水中的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上,根茎可吃,类似于藕。 参差荇菜,左右流(采/芼)之。《周南·关雎》 卷耳:草木植物名,嫩苗可吃,也可药用,今名苍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周南·卷耳》 芣苢:车前子,多年生草本。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周南·芣苢》 蕨:羊齿类植物,地下茎很长,春季长嫩叶,可吃。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召南·草虫》 薇:野菜,叶子一种是绿色,一种是褐色,嫩的可吃,也就野豌豆苗。 《召南·草虫》 苹:浮萍,蕨类植物,生浅水中。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召南·采苹》 藻: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区分,用细胞分裂繁殖,生浅水中。《召南·采苹》 苓:甘草,也叫大苦。 山有榛,隰有苓。《邶风·简兮》 荑:初生的白茅。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邶风·静女》 荼:苦菜。 荠:荠菜。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 唐:女罗,寄生蔓草。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鄘风·桑中》 芄兰:蔓生植物,一名萝藦。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卫风·芄兰》 谖草:即萱草,亦称忘忧草,今叫黄花菜。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卫风·伯兮》 蓷:益母草。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王风·中谷有蓷》 莫:酸模,一种野菜。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魏风·汾沮洳》 苦:苦菜,即荼。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唐风·采苓》 葑:芜菁,又名蔓菁。根和叶做蔬菜。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唐风·采苓》 苕:又名翘摇,即紫云英,草本。 防有鹊巢,邛有旨笤。《陈风·防有鹊巢》 苴:麻子。 九月叔苴,采荼薪樗。《豳风·七月》 苹:藾蒿,初生可食。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 莱:灰菜,嫩叶可吃。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小雅·南山有台》 芑:像苦菜的野菜。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小雅·采芑》 蓫:羊蹄草。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 葍:多年生蔓草,一名小旋花,地下茎可吃。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小雅·我行其野》 堇:苦堇、堇葵。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大雅·绵》 4.谖草的花语是什么萱草又名谖草 简介: 所谓萱草,即忘忧草,也叫紫萱。多年生宿根草本,属百合科。可大致分为食用与观赏,食用者多为单瓣,俗称金针,也被叫做黄花菜。观赏者多为重瓣,专供人工盆栽或作园林小景。在欧美也被称为虎百合(tiger lily)或一日百合(daylily),以其花一朵仅开一日为名,从日出开至日落,隔日即换上另一、二朵绽放;所属之黄花菜属的拉丁文属名Hermerocallis源於希腊文,表示“一日之美”,取同意。 萱草原产我国南部、西伯利亚、日本和东南亚。适应性广,耐寒,喜湿润,也耐旱,喜阳光,也耐半阴。一般土壤均能生长,以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为最好。 花语: 1.萱草又名忘忧草,代表“忘却一切不愉快的事” 2.放下他(她)放下忧愁。 3.隐藏起来的心情 4.萱草的花语是爱的忘却 传说: [何谓忘忧?] 萱草在我国有几千年载培历史,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 据《诗经》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忙,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草”。 《博物志》中又云:“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日忘忧草。” 嵇康《养生论》中亦记,“萱草忘忧”。 [中国的母亲花] 你可知除了康乃鑫外,萱草早已经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传古时游子在远行前,会在母亲居住的北堂前,种植萱草供母亲欣赏,亮丽的花给予精神的慰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另外,萱草翠叶萋萋,着花秀秀,焕发出一种外柔内刚、端庄雅达的风采,教人感到亲切和蔼,赏心悦目。古人把它比喻为慈母的音容,并以“萱堂”来借称母亲或母亲居住的地方。 诗词: 萱草 宋 苏东坡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 萱草 宋 朱熹 春条拥深翠,夏花明夕阴。 北堂罕悴物,独尔淡冲襟。 对萱草 唐 韦应物 何人树萱草,对此郡斋幽。 本是忘忧物,今夕重生忧。 丛疏露始滴,芳余蝶尚留。 还思杜陵圃,离披风雨秋。 5.萱草在古文中有什么特别的意义1.萱草可忘忧。 萱草在中国有几千年载培历史,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 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同‘萱’)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所以又称为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历代文人也常以之为咏吟的题材,曹植为之作颂,苏东坡为之作诗,夏侯湛为之作赋,一一的点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 2.有孕妇佩戴萱草可生男孩的风俗,萱草又名‘宜男草’。《风土记》云:‘妊妇佩其草则生男’,故称此名。 6.萱草介绍萱草 day lily 百合科单子叶植物,别名谖草、忘忧草、宜男等。花色淡黄、橘红等,六至十二朵,六、七月开,呈喇叭状,极富自然美。 萱草,在我国有几千年载培历史,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中的《卫风》。后来,历代文人多吟咏,曹植为之作颂,夏侯湛为之作赋,唐宋明清李白、温庭筠、韦应物、苏东坡、黄山谷、孟郊、高启、姚永概等诗人都写有萱草诗。萱草的栽培在汉代以后就很普遍了,不论是在黎庶人家,还是在贵族豪门,都有她的踪迹。 萱草,传说是一种能使人忘忧的草,《诗经》有云“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意思是说那能找到谖草,种在北堂上,以解忧思。古时传言,妇人佩之能生男子,故又谓宜男,后又以象征母亲,表示敬重。 萱草,在英文里称为“day lily”,意思是只开一天的百合花,因为单朵萱草,常是凌晨开放,日暮闭合,午夜萎谢,只有一天的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