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雝雝鸣雁,旭日始旦什么意思意思是:又听嗈嗈大雁鸣,天刚黎明露晨曦。 【出处】《国风·邶风·匏有苦叶》——先秦·佚名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译文】又听嗈嗈大雁鸣,天刚黎明露晨曦。男子如果要娶妻,趁未结冰来迎娶。船夫挥手频招呼,别人渡河我不争。别人渡河我不争,我将恋人静静等。 扩展资料 1、《国风·邶风·匏有苦叶》创作背景 历代解诗者对此诗的看法分歧很大,,今世学者多把它看做一首女子在济水岸边等待未婚夫时所吟唱的诗。《国风·邶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九篇,为邶地民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2、《国风·邶风·匏有苦叶》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诗.周颂.雝》是什么时代的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音乐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 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百度百科】。 3.“雝雝鸣雁”、“旭日始旦”是什么意思雝雝鸣雁:大雁的鸣声悠扬。 雝雝(yōng):大雁叫声和谐。 旭日始旦:天刚黎明露晨曦。 旦:天大明。 出自先秦无名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原文为: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 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译文: 葫芦瓜有苦味叶,济水边有深渡口。 深就垂衣缓缓过,浅就提裙快快走。 济水茫茫涨得满,岸丛野雉叫得欢。 水涨车轴浸不到,野雉求偶鸣声传。 又听嗈嗈大雁鸣,天刚黎明露晨曦。 男子如果要娶妻,趁未结冰来迎娶。 船夫挥手频招呼,别人渡河我不争。 别人渡河我不争,我将恋人静静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历代解诗者对此诗的看法分歧很大,有的认为它是“刺卫宣公”的作品;有的认为它是“刺**之诗”等。 今世学者多把它看做一首女子在济水岸边等待未婚夫时所吟唱的诗。 全诗主旨: 此诗通过情境、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再现了一名在渡口等候情人的女子又喜悦、又焦躁等候的心情。 全诗多种艺术手法兼用,既用赋体,也用比兴。兴中有赋.赋中有比,声里含情,鸟语传意。 作品出处: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4.诗经 灵台 翻译和赏析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々。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 于论鼓钟,于乐辟雍。 于论鼓钟,于乐辟雍。 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注释 ⑴经始:开始计划营建。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⑵攻:建造。 ⑶亟:同“急”。 ⑷子来:像儿子似的一起赶来。 ⑸灵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名。 ⑹麀(yōu)鹿:母鹿。 ⑺濯濯:肥壮貌。 ⑻翯(hè)翯:洁白貌。 ⑼灵沼:池沼名。 ⑽於(wū):叹美声。牣(rèn):满。 ⑾虡(jù):悬钟的木架。业:装在虡上的横板。 枞(cōng):崇牙,即虡上的载钉,用以悬钟。 ⑿贲(fén):借为“鼖”,大鼓。 ⒀论:通“伦”,有次序。 ⒁辟痈(bì yōng):离宫名,与作学校解的“辟痈”不同,见戴震《毛郑考证》。 ⒂鼍(tuó):即扬子鳄,一种爬行动物,其皮制鼓甚佳。逢(péng)逢:鼓声。 ⒃蒙瞍:古代对盲人的两种称呼。当时乐官乐工常由盲人担任。 公:读为“颂”,歌。或谓通“功”,奏功,成功。 原文翻译 开始规划筑灵台,经营设计善安排。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 开始规划莫着急,百姓如子都会来。 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 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 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敲起鼍鼓声蓬蓬,瞽师奏歌有乐队。 作品赏析 去过豫园的游客,都知道进入园门看到的第一座建筑叫三穗堂,但对那里面高高悬挂着的一块匾额上写着的“灵台经始”四字,却没多少人懂得其含义。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必然要说到《大雅-灵台》这一篇。 《毛诗序》说:“《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 似乎是借百姓为周王建造灵台、辟痈来说明文王有德使人民乐于归附。其实,《孟子-梁惠王》云:“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已将《灵台》的诗旨解说得很清楚。 自然这是从当时作者的一面来说,如果从今天读者的一面来说,会同意这样的本篇概述:“这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诗。”(程俊英《诗经译注》) 此篇共四章,第一、二两章章六句,第三、四两章章四句。 (按:毛诗分五章,章四句,不甚合理,兹从鲁诗)第一章写建造灵台。灵台自然是台,但究竟是什么台,今所流行的各家注译本中多不作解释。 按郑玄笺云:“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陈子展《诗经直解》也说:“据孔疏,此灵台似是以观天文之雏型天文台,非以观四时施化之时台(气象台),亦非以观鸟兽鱼鳖之囿台(囿中看台)也。” 这一章通过“经之”、“营之”、“攻之”、“成之”连用动词带同一代词宾语的句式,使得文气很连贯紧凑,显示出百姓乐于为王效命的热情,一如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民情踊跃,于兴作自见之。”而第五句“经始勿亟”与第一句“经始灵台”在章内也形成呼应之势。 第二章写灵囿、灵沼。“翯翯”,鲁诗作“皜皜”,即“皓皓”。 此处文句似倒乙,“白鸟翯翯”一句似应在“於牣鱼跃”一句之后。因为第一,“白鸟”有人说是白鹭,有人说是白鹤,总之是水鸟,不应该在“王在灵沼”句领出对池沼中动物的描写之前出现。 第二,孙鑛说:“鹿善惊,今乃伏;鱼沉水,今乃跃,总是形容其自得不畏人之意。”(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姚际恒也说:“鹿本骇而伏,鱼本潜而跃,皆言其自得而无畏人之意,写物理入妙。” (《诗经通论》)这表明鹿伏与鱼跃应是对称的,则“於牣鱼跃”一句当为此章的第五句。第三,“麀鹿濯濯”与“白鸟翯翯”两句都有叠字形容词,既然“麀鹿濯濯”(有叠字词)句由“王在灵囿”句引出,则“白鸟翯翯”句须由“王在灵沼”句领起,且当与“麀鹿濯濯”句位置相对应,这样章句结构才匀称均衡。 (这样的解释从文词上说较合语义逻辑,然在叶韵上似亦有不圆通之处,而且上古诗文写于人类语言文字发展史的早期,体格并不像后世那么纯熟,句式错杂不齐,也是常事,因此,此未必正确,仅供参考而已)但不管有无倒乙,此章写鹿、写鸟、写鱼,都简洁生动,充满活力,不亚于《国风》、《小雅》中的名篇。 第三章、第四章写辟痈。 辟痈,一般也可写作辟雍。毛传解为“水旋丘如璧”,“以节观者”;郑笺解为“筑土雝(壅)水之外,圆如璧,四方来观者均也”。 戴震《毛郑诗考证》则说:“此诗灵台、灵沼、灵囿与辟痈连称,抑亦文王之离宫乎?闲燕则游止肄乐于此,不必以为太学,于诗辞前后尤协矣。”按验文本,释“辟痈”(即“辟雍”)为君主游憩赏乐的离宫较释之为学校可信,当从戴说。 离宫辟雍那儿又有什么燕游之乐呢?取代观赏鹿鸟鱼儿之野趣的,是聆听钟鼓音乐之兴味。连用四个“於”字表示感叹赞美之意,特别引人注目。 而第三章后两句与第四章前两句的完全重复,实是顶针修辞格的特例,将那种游乐的欢快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 说到。 5.诗经小雅蓼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注释 ⑴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⑵匪:同“非”。伊:是。 ⑶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⑷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 ⑸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 ⑹罍(lěi):盛水器具。 ⑺鲜(xiǎn):指寡、孤。民:人。 ⑻怙(hù):依靠。 ⑼衔恤:含忧。 ⑽鞠:养。 ⑾拊:通“抚”。畜:通“慉”,喜爱。 ⑿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⒀腹:指怀抱。 ⒁昊(hào)天:广大的天。罔:无。极:准则。 ⒂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⒃飘风:同“飙风”。发发:读如“拨拨”,风声。 ⒄谷:善。 ⒅律律:同“烈烈”。 ⒆弗弗:同“发发”。 ⒇卒:终,指养老送终。 译文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 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蓼萧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注释 ⑴蓼(lù):长而大的样子。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⑵零:滴落。湑(xǔ):叶子上沾着水珠。 ⑶写:舒畅。 ⑷燕:通“宴”,宴饮。 ⑸誉处:安乐愉悦。朱熹《集传》引苏辙《诗集传》:“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处,安。 ⑹瀼瀼:露水很多。 ⑺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龙,古“宠”字。 ⑻爽:差。 ⑼泥泥:露水很重。 ⑽孔燕:非常安详。岂弟(kǎitì):即“恺悌”,和乐平易。 ⑾鞗(tiáo)革:当为“鎥勒”。鎥,马勒上的铜饰;勒,系马的辔头。冲冲:饰物下垂貌。 ⑿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雝(yōng)雝:铜铃声。 ⒀攸同:所聚。 译文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滴滴凝聚。已见周朝天子,我心十分欢愉。饮宴谈笑频频,乐乐陶陶嬉娱。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点点闪亮。已见周朝天子,承受恩宠荣光。天子美德不变,长寿永远安康。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颗颗轻浥。已见周朝天子,非常安详恺悌。兄弟亲爱和睦,美德寿乐齐集。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团团浓重。已见周朝天子,揽辔垂饰摆动。銮铃声响叮当,万福聚于圣躬。 因为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篇,所以就把两篇都答出来了,希望能帮到你 6.求翻译《诗经》中几句话出自《诗经 大雅 卷阿》中的第七、八、九章。 凤凰于飞, 翙翙其羽, 亦集爰止。 蔼蔼王多吉士, 维君子使, 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 翙翙其羽, 亦傅于天。 蔼蔼王多吉人, 维君子命, 媚于庶人。 凤凰鸣矣, 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 于彼朝阳。 菶菶萋萋, 雍雍喈喈。 翻译: 高高青天凤凰飞, 百鸟展翅紧相随, 凤停树上百鸟陪。 周王身边贤士萃, 任您驱使献智慧, 爱戴天子不敢违。 青天高高凤凰飞, 百鸟纷纷紧相随, 直上晴空迎朝晖。 周王身边贤士萃, 听您命令不辞累, 爱护人民行无亏。 凤凰鸣叫示吉祥, 停在那边高山冈。 高冈上面生梧桐, 面向东方迎朝阳。 枝叶茂盛郁苍苍, 凤凰和鸣声悠扬。 此三章以凤凰比周王,以百鸟比贤臣。诗人以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紧紧相随,比喻贤臣对周王的拥戴,即所谓“媚于天子”。(所谓“媚于庶人”,不过是一种陪衬。)然后又以高冈梧桐郁郁苍苍,朝阳鸣凤宛转悠扬,渲染出一种君臣相得的和谐气氛。方玉润评得好:“盖自凤鸣于岐,而周才日盛。即此一游,一时扈从贤臣,无非才德具备,与吉光瑞羽,互相辉映,故物瑞人材,双美并咏,君顾之而君乐,民望之而民喜,有不期然而然者。故又曰‘媚于天子’、‘媚于庶人’也。然犹未足以形容其盛也。九章复即凤凰之集于梧桐,向朝阳而鸣高者虚写一番。则‘菶菶萋萋’、‘雝雝喈喈’之象,自足以想见其‘跄跄济济’之盛焉。”(《诗经原始》) 7.带昌字的诗经论语或楚辞,以及带晓字的诗经楚辞论语都可以伯昌号衰,秉鞭作牧。——屈原《天问》 师望在肆,昌何识?——屈原《天问》 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诗经·閟宫》 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诗经·閟宫》 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诗经·閟宫》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诗经·丰》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诗经·还》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诗经·鸡鸣》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诗经·猗嗟》 燕及皇天,克昌厥后。——《诗经·雝》 田邑千畛,人阜昌只。——屈原《大招》 8.诗经大雅卷阿 全文翻译~~~【注释】 (1)有卷(quán):卷卷。卷,卷曲。阿:大丘陵。 (2)飘风:旋风。 (3)岂弟(kǎi tì):即“恺悌”,和乐平易。 (4)矢:陈,此指发出。 (5)伴奂:据郑玄笺:“伴奂,自纵弛之意也。”则“伴奂”当即“泮涣”,无拘无束之貌。或谓读为“盘桓”,非。 (6)优游:从容自得之貌。 (7)俾:使。尔:指周天子。弥:终,尽。性:同“生”,生命。 (8)似:同“嗣”,继承。酋:同“猷”,谋划。 (9)昄(bǎn)章:版图。 (10)孔:很。 (11)主:主祭。 (12)茀:通“福”。 (13)纯嘏(gǔ):大福。 (14)冯(píng):辅。翼:助。 (15)引:牵挽。 (16)则:标准。 (17)颙(yōng)颙:庄重恭敬。昂(áng)昂:气概轩昂。 (18)圭:古代玉制礼器,长条形,上端尖。璋:也是古代玉制礼器,长条形,上端作斜锐角。 (19)令:美好。闻:声誉。 (20)翙(huì)翙:鸟展翅振动之声。 (21)爰:而。 (22)蔼蔼:众多貌。吉士:贤良之士。 (23)媚:爱戴。 (24)傅:至。 (25)朝阳:指山的东面,因其早上为太阳所照,故称。 (26)菶(běng)菶:草木茂盛貌。 (27)雝(yōng)雝喈(jiē)喈:鸟鸣声。 (28)庶:众。 (29)闲:娴熟。 (30)不多:很多。不,读为“丕”,大。 (31)遂:对。 【译文】 曲折丘陵风光好,旋风南来声怒号。和气近人的君子,到此遨游歌载道,大家献诗兴致高。 江山如画任你游,悠闲自得且暂休。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何所求,继承祖业功千秋。 你的版图和封疆,一望无际遍海内。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有作为,主祭百神最相配。 你受天命长又久,福禄安康样样有。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百年寿,天赐洪福永享受。 贤才良士辅佐你,品德崇高有权威,匡扶相济功绩伟。和气近人的君子,垂范天下万民随。 贤臣肃敬志高昂,品德纯洁如圭璋,名声威望传四方。和气近人的君子,天下诸侯好榜样。 高高青天凤凰飞,百鸟展翅紧相随,凤停树上百鸟陪。周王身边贤士萃,任您驱使献智慧,爱戴天子不敢违。 青天高高凤凰飞,百鸟纷纷紧相随,直上晴空迎朝晖。周王身边贤士萃,听您命令不辞累,爱护人民行无亏。 凤凰鸣叫示吉祥,停在那边高山冈。高冈上面生梧桐,面向东方迎朝阳。枝叶茂盛郁苍苍,凤凰和鸣声悠扬。 迎送贤臣马车备,车子既多又华美。迎送贤臣有好马,奔腾熟练快如飞。贤臣献诗真不少,为答周王唱歌会。 有文采的扩写我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