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D 试题分析:A不对,《诗经》由孔子编订,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B不对,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的是汉赋;C不对,周朝结束是在战国时期,《诗经》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用排除法,D项符合题意。 点评:时间是历史学习的第一关,也是构建整个历史知识的基石和前提。在考试中,不管考试的目标是不是考时间,都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先以时间作为做题的第一步。 做题时要注意能够表明时间的一些信息——具体时间如某年某月某日、阶段时间如秦朝,唐朝,近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洋务运动时期,民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初期,解放战争时期,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战后,两极格局解体后等等。 。 2.诗经中励志的诗句1.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 于鹄《题邻居》 2.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 王建《寄旧山僧》 3.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 李商隐《陈后宫》 4. 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 —— 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5. 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 —— 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6.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 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7. 愁损辞乡去国人。 ——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8.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 边贡《重赠吴国宾》 9.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 孔夷《南浦·旅怀》 10. 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1.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 于谦《岳忠武王祠》 12.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 孟浩然《他乡七夕》 13. 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 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 14.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 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15. 故巢似与人留恋。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6.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7.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 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18.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 赵鼎《寒食》 19.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 高适《塞下曲》 20.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1.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22.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3.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4.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5.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26.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 范云《效古诗》 27. 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28. 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 潘希白《大有·九日》 29.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 —— 郑思肖《二砺》 30. 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 —— 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31. 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32.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33.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4.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 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 35.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 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36.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转自柠檬美文网 3.梁启超是什么人物梁启超(1873年一 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自由斋主人、中国之新民等。 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 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梁启超在学术研究上涉猎广泛,无论是哲学、文学、史学、经学,还是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其中,史学研究成绩最为卓著。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了“史学革命"。 欧游回国之后,用大部分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是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以及佛学。在清华授课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5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以及《中国文化史》等。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有着突出贡献,他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在文学创作上也有多方面的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特别是散文的影响颇为显著,他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 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是"五四” 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例如他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开篇短促有力,似岩浆喷涌:著名学者胡适评价梁说:“梁先生的文章…… 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 “ 梁启超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著有《饮冰室合集》计一百四十八卷,—千余万字。 4.陶渊明、梁启超、屈原字号的由来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死后其好友暗赠谥号靖节先生。 “潜”有韬光养晦的意思,而“明”和“亮”的意思相反,古人的名与字往往存在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关系。陶渊明著有《五柳先生传》一文,其中说“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简介: 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超”有“卓越”的意思。梁启超早年起号“任公”,典出《庄子·外物》,说的是古代有一个叫任公的渔夫善钓大鱼,其钓鱼场面惊心动魄。梁启超取“任公”这样一个有气势的号,含勇于战斗,有远大抱负之意。 至於「饮冰」一词源於《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原意就是比喻自己内心之忧虑。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临危受命,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梁启超内心之焦灼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方能得解。所以,他正是借「饮冰」一词,来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焦灼。 简介: 1873年2月23日生于广东新会。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着,其着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屈原:原名“平”,与“原”意思相近。《离骚》说“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故后世又称之为“正则”或“灵均”。 简介: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