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浦深的诗歌

1.王维的诗歌有哪些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回答完毕 ,感谢你的提问,希望对你有帮助,记得采纳给好评呦,祝你学习进步。

2.求

有时候,一句看起来十分简单的诗,阐释起来并不容易。

王维著名五律《酬张少府》的末句就是这样的例子。这首诗在交待了抒情诗主人公“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心态,“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的行为,以及在“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这种山林隐居生活中的愉悦心情之后,写下了这么两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但是,“渔歌入浦深”究竟用怎样的文学方式解答了包含何种内容的“穷通之理”?解释者却有不同意见,值得细细品味。 一 对于那两句诗,陈贻焮先生是这样解释的:“你若问我关于命运穷通的道理,我想,从那悠扬的渔歌声中,也许可以得到解答吧。

”(《王维诗选》第7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版)但这实际上是以散文诗解释格律诗。从悠扬的渔歌声里,我们能听出什么穷通之理?应该怎样听,怎样想?陈先生都没有说,依然要读者发挥想象,自行揣测。

也许,在陈先生心目中,悠扬的渔歌声象征着悠闲的心境,悠闲的渔隐、林隐之类隐居生活。 那么,对穷通之理的解答就是:只有出世隐居才是人生命运之“通”,入世干名干利则为“穷”。

这显然是在为隐居生活辩护,以它为人生极致,视上述穷通观为人生之至理。不过,这种结论却与前文诗意不合。

在起首四句诗中,抒情诗主人公强调的是自身选择隐居生活的特殊理由:一是生命已至“晚年”,二是所求惟余“好静”,三是心态已进入“万事不关心”境界,四是面对纷繁的世俗事务已无应对之“长策”。 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返归“旧林”才是余生可择之途。

这意味着他已清醒地意识到,隐居只是与自己年龄、所好、心态、能力相适合的选择,并非具有普遍性、真理性的最佳生存方式。他怎么可能在回答穷通之问时一反初衷,视特殊选择为普遍真理?如果真是这样,全诗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心态就不统一了。

同时,我们代陈先生发挥的联想,所谓“悠扬的渔歌声象征着悠闲的心境,悠闲的渔隐、林隐之类隐居生活”亦属武断。一般说来,在水阔天空的江河之上亮开嗓子唱的渔歌大都节奏缓慢,抑扬起伏,乐音“悠扬”。

白居易《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一诗说:“繁丝与促管,不解和渔歌。 ”就证明了渔歌“悠扬”的特性。

但“悠扬”的歌声是否一定表达了“悠闲”意态,隐含着“悠闲”心境?不一定。古代诗人听到的渔歌既有“悠扬”而“悠闲”的,又有虽“悠扬”却情绪激越、狂放的,或音调凄切,内容悲伤凄凉甚至充满怨恨的。

“猎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激,含有情绪激越之意)(唐·孟浩然《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孤樯转汀落处晚,渔歌傲笑群鸥疑”(宋·金君卿《夜泊竹筱港寄鄱阳朱安石》)、“渔歌何处声凄切”(宋薛季宣《芦花》)、“人语吴音杂,渔歌楚调酸(酸者,悲伤凄凉也)”(明·方孝孺《应诏赴京道上有作三首之三》)、“渔歌哀咽愁人心”(明·李东阳《捕鱼图歌》)和“渔歌亦何恨,凄断满西风”(宋·陆游《独立》)等诗句都证明“悠扬”之声中蕴含的并非只有“悠闲”之心,表达的心情趣味千差万别,就像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诗中所说:“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 ”这样,上面所谓“象征”云云就只是一种可能。

如果我们以后面这些诗句作为根据去理解渔歌的象征意义和穷通之理,将得出另外一些结论,如说它象征激越、狂放、悲伤等不满现实的情绪,不如意甚至悲惨不幸的生活,而这种生存状态就是“穷”,反之则“通”等等,完全与前面的拟想相反。 既然自作多情越俎代庖所发挥联想或与诗意不符,或属武断,那么,陈先生的阐释留给我们的依然是诗一样的谜。

二 也许是不满意陈先生的解释,二十多年后,刘德重先生在为《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撰写《酬张少府》一诗的赏析文字时就另辟蹊径,对全诗也对最后一句作出了新的解释。 他解释最后两句诗时写道:“妙在以不答作答:您要问有关穷通的道理吗?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逝去了。

末句五字,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这让人想起李白诗《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意自闲。

”又让人想起《高士传》记载的古代高士许由,一听说尧要征召他,就忙忙跑到颍川去洗耳。但诗人王维(刘先生认定抒情诗主人公就是作者本人)对别人的提问做出这种反应,实在有点别扭,或者说有点矫情。

如果他像李白诗中人那么“闲”,就应该对提问者有所提示,让对方观看或想象“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之类景色。 如果他像许由那么“烦”,一走便了,没有也不可能有闲心去唱歌。

这种似“闲”却“烦”、似“烦”却“闲”状态,不好理解。这么做,倒好像某些故弄玄虚故作姿态的禅师,正在用一些奇怪行为引导僧徒开悟,与前文陈述的诗人形象也不符。

好在刘先生的重点不在形象而在发掘出“渔歌”的内容:“这里的‘渔歌’,又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王逸《楚辞章名》注曰。

3.王维的诗歌

夏值接舆醉。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怅然吟式微。

劝君更尽一杯酒。

欲投人处宿,连山接海隅,阴晴众壑殊,安禅制毒龙。

即此羡闲逸,

西出阳关无故人,深山何处钟,青霭入看无,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客舍青青柳色新。

田夫荷锄立。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朱大入秦

避人五陵去,复照青苔上.

鹿柴

空山不见人,相见语依依,隔水问樵夫,狂歌五柳前?

泉声咽危石,蚕眠桑叶稀。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数里入云峰,但闻人语响。

分野中峰变,墟里上孤烟,秋水日潺潺.

渡头余落日.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

倚杖柴门外。

薄暮空潭曲。

白云回望合,临风听暮蝉。

返景入深林。

古木无人径

4.关于山水的诗歌

王维诗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5.关于古琴的诗歌

琴,世传华夏祖先伏羲、神农、舜按天地、阴阳、五行之说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修身理性,返其天真。

“琴之为物,圣人制之,以正心术,导政事,和六气,调玉烛,实天地之灵气,太古之神物,乃中国圣人治世之音,君子修养之物。”九霄环佩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翩翩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张弦代语兮,欲诉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太古遗音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万壑松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云 泉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

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惊 涛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正 吟鸟栖鱼不动,夜月照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声即淡,其间无古今。海月清辉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徵调奏湘妃。

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清 籁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无名宋琴半涉浊流半涉清,倚筝闲吟广陵文,寒剑默听君子意,傲视人间笑红尘。

梅花落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 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双 鸿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馨,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曲中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原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玉韵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玉壶冰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 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战国·宋玉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淮南子·缪称训》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古诗十九首》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史记·乐书》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魏)·曹丕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三国(魏)·曹丕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晋·陶渊明因形创声,随时造曲,应物无穷。 ——晋·成公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李白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唐·李白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唐·刘长卿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唐·高适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唐·杜甫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唐·钱起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唐·赵嘏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唐·韩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唐·白居易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唐·白居易弦中恨起湘山远,指下情多楚峡流。 ——唐·苏替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

——唐·薛能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 ——宋·晏几道如怨如慕,如诉如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宋·苏轼情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 ——宋·陆游宛若流风回雪,悦如飞燕游龙。

——清·洪升。

6.关于山水的诗歌

关于山水的诗歌,仅供参考。

1、《乡村里的音籁》

徐志摩

小舟在垂柳荫间缓泛——

一阵阵初秋的凉风,

吹生了水面的漪绒,

吹来两岸乡村里的音籁。

我独自凭着船窗闲憩,

静看着一河的波幻,

静听着远近的音籁,——

又一度与童年的情景默契!

这是清脆的稚儿的呼唤,

田场上工作纷纭,

竹篱边犬吠鸡鸣:

但这无端的悲感与凄惋!

白云在蓝天里飞行:

我欲把恼人的年岁,

我欲把恼人的情爱,

托付与无涯的空灵——消泯;

回复我纯朴的,美丽的童心:

像山谷里的冷泉一勺,

像晓风里的白头乳鹊,

像池畔的草花,自然的鲜明。

2、《初春》

舒婷

朋友,是春天了

驱散忧愁,揩去泪水

向着太阳微笑

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

冲毁冬的镣铐

奔泻着酩酊的芬芳

泛滥在平原、山坳

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

飞溅起万千银珠

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

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

但等着吧

一旦惊雷起

乌云便仓皇而逃

那是最美最好的梦呵

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

是还有寒意

还有霜似的烦恼

如果你侧耳倾听

五老峰上,狂风还在呼啸

战栗的山谷呵

仿佛一起嚎啕

但已有几朵小小的杜鹃

如吹不灭的火苗

使天地温暖

连云儿也不再他飘

友人,让我们说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

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

3、《金色的秋天》

辛笛

红透了的果子香满园

农家晒场上高高的稻堆堆成片

拉个满网笑开了渔户的脸

寒衣温暖了战士的心在天边

斜阳外,捡起薄簿的石片

投向芦苇的水面

管它那儿深,这儿浅

看一行大雁驮起金色的秋天

4、《山南山北好风光》

我想去江南

一睹火红的江花湛蓝的江水

聆听拱桥的倒影扁舟的渔火

南国的云,在茶园山歌中

悠悠划远。碧绿的菱角

流开水波,荡漾

我想去江南

醉饮栀子的清香橘园的橙黄

轻触春风的柔软丝雨的光滑

钱塘潮声,在滚滚浪墙中

惊涛拍岸。呢喃的归燕

停落巷口,徘徊

江南,江南

掩藏着诗画的江南

她从美人传说中走来

如泣如诉,如梦如幻

我神游江南

从井冈山的竹子

到西双版纳的落霞

从苍山洱海到荒岛鸟林

成群的鱼儿,把南海编织

海上日出映红早发的渔船

脉脉,几点白帆

阳春三月

山南山北好风光

一个美丽的故人,隔山

遥望。撇开混浊的思念

5、《乡村黎明》

黎明敲响黑夜的门

天边那颗启明星

开始颤颤得发亮

早起的农人

在田地里享受独自的宁静

锄地的声响

惊醒泥土的清香

倾斜的树木,与土地

弯曲一个美丽的弧

印在微微发亮的天空

唯有农人起伏的脊背

不断变换角度

乡村,路,旷野和天空

渐渐豁亮

7.山水的诗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绿遍山原白满州,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乡村四月》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描写水的诗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