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李显的诗歌

1.和坤有关的诗句

《石淙》李显

三阳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

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

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

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

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

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

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一章,章十六句》李适

芳岁肇佳节,物华当仲春。

乾坤既昭泰,烟景含氤氲。

德浅荷玄贶,乐成思治人。

前庭列钟鼓,广殿延群臣。

八卦随舞意,五音转曲新。

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熏。

式宴礼所重,浃欢情必均。

同和谅在兹,万国希可亲。

《唐大飨拜洛乐章•九和》武则天

祗荷坤德,钦若乾灵。

惭惕罔置,兴居匪宁。

恭崇礼则,肃奉仪形。

惟凭展敬,敢荐非馨。

《唐大飨拜洛乐章•拜洛》武则天

菲躬承睿顾,薄德忝坤仪。

乾乾遵后命,翼翼奉先规。

抚俗勤虽切,还淳化尚亏。

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祇。

2.李显有那些诗

卷2_9 【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李显 九日正乘秋,三杯兴已周。

泛桂迎尊满,吹花向酒浮。 长房萸早熟,彭泽菊初收。

何藉龙沙上,方得恣淹留。 卷2_10 【登骊山高顶寓目】李显 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

阊阖雄里閈,城阙壮规模。 贯渭称天邑,含岐实奥区。

金门披玉馆,因此识皇图。 卷2_11 【幸秦始皇陵】李显 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

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 卷2_12 【立春日游苑迎春】李显 神皋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

寒光犹恋甘泉树, 淑景偏临建始花。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

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 卷2_13 【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李显 润色鸿业寄贤才, --李显 叨居右弼愧盐梅。

--李峤 运筹帷幄荷时来, --宗楚客 职掌图籍滥蓬莱。 --刘宪 两司谬忝谢钟裴, --崔湜 礼乐铨管效涓埃。

--郑愔 陈师振旅清九垓, --赵彦昭 欣承顾问侍天杯。 --李适 衔恩献寿柏梁台, --苏颋 黄缣青简奉康哉。

--卢藏用 鲰生侍从忝王枚, --李乂 右掖司言实不才。 --马怀素 宗伯秩礼天地开, --薛稷 帝歌难续仰昭回。

--宋之问 微臣捧日变寒灰, --陆景初 远惭班左愧游陪。 --上官婕妤 卷2_14 【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柏梁体联句】李显 大明御宇临万方, --李显 顾惭内政翊陶唐。

--皇后 鸾鸣凤舞向平阳, --长宁公主 秦楼鲁馆沐恩光。 --安乐公主 无心为子辄求郎, --太平公主 雄才七步谢陈王。

--温王重茂 当熊让辇愧前芳, --上官昭容 再司铨筦恩可忘。 --崔湜 文江学海思济航, --郑愔 万邦考绩臣所详。

--武平一 著作不休出中肠, --阎朝隐 权豪屏迹肃严霜。 --窦从一 铸鼎开岳造明堂, --宗晋卿 玉醴由来献寿觞。

--明悉猎 卷2_15 【石淙(太子时作)】李显 三阳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霞衣霞锦千般状, 云峰云岫百重生。

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 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

3.“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是谁的诗

《幸秦始皇陵》作者是李显 ,是一首唐朝时期的诗词。

诗词正文

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

李显-唐中宗,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是武则天亲生四子之一(第三子),唐高宗李治第七子,生于公元656年,母亲武则天生他时刚升任皇后,父亲高宗李治给他起名为“显”,后又赐名“哲”。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虽然李显是自商朝太甲以后的第一位两朝天子,也是第一个复辟的“皇帝”,但是他昏庸无能,亲小人远贤臣,也无法控制宗室、权臣与皇后之间的争斗,是一位评价中下的中国历史人物。

4.有关武则天的诗

唐诗中的武则天形象 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权,无论在唐代,还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对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武则天的身份颇为特殊,她既是李唐王朝的皇后,又是自己创建的大周王朝的皇帝。新旧《唐书》均按照帝王规格入“本纪”,但称为“则天皇后”。

从她登上皇后宝座算起,其当权的时间大约有半个世纪,即使从她临朝称制(683年)算起,执政时间也长达22年。作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武则天在其主政期间张扬女权,改革科举,初行殿试,首创武举,简拔人才,知人善任,并曾颁布《兆人本业》,重视发展农业。

然而,其铁腕无情,用酷吏,兴大狱,滥诛政敌,杀伐太重。 以下通过几首武则天自己的创作和对她有所涉及的诗歌作品,以诗史互证的方式,结合相关史料,对其人物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一、武则天本人诗作中的自我形象 (一)个性鲜明,刚柔并济 1、《全唐诗》卷5第47首是武则天的《如意娘》(卷27_47《杂曲歌辞·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梁·王僧儒《夜愁示诸宾》:“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看朱成碧”的意思是因为思绪纷乱、心思不属,引起视觉模糊,故而把红色看成了绿色。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女子因为思念情人而精神恍惚,憔悴虚弱,脸上滑落的眼泪和着脂粉的颜色把裙子都染成斑斑点点了。 《全唐诗》收录在武则天名下的诗作有47首,补遗2首。

其中,唯独这首风格迥异,柔情蜜意、一片痴心跃然纸上。有人认为则天皇后自高宗显庆(656年)以后,积极与政,雄心勃勃,而这首诗情思缱绻,哀怨沉痛,言有尽而意无穷,盖言为心声,推测当作于显庆之前。

甚至推测她在感业寺期间与高宗的交往尚未公开,在寺庙怀孕、生子恐多有非议,压力很大,在哀怨中写下这首乐府旧题但是完全符合七绝体式的诗,倾诉自己的苦衷。 武则天作为一位美丽的女性,有其柔媚的一面,正如“媚娘”这个名字。

虽然诗歌未必表现的都是作者亲历的情感,但却往往是自己性情的表述,这首诗可以看做是武则天的本色之作。无论诗句是否坦言她心中的所思所爱所怨,流于笔端的是否她本人切实的情感经历,毕竟,我们看到了这位不可一世的女皇柔情缱绻的一面。

唐初的艳情诗受五代宫体诗的影响,浮华靡丽,内容一般比较空洞。武则天的这首诗,情真语挚,与日常生活境况相联系,叙事手法自然生动,不矫情不空泛,在一定程度上对宫体艳诗浮靡诗风的净化产生影响。

2、再看这首《腊日宣诏幸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也收录在《全唐诗》卷5,《唐诗纪事》卷3《武后》(本于《广卓异记》卷2)称:“天授二年(691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

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曰: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 腊,本为祭名,后指腊日,腊月的第一天,即十二月一日。

南北朝时把十二月八日定为腊日,或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据《唐六典尚书吏部卷第二》〔:“内外官吏则有假宁之节,……夏至及腊各三日。”

在唐代,腊日是给假三天的重要节日,宫廷中往往会安排特殊活动。 这首诗也应当视为武则天的本色之作,与《如意娘》不同,这首诗中所流露的本色乃是作为一代女皇君临一切的霸气。

虽然大冬天要求一夜之间百花齐放是一种想当然,但是武则天这对百花发号施令的口吻却是一种天命不可违的架势,咄咄逼人,毫不让步。从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武则天个性的决绝与果断,说一不二。

如果说《如意娘》表现出这位女皇帝情感压抑的一面,比较内敛;那么这首诗中武则天的个性则是张扬的,外放的。 (二)以尊母的方式推尊女性地位 《全唐诗》卷5第44首是武则天的《从驾幸少林寺》一诗,其末句:“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

表达了伤父母亡故而不及孝养的思想感情。《韩诗外传》卷九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武则天用此意。这首诗有小序:“睹先妃营建之所,倍切茕衿,逾凄远慕,聊题即事,用述悲怀。”

“先妃”指的是武则天之母,武士彟的续弦杨氏,杨氏出身关陇地区的望族,系隋朝宰相杨达之女。她是在武士彟的原配相里氏去世后,由李渊作主、桂阳公主撮合,以近40岁的年龄嫁到武家。

武则天是杨氏所生三个女儿中的老二。则天立为皇后,追赠杨氏为太原王妃、魏王妃。

这首诗是武则天陪高宗游幸少林寺的时候写的,因为见到已故母亲的营建之所,内心非常伤感,怀着“泣血”之情写下这首诗。通过读诗,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武则天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也正是由于武则天对自己的亲身母亲怀有极为深厚的感情,所以她才会以尊母的方式推尊女性的地位。公元666年,武则天与高宗封禅归来,途中参拜了老君庙,特意追赠老子的母亲为“先天太后”。

唐代规定,父亲去世守孝三年;父亲健在,母亲去世守孝一年;母死时父亲已逝,则为母守孝三年。674年,武后在“建言十二事”中提出,无论父亲生死,母亲去世都应守孝三年。

5.有“肇”“洋”字的诗句

以肇字开头的诗句如下:

《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李适

肇兹中和节,式庆天地春。

《唐享太庙乐章•光大舞》张说

肇禋九庙,四海来尊。

《谒禹庙》徐浩

肇开宅土业,永庇昏垫忧。

《冲佑观》张绍

肇有神化,初生蒸民。

以洋字开头的诗句如下:

洋洋西海水,威命穷天涯。——唐·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

洋洋至化兮,日见深柔。——唐·元结《补乐歌·大韶》

洋洋颁睿唱,赓颂浃簪绅。——宋·范仲淹《应制赏花钓鱼》

洋洋不顾迷波淼。——元·马钰《金鸡叫》

供参考。

6.这是谁的诗歌啊

◎母子相残的皇室血泪(1)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黄台瓜辞》

这首诗出自武则天和唐高宗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李贤之手。说来这李贤英武聪明,颇有当年唐太宗的气质。他曾召集众学士一起来为《后汉书》作注,得到父亲高宗的称赞。他的哥哥李弘被亲生母亲武则天毒死后,当时他就被立为太子,也就是所谓的“章怀太子”。然而,与生俱来的血性,让他不会像他的弟弟李显和李旦那样俯首帖耳地做个稻草人一样的角色,他身上有其母武则天留给他的血液,有其祖父李世民留下来的冲天气慨。但是,不幸的是,他面临的对手,却是他自己的亲生母亲。

如果李贤面对的是重重山岭,他也完全有勇气踏平,如果李贤面对的是百倍于他的强敌,他完全可以拿出像李世民一样率三千玄甲军虎入羊群一般冲锋的胆略,但是,他面对的却是自己的母亲,那个已经对权力十分迷恋,几乎失去了人性的母亲。于是,再锋利的刀剑,他也没有办法举起。

阴狠毒辣的武则天,和一般女性是大不一样的。如果换成别的女人,自己的儿子要当皇帝,早就已经心满意足,而武则天不是。她对权力的渴望就像一个吸毒成瘾的人对毒品的渴望一样,她已经离不开权力。权力是什么?这是一种可以让不喜欢的人统统消失,让最骄傲的人也跪在地上,让最勇猛的人也梦中发抖的东西。她喜欢。所以当年为了权力,她可以掐死自己亲生的小女儿,现在为了权力,她也不惜除掉她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

武则天派人全面搜查太子府,搜出了数百付甲胄,于是就扬言太子谋反,并决定“大义灭亲”,杀掉太子。但在高宗的反对下,饶过李贤一死,将他幽禁在宫中;第二年,又将他迁往巴州;而高宗死后,武则天重新掌了权力,马上就派酷吏丘神绩逼李贤自杀而死。李贤的尸体一直被停放在巴州,直到中宗神龙复辟、武则天被迫退位后才迎还长安,陪葬乾陵。李贤的这首诗,就是作于在巴州的时候。

这首诗在格调上比较类似于曹植的那首“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曹植用豆和豆萁比喻兄弟相煎的情形,而李贤这首诗却是用藤和瓜比喻母子相煎。所以,相比于曹诗“相煎何太急”这样激烈的言辞来,李贤的这首《黄台瓜辞》更多的是一种哀惋。他在诗句中也没有办法进行指责,因为敌人是自己的母亲。清代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说:“《黄台瓜辞》不惟音节似古乐府,‘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言外有身不足恤,忧在宗社意。”是的,李贤的诗中,并没有太抱怨自己的厄运,而是奉劝母后“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不要对亲生的儿女们赶尽杀绝。

《黄台瓜辞》这首诗,虽然现在知名度不高,但当时在李唐宗族中却影响极大。后来的唐朝皇族们一提起此诗,都不禁唏嘘感慨不已。唐代宗李豫当年当太子时也是惶惶不安,因为其父唐肃宗李亨受宠妃张良娣及奸臣李辅国的离间,就杀过儿子建宁王李谈,当时大臣李泌为了保全太子,就对唐肃宗背诵了一回这首《黄台瓜辞》,唐肃宗当场泪下,悔恨不已,从此再也没有起过废李豫的意思。说来唐室宗族间,互相仇杀,父子母子相残的事例实在不少,这首《黄台瓜辞》正是李唐皇室血泪的写照,看来生于帝王家,未必就是幸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