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的攸

1.诗经里的君子攸宁什么意思

《诗经》里的“君子攸宁”的意思是:这就是咱君主休憩地王宫。

其中,攸的意思是:乃。宁的意思是:安。

指安居,休息的地方。 “君子攸宁”出自《诗经·斯干》,原文如下: 《斯干》 先秦·佚名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

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殖殖其庭,有觉其楹。

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

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 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

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扩展资料1、译文 涧水清清流不停,南山深幽多清静。有那密集的竹丛,有那茂盛的松林。

哥哥弟弟在一起,和睦相处情最亲,没有诈骗和欺凌。 祖先事业得继承,筑下房舍上百栋,向西向南开大门。

在此生活与相处,说说笑笑真兴奋。 绳捆筑板声咯咯,大夯夯土响托托。

风风雨雨都挡住,野雀老鼠穿不破,真是君子好住所。 宫室如跂甚端正,檐角如箭有方棱,又像大鸟展双翼,又像锦鸡正飞腾,君子踏阶可上登。

庭院宽广平又平,高大笔直有柱楹。正殿大厅宽又亮,殿后幽室也光明,君子住处确安宁。

下铺蒲席上铺簟,这里睡觉真安恬。早早睡下早早起,来将我梦细解诠。

做的好梦是什么?是熊是罴梦中见,有虺有蛇一同现。 卜官前来解我梦,有熊有罴是何意,预示男婴要降生;有虺有蛇是何意,产下女婴吉兆呈。

如若生了个儿郎,就要让他睡床上。给他穿上好衣裳,让他玩弄白玉璋。

他的哭声多宏亮,红色蔽膝真鲜亮,将来准是诸侯王。 如若生了个姑娘,就要让她睡地上。

把她裹在襁褓中,给她玩弄纺锤棒。长大端庄又无邪,料理家务你该忙。

莫使父母颜面丧。 2、鉴赏 《斯干》,是《诗经·小雅·鸿雁之什》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

全诗九章,前四章七句,后五章五句。作者先秦无名氏。

这是一首祝贺西周奴隶主贵族宫室落成的歌辞。 全诗内容可分两大部分,一至五章就宫室本身加以描绘和赞美,六至九章则主要是对宫室主人的祝愿和歌颂。

全诗以描述宫室建筑为中心,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层次分明,句式参差错落,在雅颂篇章中是颇具特色的。 总观全诗,以描述宫室建筑为中心,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都能做到具体生动,层次分明。

3、《诗经》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2.品析《诗经,关雎》中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悠"表达的效果

以上解释都有问题,悠不是悠闲,而应该是担心,担心自己想念的那位女子,并且配合辗转反侧的动作,表现男主的爱慕,思念等等复杂的感情。

说文解字,悠,忧也。从心攸声。以周切

释训曰。悠悠,洋洋,思也。小雅。悠悠我里。传曰。悠悠,忧也。按此传乃悠之本义。渭阳。悠悠我思。无传。葢同释训。若黍离悠悠苍天传曰。悠悠,远意。此谓悠同攸。攸同脩。古多叚攸为脩。长也,远也。从心。攸声。以周切。三部。

康熙字典,《唐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音由。《说文》忧也。从心攸声。《诗·小雅》悠悠我里。《注》悠悠,忧也。

又思也。《诗·周南》悠哉悠哉。《笺》思之哉思之哉。

又远也。《诗·鄘风》驱马悠悠。《注》悠悠,远貌。

又《周颂》於乎悠哉。《传》悠,远也。

又行貌。《诗·小雅》悠悠南行。

又眇邈无期貌。《诗·正风》悠悠苍天。

又闲暇貌。《诗·小雅》悠悠旆旌。

又通作攸。《孟子》攸然而逝。《前汉·班固叙传》攸攸外寓。

又通作繇。《前汉·韦贤传》犬马繇繇。读作悠悠。

又叶延知切,音移。《梁竦悼骚赋》彼皇麟之高举兮,熙太淸之悠悠。临岷川以怀恨兮,指丹海以为期。

考证:〔《诗·大雅》悠悠南行。〕 谨照原书大雅改小雅。

3.君子攸宁是什么意思

《诗经》里的“君子攸宁”的意思是:这就是咱君主休憩地王宫。

其中,攸的意思是:乃。宁的意思是:安。

指安居,休息的地方。“君子攸宁”出自《诗经·斯干》。

原文如下: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爰居爰处,爰笑爰语。 约之阁阁,椓之橐橐。

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

君子攸宁。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

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

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

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々,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祝贺西周奴隶主贵族宫室落成的歌辞。

《毛诗序》说:“《斯干》,宣王考室也。”郑笺说:“考,成也。

……宣王于是筑宫室群寝,既成而衅之,歌《斯干》之诗以落之,此之谓之成室。”清人陈奂《诗毛氏传疏》说得更清楚。

他说:“厉王奔彘,周室大坏,宣王即位,复承文武之业,故云考室焉。”似乎通过歌颂宫室的落成,也歌颂了周宣王的中兴。

但是,宫室是否是周宣王时所建,此诗是否是歌颂周宣王,历来的解诗家又有不同的意见。有谓是周武王营镐,有谓是周成王营洛。

更有不确指何时者,宋人朱熹《诗集传》就说:“此筑室既成,而燕饮以落之,因歌其事。”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也批驳了周武王、周成王、周宣王诸说,而仅说:“《斯干》,公族考室也。”

此诗是“衅之”之辞,还是“落之”之歌,或“燕饮”时所唱,各家又争论不休。衅,《说文》云:“血祭也。”

就是郑笺所说的“宗庙成则又祭先祖”,是以牲血涂抹宫室而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落之”,唐人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又作“乐之”。 落是落成,乐是欢庆,看来是一首庆祝宫室落成典礼时所奏的歌曲的歌辞。

当然,举行落成典礼,内有祭祖、血祀的仪轨也是可能的。因此,说这是一首西周奴隶主贵族在举行宫室落成典礼时所唱的歌辞,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宋代朱熹《诗集传》:“赋也。此筑室既成,而燕饮以落之,因歌其事。

言此室临水而面山,其下之固,如竹之苞,如松之茂矣。又言居是室者,兄弟相好而无相谋,则颂祷之辞。

犹所谓聚国族于斯者也。张子曰:犹,似也。

人情大抵施之不报,则辍故恩不能,兄弟之间各尽己之所宜施者,无学其不相报而废恩也。君臣父子,朋友之间,亦莫不用此道,尽己而己愚,按此于文义或未必然,然意则善矣。

或曰:犹,当作成尤。” “旧说,厉王既流于彘,宫室 圯坏,故宣王即位,更作宫室,既成而落之。

今亦未有以见其必为是时之诗也。或曰:仪礼下管新宫。

春秋传:宋元公赋新宫,恐即此诗。然亦未有明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雅·斯干》。

4.君子攸宁什么意思

这就是我们君主休息的地王宫,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斯干》。

扩展资料 原文节选: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爰居爰处,爰笑爰语。 约之阁阁,椓之橐橐。

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

君子攸宁。 译文: 前有潺潺小溪水欢快流过,后有幽幽终南山沉静座落。

山水之间有翠竹摇曳生姿,也有茂密松林在风中缄默。宽厚的兄长和知礼的贤弟,彼此情深义长亲密无间隔,没有我算计你来你算计我。

为了弘扬先祖前辈的基业,准备营造规制宏伟的建筑,在宫室西南方位大开门户。一家人住在一起和睦相处,每天欢声笑语让世人羡慕! 粗绳索把筑版勒得阁阁响,笨石杵把围墙夯得响咚咚。

坚固的大屋风不进雨不侵,尖嘴燕雀贼老鼠也钻不动。这就是咱君主安居的王宫! 宫殿宏大庄严如人之高竦,规制严整如急矢向上直冲,飞檐造型如大鸟振翅翱翔,色彩斑斓远看如锦鸡飞腾。

这就是咱君主听政的王宫! 宫殿门庭是那样宽广平正,庭前廊柱是那样稳稳高擎,只见正殿是那样宽敞明亮,连偏殿也是那样富丽堂皇。这就是咱君主休憩地王宫。

5.请问“筱涵”两字出自《诗经》的哪里

筱 汉语拼音:xiao 汉字笔划:13 偏旁部首:竹 书写笔顺:撇横捺撇横捺撇竖竖撇横撇捺 部首笔划:6 五笔输入:twh(86版) twh(98版) 汉字解释: 筱 xiǎo 〈名〉 (1) 小竹,细竹 [thin bamboo] 筱,箭属,小竹也。

――《说文》绿筱媚青涟。――谢灵运《过始宁墅》 (2) 小 [small]。

用于人名中筱 xiǎo ㄒㄧㄠˇ (1) 细竹子。亦称“箭竹”。

(2) 同“小”,多用于人名。郑码:MNIM,U:7B71,GBK:F3E3 笔画数:13,部首:竹,笔顺编号:3143143223134 “1,包含,包容。

如:涵蓄,海涵。李白《咏山樽》诗:‘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

’ 2,沉浸。左思《吴都赋》:‘涵泳乎其中。

貌似两个没什么关系! 这应该是个人名字。

6.“筱涵”出自《诗经》的哪里

“筱涵”不是词组,是作为人名使用的。

一、《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二、筱涵:【xiǎo hán】不是词组,是作为人名使用的;人名解释,多是从单个字出发理解;筱:字表示小、箭竹、小竹。涵:字表示滋润、包含、包容。 筱涵字形:筱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3画;涵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2画。 筱涵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细竹 • 包容”。

7.对《诗经》中《伯兮》的翻译及理解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1。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2。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3。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4!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5。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6!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7。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8! 【注释】 1、伯:排行老大的称呼,也是周代妻子对丈夫的称谓,相当现在的阿哥、大哥。

朅(音切qie):威武的样子。桀(音杰jié):通杰,才智出众之人。

2、殳(音书shū):古代一种竹或木制兵器,长一丈二尺,有梭无刃。前驱:即前锋、先锋。

3、蓬:草本植物。叶细长而散乱,茎干枯易断,随风飞旋。

4、沐:洗头。一说指米汁,古人用米汁洗头。

适:一说但。一说悦、乐。

容:修饰容貌。 5、杲杲(音搞gǎo):形容光明的样子。

6、愿:思念殷切的样子。一说沉思状。

7、谖(音宣xuān)草:同萱草,俗称忘忧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使人忘掉忧愁。背:古通北。

一说指小瓦盆。 8、痗(音妹mèi,又音悔huǐ):忧病,忧伤。

【译文】 哥哥呀真威武,咱们国家的英雄。 哥哥握着殳,为国王冲锋陷阵。

自从哥哥去了东方,我的头发便乱如飘摇的蓬草。 不是没有发油。

哪个有心思修饰容貌! 盼下雨盼下雨,即亮堂堂地挂着烈日。 一心把我的哥哥想,想得头痛又何妨。

何处能找到忘忧草?将它栽到北边。 一心把我的哥哥想,使我心痛又悲伤。

伯兮:妇人思念她的从军远征的丈夫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译文】 我的哥啊多英勇,在咱卫国数英雄。 我哥手上拿殳杖,为王打仗做先锋。

打从我哥东方去,我的头发乱蓬蓬。 香油香膏哪缺少,叫我为谁来美容! 好像天天盼下雨,天天太阳像火盆。

一心只把哥来想,头痛难忍又何妨? 哪儿去找忘忧草?为我移到北堂栽。 一心只把哥来想,病到心头化不开。

【注释】 1、伯:或是男子的表子。女子也可以叫她的爱人为“伯”、“叔”。

“朅(怯qiè)”:见《硕人》篇注。 2、桀(杰jié):本义是特立貌,引申为英杰。

3、殳(殊shū):兵器名,杖类,长一丈二尺,用竹制成。 4、前驱:在前导引。

5、蓬:草名。蓬草一干分枝以数十记,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

枝后往往在近根处折断,遇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叫“飞蓬”。这句是以飞蓬比头发散乱。

6、膏沐:指润发的油。 7、适(迪dí):悦。

谁适为容:言修饰容貌为了取悦谁呢? 8、杲杲(搞gǎo):明貌。以上两句言盼望下雨时心想:下雨吧!下雨吧!而太阳偏又出现,比喻盼望丈夫回家而丈夫偏不回来。

9、愿言:犹“愿然”,沉思貌。 10、疾:犹“痛”。

甘心首疾:言虽头痛也是心甘情愿的。 11、谖(宣xuān):忘。

谖草:是假想的令人善忘之草。后人因为“谖”和“萱”同音,便称萱草为忘忧草。

12、树:动词,种植。背:古文和“北”同字。

这里“背”指北堂,或称后庭,就是后房的北阶下。以上二句是说世上哪有谖草让我种在北堂呢?也就是说要想忘了心上的事是不可能的。

13、痗(妹mèi,又音悔huǐ):病,忧伤。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

军人尚未走到战场,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

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 然而战争又总是不可避免的。

不管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其必要性如何、能否被评判为“正义”,从事这场战争的群体和它的领导者,总是要勉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大的牺牲。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因此,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的诗篇,通常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来自群体的奖勉;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 《伯兮》就是典型的这种诗篇。

诗一开篇,我们看到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也就是老大,这里转用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所以我们译作“大哥”),口气中带着亲切感。

——现代的歌谣还常见这种情形。这位丈夫为什么是值得骄傲的呢?一则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由此看“伯”身份,当是贵族阶层中的武士)。

而骄傲的来源,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假如“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

——其实,一般人所知道的光荣,也就是社会所认定的光荣,个人在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独立判断的能力的。 转入第二章,写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女性身体最富装饰性的部分——零乱得像一蓬草。

这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情诗最典型的表达方法,如“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徐干《室思》),“终日恹恹倦梳裹”(柳永《定风波》),“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