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中的通韵有何特点某些读音相近韵部的字可以在一起押韵,称为通韵。 如平水韵中的 “东”与“冬”、“寒”与“删”、“豪”与“肴”可以通押,它们之间的关 系即为通韵。近体诗由于在韵律上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运用通韵的情况并不 是很多见,而宋词对格律的要求较近体诗宽松,因此运用通韵手法的作品较 多。 堪称宋词中最长词调的吴文英的《莺啼序•夜思》就运用了通韵手法。 全词如下:“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 燕来晚、飞人西城,似说春事迟 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溯红渐、招人仙溪,锦儿偷寄幽素。 倚 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 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幽兰 渐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 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 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 青楼仿 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澹尘土。 危亭 望极,草色天涯,叹鬂侵半苎。 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鹑凤迷归,破鸾慵 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 雁,漫相思、弹人哀筝柱。 伤心千里江南, 怨曲重招,断魂在否。”在句末押韵的字 中,“户”、“暮”、“树”、“雾”、“素”、“鹭”、“宿”、“渡”、“土”、“苎”、“舞”、“柱”的韵脚 都是“U”,而“絮”、“缕”、“旅”、“雨”的韵脚是“ü”, “否”则以“ou” 为韵脚,然从通韵的角度来说,这些字的韵 脚是相通的,故而可以互押。 有些词虽然运用了通韵,但读起来似乎并不具有韵律感,这主要是因为 当时的用韵原则不同于今天,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在《馗书•述图》中写道: “文辩反覆而无征验,乐府通韵而违今古。”。 2.叶赛宁的诗白桦赏析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辉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成分的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应征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