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信长

1.《野望》的意思、赏析和背景

野望-王绩

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③怀采薇。

【注释】

①东皋:皋,水边地。王绩称他在故乡的躬耕、游息之地为东皋。薄暮,日将落之 时。

②徙倚:犹徘徊、枋徨。

③“长歌”句: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或以为此句诗意,乃作者联想 到《诗经》中有关“采薇”的片段,长歌以抒苦闷。或以为此句诗意,即长歌《 采薇歌》,怀念伯夷、叔齐。从作者心态和全诗脉络看,前解较切。

【评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诗文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王绩简介:

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为人放诞纵酒,诗多以酒为题材,表现对现实不满,偶尔也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有《东皋子集》。

2.描写雁荡山的诗句(名句)

斤竹涧

南北朝· 谢灵运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溶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树摘叶卷。

想见山中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雁山

南宋·王十朋

三宿山中始出山,出山身尚在山间。

浮名夺我林泉趣,不及山僧一昧闲。

净名寺

南宋·王十朋

净名却见老维摩,道眼相逢语不多。

待我衣冠挂神武,杖藜来此老岩阿。

题灵峰寺三绝

南宋·王十朋

(一)

家在梅溪水竹间,穿云蜡屐可曾闲。

雁山新入春游眼,却笑平生未见山。

(二)

洞中大士半千身,住世端能了世因。

应笑玉箫峰下客,马蹄长践利名人。

(三)

三宿灵峰不为禅,茶瓯随分结僧缘。

明朝杖屐丹邱去,带得烟霞过海船。

3.关于泰山的诗句

歌颂泰山的诗、句

“泰山岩岩,鲁邦所赡”---

- ----诗歌总集《诗经》

《孟子·尽心上》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诗仙李白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圣杜甫《望岳》千古绝唱

封禅颂 [汉] 司马相如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 甘露时雨,厥埌可游。

滋液渗漉,何生不育。 嘉谷六穗,我穑何蓄。

非惟雨之,又润泽之。 非惟犏之,我汜布濩之。

万物熙熙,怀而慕思。 名山显位,望君之来。

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般般之兽,乐我君囿。

白质黑章,其仪可嘉。 畋畋穆穆,君子之能。

盖闻其声,今观其来。 厥涂靡踪,天瑞之征。

兹亦于舜,虞氏以必。 濯濯之麟,游彼灵畤。

盂冬十月,君徂郊祀。 驰我君舆,帝用享祉。

三代之前,盖未尝有。 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采色炫耀,爌炳煇煌。 正阳显见,觉悟黎蒸。

于传载之,云受命所乘。厥之有章,不必谆谆。

依类托寓,谕以封峦。

泰山石

[唐]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题灵岩寺泉池

[唐]李 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再书王母池

[唐]吕洞宾

昔年留字识曾来,

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

故留踪迹不沉埋。

《泰山咏》

晋代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元曲《登泰山》

张养浩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

登岱

明代王世贞

“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

《郑生至自泰山》

明代诗人李梦阳

“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有无丈人台,几许大夫松”

《泰山》 李梦阳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岱宗》

明代徐文通

“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振衣日观三秋曙,依剑天门六月寒。风雨黄河通瀚海,星辰紫极近长安。小臣愿献蓬莱颂,闾阖高悬谒帝难。”

《雪中望岱宗》

清代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泰山何尊严,万象都包含。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现”。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稳如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

泰山颂

杨辛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4.王维《新晴野望》及赏息翻译及颈联哪两个字最能体现诗的感染力,尾

这首诗描写雨过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

开篇两句概写“新晴”景氛,雨后初晴,空气清新,天空中似乎一尘不染,极目远望,则似乎原野较平日更为开阔,突出了雨后的特点。以下具体写景。

诗人眼前是一座临水的小山村,村边紧靠着一条溪水的渡口,而村中绿树环抱,一直伸延到溪边。再顺着溪流望去,远处田野里积满了水,水色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村后绵延着山峦,而在山峦之后又有青翠的山峰显露出来,因为下雨,所以田中积水,因为空气清新,所以平日模糊的远峰也清晰地显现出来。

这里的远景描写,再次刻划“新晴”特点,响应一、二两句。最后两句响应三、四句,再写山村,农家都全部出动到田野里紧张地劳作,表明正值农忙时节,也可见农民意在抓紧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

这样的描写,使新晴景象与农民劳作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景色优美且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

5.用古诗句赞美下面的景观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东风才有又西风, 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 依然新白抱新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岩岩岱宗,伟峙天东。万邦所瞻,五岳最崇。 中正纯粹,元气鸿朦。阴阳阖辟,万象包容。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相关
上一篇
诗经同意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