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灵隐寺的诗灵隐寺(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白居易)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方干)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贯休) 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僧房谢脁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贾岛)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 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洒泉子(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几行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 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綦毋潜)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苏轼) 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 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 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 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松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清风时来惊睡余,遂超羲皇傲几蘧。 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苏轼)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一题闻林夫当徙灵隐寺(苏轼)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従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履随僧蔬。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2.唤醒大灵的诗句找到一首当代名家写的有关的唯美山水风光古诗词名言名句,供参考:灵鹫瑶佣文/李者也灵鹫之山仙之境,似虚如幻复若梦。 云海波止涛欲凝,长风骤起浪难定。忽而叠作千峰耸,忽而散为万朵纵。 天庭园丁尚缺否?为景甘作瑶台佣。【注】灵鹫山,位于四川省芦山县。 海拔5364米,古名灵山,隋唐时称为卢山,芦山县即以此山得名。雄、险、奇、幽、峻、秀、美于一体,据传为燃灯道人修炼之地,有“先有灵鹫,后有峨嵋”之说。 山势险峻,雄伟壮观,森林茂密,奇丽壮观,动植物种类繁多,春季寻花、夏季避暑、秋季看红叶、冬季赏雪。主要景点有园觉洞、铜头峡、铜头湖、百丈山、金钵崖、天梯崖、后天门、长溪、短溪、白虎崖、杜鹃花海、红叶、云海等等。 3.“昙花一现只为韦陀”的出处这是一个故事 据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叫韦陀!此人乃如来的弟子!后封**尊者!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户人家小康的生活吧!有一独子就是故事主人公韦陀了!此人白白净净!眉清目秀!家里头有一后花园!花丛有一花妖!此女艳丽无比!后已韦陀相爱.触犯无规.被关起来了!后韦陀西去雷音寺!(晕取西经去了)拜如来为师!此人聪明刻苦!后如来赐一神灯.助得道成正果!灯心是一女子!就是那花妖!女子问他还记得她么?韦陀不记得了!后韦陀修成正果!花妖也恢复自由!(可能没了道行)变成了韦陀花园的一朵花!昙花!每韦陀来浇水她就开花!用最美丽的人面来讨他 4.“昙花一现只为韦陀”的出处不是一首诗,是出自一个神话故事: 昙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灿烂。一个叫韦陀的凡人发现昙花真的很漂亮,于是每天都悉心地照料它,给它浇水施肥。在韦陀的日日陪伴下,昙花仙子对这个凡人动了凡心,惹怒了天庭,于是本应是人神之间美好的爱情就这样被天庭摧折了。 经过轮回以后韦陀已经忘记了昙花仙子的事情,而昙花仙子历经天庭的惩罚之后又来到凡间寻找韦陀,可韦陀早就忘记了自己。昙花仙子不愿就此罢休,于是挑选在韦陀每日下山的必经之路开放,尽管如此,韦陀也依然想不起来这段往事。后来昙花仙子日渐消瘦,天神受昙花的等待感动,决定宽恕他们二人,让二人再续前缘,完成了未了的心愿。 于是,就有了“昙花一现,只为韦陀”的传说,也因此昙花也叫做韦陀花。 扩展资料: 昙花一现的原因: 昙花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沙漠地区,那里的气候特别干燥。白天气温非常高,娇嫩的昙花只有在晚上开放才能避免白天强烈阳光的烤灼。而昙花又属于虫媒花,沙漠地区晚上8、9点钟正是昆虫活动频繁之时,所以,此时开花最有利于授粉。 午夜以后,沙漠地区气温又过低,不利于昆虫的活动,就不利于昙花的授粉。另外,昙花开花时间短还可以减少水分的丧失。因此,昙花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特殊的开花习性。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昙花 5.“昙花一现只为韦陀”的出处出自《佛典》。昙花一现为韦陀,这般情缘何有错,天罚地诛我来受,苍天无眼我来开。 昙花一现为韦陀 昙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灿烂。她还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后来此事给玉帝得知,玉帝于是大发雷霆要拆散鸳鸯。玉帝将花神抓了起来,把她贬为每年只能开一瞬间的昙花,不让她再和情郎相见,还把那年轻人送去灵鹫山出家,赐名韦陀,让他忘记前尘,忘记花神。 多年过去了,韦陀果真忘了花神,潜心习佛,渐有所成。而花神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曾经照顾她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陀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所以昙花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 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气绽放在那一瞬间。她希望韦陀能回头看她一眼,能记起她。可是千百年过去了,韦陀一年年的下山来采集朝露。昙花一年年的默默绽放。韦陀始终没有记起她。 直到有一天一名枯瘦的男子从昙花身边走过,看到花神忧郁孤苦之情。便停下脚步问花神“你为什么哀伤?”。花神惊异,因为凡人是看不到花神的真身。如果是大罗金仙头上有金光、如果是妖魔头上有黑气、如果是凡人头上是无任何灵光。 刚刚从身边走过的明明是一个凡人,如何看得见自己的真身。花神犹豫片刻只是答到“你帮不了我”。又默默等待韦陀不再回答那个男子的话。40年后那个枯瘦男子又从昙花身边走过,重复问了40年前的那句话“你为什么哀伤?”花神再次犹豫片刻只是答道“你也许帮不了我”。 枯瘦的男子笑了笑离开。在40年后一个枯瘦的老人再次出现在花神那里,原本枯瘦的老人看起来更是奄奄一息。当年的男子已经变成老人,但是他依旧问了和80年前一样的话“你为什么哀伤?”。 昙花答道“谢谢你这个凡人,在你一生问过我3次,但是你毕竟是凡人而且已经奄奄一息,还怎么帮我,我是因爱而被天罚的花神”。老人笑了笑,说“我是聿明氏,我只是来了断80年前没有结果的那段缘分。花神我只送你一句‘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 说完老人闭目坐下时间渐渐过去,夕阳的最后一缕光线开始从老人的头发向眼睛划去,老人笑道“昙花一现为韦陀,这般情缘何有错,天罚地诛我来受,苍天无眼我来开”说罢老人一把抓住花神,此时夕阳滑到了老人的眼睛,老人随即圆寂,抓着花神一同去往佛国去。 花神在佛国见到了韦陀。韦陀也终于想起来前世因缘,佛祖知道后准韦陀下凡了断未了的因缘。因为聿明氏的老人违反了天规所以一生灵魂漂泊。不能驾鹤西游、也不能入东方佛国净土,终受天罚永无轮回。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所以昙花又名韦陀花。也因为昙花是在夕阳后见到韦陀。所以昙花都是夜间开放。 6.灵鹫 是什么动物是一座山 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梵名耆闍崛。 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 如来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灵山或鹫峰 。 《古诗类苑》卷一○二引晋·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灵鹫 邈矣,荒途日隔。”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钦鹿野之华苑,羡灵鹫之名山。” 自注:“ 灵鹫山,说《般若法华》处。” 唐·刘禹锡《送义舟师却还黔南》诗:“常说摩围似灵鹫,却将山屐上丹梯。” 清·谭嗣同《怪石歌》:“不然天竺亡灵鹫,月黑深林歗猨狖。”。 7.带灵的古诗名有哪些1、《高宗郊前朝献景灵宫二十一首》 年代: 宋 作者: 真宗 维皇齐居,承神其初。 颙颙昂昂,龙步去赵。 景钟铿如,肃观清都。 肸蚃之交,神人用孚。 2、《病起呈灵舒紫芝寄文渊》 年代: 宋 作者: 徐照 唐世吟诗侣,一时生在今。 不因吾疾重,谁识尔情深。 解愿衣赊酒,更医药费金。 天教残息在,安敢废清吟。 3、《船过灵洲》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却缘野阔觉天低,政值潮平苦桨迟。 洲觜两船归别港,岸头数屋出疏篱。 江山惨淡真如画,烟雨空蒙自一奇。 病酒春眠不知晓,开门拾得一篇诗。 4、《送灵澈上人》 年代: 唐 作者: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5、《次韵王景彝正月十六夜省宿过景灵街》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宫街不闭东城月,圆影才亏夜色春。 自跃金羁来宿省,从他锦帐欲夸人。 灯光远近疑争昼,歌韵高低竞起尘。 我老都无游乐意,似君清枕睡侵晨。 6、《读谢灵运诗》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 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 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 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 7、《长思仙 往南京搬取风仙灵衬》 年代: 元 作者: 马钰 马风乾。有微言。一别风仙恰二年。思心似倒县。去无缘。阙盘缠。乞化长安自肯钱。成人在众贤。 8、《湘灵瑟》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霜风摧兰。银屏生晓寒。淡扫眉山。脸红殷。潇湘浦,芙蓉湾。相思数声哀叹。画楼尊酒闲。 9、《哭灵一上人》 年代: 唐 作者: 贯休 一公何不在,空有远公名。共说岑山路,今时不可行。 旧房松更老,新塔草初生。经论传缁侣,文章遍墨卿。 禅林枝干折,法宇栋梁倾。谁俊修僧史,应知传已成。 10、《灵鹫池上》 年代: 宋 作者: 释行海 荷盖高低绿影凉,露珠忽自泻秋光。 旧曾棹过高林浦,雨湿臙脂柄柄香。 |